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回复: 0

大话三国59:曹操的人生噩梦,为父报仇屠徐州?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操的人生噩梦,为父报仇屠徐州?
曹操完成人生逆袭,成为山东一哥,他要孝顺爸爸。
立刻遣泰山太守应劭去琅琊郡,接曹嵩来享福。
曹嵩看到儿子曹操的书信后,别提多激动了。
儿子出息了,儿子孝顺了,收拾东西去享福喽!
便与弟弟曹德,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着一百多随从,驾百余辆车,吃着火锅唱着歌,浩浩荡荡望兖州而来。
途经徐州,徐州太守陶谦,为人温厚纯笃。
自己身边突然多了一个叫曹操的邻居,而且发展势头迅猛。
为了保护自己,他早就想结交老曹,苦于没有门路。
刚好,曹老爹一大家子经过,这么好的机会怎能错过。
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设筵宴,款待两日。
这个马屁绝对是用了心的。
陶谦招待的很周到,曹嵩耍的很开心。
吃饱喝足,继续启程找儿子。
陶谦亲自送出城外,特遣都尉张闿,带兵五百护送。
可是谁能想到,不送还好,一送就出事了。
话说曹嵩一家老小行到华县和费县之间。
正是夏末秋初,突逢大雨,只得到一座古寺投宿。
曹嵩安顿好家小,命张闿带兵屯住在寺庙的走廊。
众多士兵都被雨打湿,怨声载道。
曹嵩就不能体谅一下这帮士兵吗?
但是曹嵩也没有办法,五百多人,一个小庙,他想安置也得有地方呀!
可是曹嵩也有错,他安置不了士兵,但是他起码给张闿搞间房子吗?
张闿看着老曹一家是越想越气,叫手下头目商议。
我们本来就是黄巾余党,咱们是反贼呀,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在投降陶谦,不但没捞到什么好处,还得给人当保镖,钱没多少,活还挺多,干的还不痛快。现在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曹家辎重车辆无数,他那么有钱,咱们当多少年兵才能挣够呀?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咱们是抢他呢还是抢他呢?要想富贵,只在今夜三更,大家砍杀进去,把曹嵩一家杀了,取了财物,到山中落草,此计如何?
兄弟们一听,好主意啊,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咱们就得这么办。
是夜风雨未息,气氛很适合杀人越货。
可是曹嵩完全感觉不到危险的来临。
他正坐着幻想未来的美好生活,如果曹操万一当上皇帝,自己就是太上皇了,想想就很刺激,梦想一定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就在此时,四壁喊声大振。
兄弟曹德提剑出门查看,当即被一枪搠死。
曹嵩慌忙带着小妾想要越墙逃走。
但是小妾肥胖爬不出去。
曹嵩只好和胖妾躲在厕所,被乱军所杀。
这一段其实挺值得玩味的。
首先就是关于曹嵩的审美,他谁都不带,就偏偏带一个肥胖的小妾,可见他喜欢胖子。
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以胖为美呢?
主要是因为古人的营养环境,如果太瘦,女人的性别特征就不会特别明显,胖就会显得丰乳肥臀!
在大家都是长发的情况下,有些男人可能真的比女人美多了,所以汉朝皇帝也多龙阳之好。
其次这是兵变危急,生死存亡,他翻墙就能跑,可他始终没有抛弃小妾,说明俩人是真爱啊。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比较暗黑,小妾死命拉着曹嵩,靠着体重,愣生生阻断了曹嵩逃命的生路。
这场屠杀曹家人都死了,偏偏负责来接的应劭大难不死。
曹操那儿是不敢回了,只好去投奔袁绍。
好消息好消息,曹操家被灭门了!
放屁,曹操没死能叫灭门吗?他这叫报应。
曹嵩一家和结义兄弟吕伯奢在地府实现了胜利大会师,您说两家会不会打起来。
估计打起来还是吕伯奢吃亏。
张闿杀尽曹嵩全家,取了财物烧了寺庙,领五百人逃奔淮南。
他的下场就再也没有交待。
应该是改名换姓过上了幸福人生吧。
后人有诗曰: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在正史上张闿杀曹嵩,是有不少争议的。
主要争论点就是,张闿到底是不是陶谦指使的?
《三国志》、《后汉书》、《魏晋世语》等资料,都认为是陶谦指使的。
只有《吴书》认为,张闿就是见财起意,跟陶谦的指使无关。
显然三国演义是继承了《吴书》的观点。
大家觉得是哪种可能呢?
咱们先挖个坑,接着往下讲。
曹操听说自己爹没了,不只爹没了,是他们曹家四十来口都没了,还有他爹的胖小妾,自己的小胖娘。
曹操心疼啊,立时哭倒于地,寻死觅活。
被众人救起之后,老曹很快就恢复了理智,发誓要为父报仇。
当即留下荀彧程昱,领军三万防守老家。
自己则带领全部人马,浩浩荡荡的杀奔徐州。
为了解恨,曹操还特地下达屠城令。
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
从情感上讲,曹操为父报仇是可以理解的,别说古代就是现代,杀父之仇也是不共戴天的。
可是曹操屠城是不是就过分了,而且陶谦前脚巴结你爹,后脚杀人,这也不合逻辑呀。
真相应该就是《吴书》所说,张闿见财起意。
那么为什么《三国志》等官方史书,都认定是陶谦指使呢?
