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回复: 0

大话三国36:论一个馊主意的诞生,谋士和主公的关系?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一个馊主意的诞生,谋士和主公的关系?
书接上回,张飞提出要擒贼先擒王,理论是对的,可是在实践中出现了问题。
张飞在关下,董卓在关上。
张飞叫飞他不是会飞,他够不着呀。
关上一阵乱箭飞石,张三爷再勇也顶不住,只好后撤。
三爷的二次杀董计划无疾而终。
不管怎么说吧,三兄弟这次是露了大脸了。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其实这话不全对。
光有准备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有实力。
不然天上掉馅饼被砸死的也有不少。
友情提示,风险与收益成正相关关系,刘备三兄弟是出头了,可别忘了断手的武安国,还有倒霉的方悦和穆顺。
话说八路诸侯同请三人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
总结起来为什么这次能赢呢?
主要是搅屎棍袁绍不在。
他要是在还不知道得整出什么幺蛾子呢?
袁绍知道前方大胜,按理说是不是得表彰一番呢?
但是他没有。
而是把战报给了孙坚,令其进兵。
你说气人不气人,你不上你让孙坚上,你袁绍来是干嘛的。
孙坚得到战报,他转身就去找袁术,而且他还不是空手去的,他带着根手杖,当然也可以叫棒子。
孙坚以杖画地曰:“袁术你他娘的太不是东西了!董卓与我,本无仇隙。我为了神马呀?
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说到底我还是为了你们家呀,你怎么对我的呢?
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
你看看今天什么局面,功劳都是人家的,你们有什么?
你说怎么办吧?袁术惶恐无言。
咱也不知道他是后悔,还是被孙坚手里的棒子给吓到了。
命斩进谗之人,以谢孙坚。
但问题是人杀了,可是两人的隔阂已经产生。
信任破坏容易建立难。
袁家兄弟今日的所作所为都是给自己未来挖的坑。
忽然有人来报,虎牢关来客要见孙坚。
孙坚辞别袁术,回到本寨。
来者何人?乃董卓爱将李傕。
李傕可不是空手来的,他带来了董卓满满的诚意。
“丞相所敬者,惟将军耳。今特使傕来结亲:丞相有女,欲配将军之子。”
董卓佩服孙坚,他一点都不佩服打败吕布的刘备三兄弟。
现在老董应该特别后悔,如果当日高看刘备一眼,收刘备做了女婿,那他不就无敌了。
现在他想拉拢孙坚,孙坚怎么可能同意。
你现在是臭狗屎,你女儿也是臭狗屎。
我儿子一朵花怎么可能插在狗屎上。
再说你一个女儿能值什么呀?
一点实惠的都没有,孙坚又不是傻子。
董卓绝对是想空手套白狼。
再说报信的不会办事,怎么可以在袁术眼前说虎牢关来人了呢。
现在袁术都知道董卓来拉拢了,孙坚就算有心也不能答应呀。
孙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
吾不斩汝,你给我滚,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
李傕抱头鼠窜,回见董卓,说孙坚如此无礼。
董卓很生气,但也没有办法,还得问李儒。
好女婿呀好女婿,给你找个妹夫,人家不答应,怎么办呢?
然后李儒就出了一条绝户计。
正是这条计毁掉了大汉的根基。
什么计策如此具有破坏性呢?迁都。
李儒的迁都理由有二。
第一、温侯新败,兵无战心。
咱们打不过早晚得输,所以咱们还是跑吧。
迁都其实就是逃跑,只是给逃跑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第二、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
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
天运合回。
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咱们不是跑,是为了应天命。
汉朝每十二个皇帝一个循环,咱们刚好赶上。
首先童谣总得有个出处,您说这是谁编的呢?
这里咱们先挖个坑。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为什么李儒要建议董卓迁都呢?
为什么他就不能鼓励董卓和诸侯们战斗到底呢?
因为李儒太懂董卓了。
如果换成别人,比如曹操,李儒绝对不会出这个主意。
李儒知道董卓进攻没有战略决心,逃跑没有撤退能力。
他要是劝董卓打,打输了他李儒就要背锅。
再说当年董卓打黄巾,就是一路逃窜。
老董可是老牌的逃跑将军了。
就算李儒不说,董卓早晚得跑。
既然早晚都得跑,为什么不现在就跑了,跑的越早能捞到的好处越多。
迁都这个主意虽然馊,但它最太适合董卓的了。
三国演义里的很多计谋,都是量【liang2】身定做的。
什么样的主公选择什么样的谋臣,什么样的谋臣又出什么样的主意,有的谋臣在解决问题,而更多的谋臣只是在迎合主公的心思。
所以看起来很蠢的计策之所以能够实行,本质还是符合领袖的想法。
所以谋士和主公是互相成就的关系,诸葛亮的伟大归根到底离不开刘备的支持和信任。
作为谋士生在三国,或许没有比拥有一个理解自己信任自己的主公更幸福的事情了。
李儒和董卓其实是三国中很好的一对组合。
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需要什么。
迁都之计,说到底就是李儒预判了董卓的预判。
而且这个预判非常准确,正说到了董卓的心眼里。
董卓大喜:“非汝言,吾实不悟。”
老董果然要跑。
所以董卓找李儒出主意,从一开始就是李儒找一个逃跑的理由。
不得不说,李儒就是董卓的贴心小棉袄,这个女婿找的太值了。
可迁都是说迁就迁的?必然要面对巨大的阻力,那么董卓是如何克服的,最终能迁都成功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8:05 , Processed in 0.1688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