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回复: 0

大话三国102:绝了!曹操借人头,王垕之死背后的情绪操弄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曹操凑齐了三国中最梦幻的阵容,发动了对袁术的进攻。
袁术是又幸运又痛苦。
幸运的是这也太看得起自己了,除了我还有谁。
痛苦的是,我打不过呀!
生死攸关,硬着头皮也得上。
袁术令大将桥蕤,引兵五万作先锋,于寿春界口迎敌。
桥蕤与夏侯惇战不三合,就被夏侯惇搠死。
袁军大败,奔走回城。
孙策坐船攻西面,吕布攻东面,火龙果组合攻南面,曹操引兵十七万攻北面。
讨袁司令部,从四面八方对寿春发起了围攻。
袁术大惊,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关键时刻,还得是杨大将。
他让袁术看清现实:寿春水旱连年,人皆缺食。如今又穷兵黩武,民皆生怨。我们的军队已经没有战斗力。
那么怎么办呢?
留军在寿春坚守城池,等敌军粮尽,必然生变。
陛下带御林军渡淮,一者就熟,二者暂避其锐。
总结两个字,就是跑路。
但直接说跑,就彻底失了人心,所以还得做出守的姿态。
袁术令李丰、乐就、梁刚、陈纪四人分兵十万,坚守寿春,好听点说这叫希望的种子,不好听就是给自己跑路争取时间。
安排妥当之后,带着所有金玉宝贝,连夜过淮去了。
别看袁术狼狈,曹操也过的不怎么样。
要知道,他带了十七万人马,吃饭是个大问题。
又赶上旱灾,粮草接济不上。
袁术的地盘早就被他自己抢了好几轮,走了老曹的路,让老曹无路可走。
寿春城又久攻不下,两军相拒月余,曹军的粮食眼瞅着就没了。
曹操只好写信找孙策借粮米十万斛,可这也远远不够。
老曹正烦的时候,管粮官任峻的部下,仓官王垕,找曹操问计:兵多粮少,当如之何?
曹操半天憋了个办法:可将小解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
以前一顿一个馒头,现在一个馒头吃三顿。
不得不说,曹老板真是太机智了。
但是王垕也不傻:士兵吃不饱埋怨怎么办?
曹操自信的说道:吾自有策。
老板既然心里有底,那就执行呗。
曹操暗地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
老曹太不是东西了,我们不远万里来卖命,结果连饭都吃不饱,骗子,大骗子。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这绝对是兵变的前兆。
于是老曹密召王垕: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
王垕就很纳闷了:丞相欲用何物?
曹操微微一笑:欲借汝头以示众耳。
王垕大惊:某实无罪!
您想如果换成是你,你也受不了这个刺激呀,我都是奉命办事,凭什么让我背锅呀。
可是您猜曹操怎么说的: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老曹让王垕别抱屈了,我也知道你无罪,但你必须死。
而且让他安心上路,你的老婆我替你养了。
王垕都没来得说句遗言,脑袋就已经没了。
更惨的是,脑袋还被挂在高竿上示众。
旁边还贴着榜文: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
于是众怨始解。
很多人认为,这是曹操面对危局的机智做法。
可问题是,王垕必须死吗?王垕死了之后就有粮食了吗?
王垕死不死,曹军缺粮的危机都没有解除。
曹操自己减少伙食供给,然后才导致的军心紊乱。
这个危机,完完全全是他不听王垕提醒所致。
他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让尽职尽责的王垕替他填坑。
这表现不出他的聪明,而是他的狡诈与无情。
对外说王垕贪污,这个理由也不成立。
王垕要是真的贪污,那么多粮草他能藏哪去?
曹操这么拙劣的表演,难道士兵们看不出来吗?
为什么会出现众怨始解的现象呢?
这就是人性。
士兵们面对粮食危机,他们的内心充满愤怒。
但是他们不需要解决问题,他们要的是发泄情绪。
王垕之死,最大的意义就是完成了情绪的发泄。
把对曹操的不满,化成了治理贪腐的狂欢。
吃不饱肚子的士兵,和管着无数粮食的仓官,天然的就是对立面。
底层最大的快乐,就是看比自己高的人坠落。
所以,杀王垕这事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就是曹操给自己萎靡的军队,打的一支兴奋剂,他的声望短时间内被拉升到顶点,获得了全军的信任。
这里曹操把权术玩到了巅峰,操控情绪,玩弄人心。
曹操从一开始就不是要通过少发伙食,缓解粮食危机,而就是要杀王垕聚拢人心。这一切,都是为了发动对寿春的最后一击,做情绪准备。
补充下史料,曹操杀王垕的故事原型来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zhuan4】》,但是王垕这个名字并不见于正史,属于《三国演义》的原创。
现在曹操已经做好了战前的心理建设工作。
趁热打铁,次日传令各营将领:如三日内不并力破城,皆斩!
由此可见粮食还够撑三天。
可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老曹在进行一场豪赌。
古代打仗为了防止敌人冲锋,会在城外挖好多壕沟。
于是曹操亲来到城下,监督诸军搬土运石,填壕塞堑。
城上箭如雨下,有两员裨将畏避而回。
曹操掣剑斩于城下,然后亲自下马接土填坑。
老曹身先士卒,加上他反腐倡廉的buff加成。
立时军威大振,大小将士无不向前。
最终曹军爬上城池,斩关落锁,拿下寿春。
之后老曹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把李丰、陈纪、乐就、梁刚全都砍了。
你可能就问了,一向爱惜人才的曹操,为什么那么绝情呢?
单纯就是为了解恨!
你们知道因为这四人,曹老板吃了多少苦吗?
这也刚好回答了为什么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统一天下。
因为他非常情绪化。
他能立多大功,就能犯多大的错。
这刚好也符合他诗人的人设。
美其名曰,这就是曹老板的真性情。
第二件,抹除袁术做皇帝的一切痕迹。焚毁宫室殿宇、一应犯禁之物。
总之一句话,这个世界只能有一个皇帝,他就是汉献帝。
第三件,寿春城中,收掠一空。这条政策,一下就解决了曹军的粮食危机。
您是不是觉得少了一条,不是没有安民吗?
不,这次曹老板压根就没这个打算。
老子抢就完事了,还安个屁的民。
完事之后,曹操聚众商议,计划渡淮,追赶袁术。
谋士荀彧认为应该见好就收,连年荒旱,粮食匮乏,不如暂回许都,等到明年丰收,军粮足备,方可图之。
潜台词就是,再缺粮怎么办?
你还想再杀一次王垕吗?一招鲜再用可就不灵了。
曹操踌躇未决:大好的机会,咱就这么走了吗?
但是一封战报让他不得不走,老曹的后院又起火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0:15 , Processed in 0.0814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