因为这些书都以曹魏为正统。
历史上曹操在徐州进行过屠城,这个事情史书也没办法掩盖。
那怎么办呢?
不能让曹操这个魏武帝显得残暴不仁,那就只能让陶谦背这个锅!
陶谦杀曹操之父在前,曹操屠城徐州在后,曹操为父报仇天经地义,这不就洗白了吗?
陶谦才应该为徐州无辜死难的百姓负责。
屠城这事,曹操就和董卓一样反人类了。
他没有能耐去抓张闿,就拿手无寸铁的百姓泄愤。
当然除了泄愤,屠城这事对曹操来说不是没有好处的。
首先就是抢地盘。
其次就是抢劫,毕竟他现在人多嘴多,发展经济的路子实在太慢。
徐州刚好又是富庶之地,抢上一波,将士们的房子票子媳妇都有了。
又能报仇又能发财,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九江太守边让和陶谦关系不错,听说曹操要屠戮徐州,立刻带五千兵马来救。
曹操闻之大怒,这是不给我面子啊,不把我这个山东一哥放眼里啊!
让夏侯惇带兵截杀。
按下夏侯惇阻击边让不表。
又到老朋友陈宫的出场时间了。
他和陶谦关系也不错,于是连夜找到曹操,想替陶谦说几句好话。
曹操知道他是陶谦的说客,但是又想到他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只得请入账中。
这里再一次证明,咱们之前的分析是对的,曹操确实不知道陈宫要杀自己这回事。
不然怎能留他到现在?
陈宫认为,陶谦是仁人君子,罪不在他,更不在百姓,杀之不祥。
希望曹操善良。
陈宫之前就劝曹操要善良,这次来还是劝曹操要善良。
他嘴上说的义正词严,但问题是他并没有站在曹操的立场思考问题。
你说的理论都对,但是你能为曹操报父仇吗?
你能给曹操粮草吗?
你不能呀,所以曹操听来全是放屁。
曹操开口就是怼:你当年弃我而去,怎么还有脸来?陶谦杀我一家,我一定要摘胆剜心,以雪吾恨!你为陶谦游说,我不听你又能怎样呢?
陈宫被这么一怼,没脸再见陶谦,更没脸待在曹操门下,驰马去投奔张邈了。
这一段还是美化陈宫,和历史不符。
陈宫投奔张邈,是因为曹操攻打徐州让他留守,他背后勾结吕布偷袭,曹操反杀击败吕布,他才跑的。
美化陈宫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了凸显曹操的不仁。
那么老曹有多不仁呢?
且说操军所到之处,杀戮百姓,发掘坟墓。
活人的钱要,死人财也不放过,更加证实了曹操屠徐州,就是图财害命。
前有董卓后有曹操,挖坟掘墓带带相传。
陶谦在徐州听说曹操起兵报仇,杀戮百姓。
自己惹祸上门悔之无及,仰天恸哭:“我获罪于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难!”
这么看陶谦人还是不错,心里藏着百姓。
但是哭不能解决问题,赶紧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商量应敌之策。
部将曹豹率先发言: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这么主动,肯定是个高人,必须给个机会。
曹豹引兵出城,远远望见操军如铺霜涌雪。
中军竖着白旗二面,大书报仇雪恨四字。
您看曹操现在这势力有多大,再也不是以前的曹阿瞒了。
军马列成阵势,曹操纵马出阵,身穿缟素,扬鞭大骂。
你个龟孙儿,你杀我爹我跟你没完!
陶谦出马,欠身施礼。
为了最大程度上追求和平。
陶谦苦口婆心的解释:这事真和我无关,我是好心巴结你,都是张闿那孙子干的。
曹操把头一扭,我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老匹夫!杀吾父,尚敢乱言!谁可生擒老贼?
赶紧打吧,哪有那么多废话,再不动手曹嵩就过头七了!
夏侯惇应声而出,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
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
怎么说呢?
是这场大风救了曹豹,要不然今天指定被夏侯惇放倒。
那么为什么曹豹不能死呢?
因为他还有戏呢,这是后话,咱们先挖个坑。
陶谦入城抓紧开会。
他决定投降:我决定自缚亲往操营,任其宰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
陶谦好人啊,这么好的人你舍得让他去死。
话音刚落,一人立刻反对。
现在还不是投降的时候。
第一、百姓感恩,民心还在我们这一边。
第二、曹操虽人多势众,但是还没有攻破城池。我们还有机会。
第三、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
正是:本为纳交反成怨,哪知绝处又逢生。
那么此人是谁,又有何计,且听下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6:33 , Processed in 0.0892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