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回复: 0

大话三国159:小霸王孙策是如何制霸江东的?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话说袁绍在谋士郭图的建议下,放弃联合荆州刘表,去跟江东的孙策结盟。
许久没有登场的孙策发展怎么样了?
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非常简单。
建安四年,袭取庐江,败刘勋,使虞翻驰檄豫章,豫章太守华歆投降。
其实这段故事非常精彩,咱们补充一下史书上的记载。
孙策从霸占江东后,兵精粮足,在资本市场站稳了脚跟,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
向东是大海,是台湾,不是现在的重点。
向北是曹操,这家伙,太强!
向南是蛮夷,战略价值不大。
孙策的战略方向只能向西。
向西的两大对手,分别是:刘表和刘勋。
刘表不用多说,和孙策有杀父之仇,于情于理都要干他。
可这个刘勋从哪冒出来的呢?
刘勋是袁术的多年老员工,很受袁术的赏识,升职加薪样样不缺。
他的发展壮大,主要是靠摘桃子。
他的第一个桃子摘的就是孙策的。
几年前,孙策攻下庐江。
袁术不讲武德,让刘勋做了庐江太守。
这件事成了孙策和袁术决裂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桃子,摘的就是袁术。
袁术称帝,搞得众叛亲离。
而刘勋一直在旁看热闹,对自己的老领导是一点不念旧情。
袁术走投无路,准备投奔袁绍,被刘备阻拦。
袁术无处可去,而刘勋就住在附近。
他不但没有施以援手,还想着怎么瓜分袁术的财产。
袁术死后,袁胤带着袁术灵柩和妻子到皖城,投奔刘勋。
您想为什么袁术活着的时候不去庐江呢?
还不是因为,他对刘勋失望透顶,认清了这个人背信弃义的嘴脸。
不管怎么说,刘勋给袁术办理了后事,也算是尽忠了。
袁术死后,他的部下长史杨弘和大将张勋等人,就得找工作再就业。
放眼望去,就是孙策年轻有为,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创业明星,江东集团的前途一片大好。
可是万万没想到,在投奔孙策的路上,被刘勋半路截击。
于是,他们不得不投靠了刘勋。
所以说,刘勋继承了袁术的遗产。
孙策知道这事之后,非常愤怒。
但是考虑到刘勋的军事实力,他选择了忍。
不但忍,他还派遣外交团去皖城结盟,给刘勋贺喜并致以崇高的问候。
在信中,一顿马屁,刘勋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可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
孙策给刘勋提了一个小建议:上缭城富得冒油,我住的地方离他们有点远,不方便长途攻击。如果您去,必然一战可定。
听说到钱,刘勋的眼睛都亮了,当即决定攻打上缭。
刘勋属下纷纷表示赞同:咱们和孙策结盟,早晚一天能文成武德,一统江湖。
唯独,一人表示反对,他就是三国著名的战略家刘晔。
他一眼就识破了孙策的诡计。
第一、上缭城虽小,但城池坚固,易守难攻,短时间必然难以攻下。长时间在外作战,不仅士兵疲惫,还会耗尽国库。抢夺的收益和战争的消耗,明显不成正比。
第二、大军在外,后方空虚,孙策偷袭。
万一,我们城没攻下,后退无路,就是死路。
您是不是觉得刘晔的话很有道理呀?
那就片面了。
如果毫不作为,那不就成刘表了。
不打仗怎么发展,不进攻怎么进步呢?
只要刘勋能够短平快的攻下上缭,刘晔的担心就纯属多余。
可问题是,刘勋没有这个实力。
很多时候,事就坏在没能力上。
因为没有能力,机会十分容易变成坑。
前面,刘勋在上缭城下蜗牛漫步。
后面,孙策和周瑜火线奔袭皖城。
皖城内都是老弱残兵,毫无战斗力可言,被孙策轻松拿下。
您肯定就问了,就不能留下精兵吗?
还不是为了加快夺取上缭城的速度。
而且留少也没用,不如赌一把。
显然,刘勋赌输了。
刘勋只能向驻扎江夏的黄祖求救。
黄祖派儿子黄射带五千水军去支援刘勋。
刘表也得到战报,慌忙派侄儿刘虎和部将韩晞带领五千人,去支援黄祖。
孙策虽然年纪轻,但是在资本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作战经验丰富,面对黄祖和刘勋的联军,孙策带兵猛攻,一举拿下,就是那么容易。
能力只要够强,危机也能变成机遇!
刘勋成了光杆司令,带着几个人就北上投了曹操。
这几人中就有刘晔。
刘勋到了曹营之后,曹操非常重视他。
任命他为征虏将军,河内太守、平虏将军、封华乡侯。
是老曹看重刘勋的能力吗?
当然不是了,他这是看重孙策的实力。
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刘勋到曹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建安十八年推举曹操任魏公。
刘勋这个人打仗他不行,当手下拍马屁绝对是一流的。
不然袁术也不会提拔他做庐江太守。
曹操也很喜欢他。
可是刘勋这人也有臭毛病,就是恃宠而骄,给了好脸就上天,后来被人举报罢官。
至于什么时候死的,如何死的,史书上就没有记载了。
刘勋兵败最大的受益人,其实是刘晔。
他在曹营混的那叫一个如鱼得水,曹魏三朝元老,官至太中大夫、大鸿胪,封爵东亭侯。
书归正文,孙策击败刘黄联军后,马上挥军飞渡长江,攻打黄祖。黄祖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几乎全军覆没。
最后抛弃妻儿,只身逃跑。
这一战,孙策缴获战船六千余艘,财物堆积如山。
一个字就是爽!
在所有人以为孙策要乘胜追击,进攻刘表的时候,他却止住了步伐。
由此可见,孙策这个人不是个莽夫,他深知,自己目前的力量还不足以战胜刘表。
当务之急,还是稳扎稳打,坐稳江东。
随后,回师江东,来到豫章城下。
孙策之所以一直没有对眼皮底下的豫章城动手。
主要是因为,豫章太守华歆为官清正廉洁,在江东很得民心。
豫章城好破,可人心难破。
孙策要真正坐稳江东,武力是不够的,他必须得到人心。
而华歆作为江东著名的人文领袖,他的认可至关重要。
所以,孙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等一个,让华歆臣服自己的理由。
如今,他击败刘勋、战败黄祖,声望如日中天。
证明了,他完全有能力也有希望,主宰中国大地。
为表诚意,孙策并不攻城,而是让士兵们在城外乘凉。
派遣特使虞翻入城去做华歆的思想工作。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华歆当时就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率众投降。
拿着官印,举着条幅,热烈欢迎孙将军入城。
有句话说得好,只要道德肯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不是华歆第一次滑坡,他是越滑越远,越滑越顺,成为三国著名的道德滑坡运动员!
在华歆办完归降手续后,孙策以上宾之礼相待。
权力是不可能给你的,吉祥物要不要干一下!
至此,孙策完成了一统江东的大业。
这一年,他还不满二十六岁。
孙策如此优秀,他就没有缺点了吗?
他的致命弱点又是什么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3 , Processed in 0.0905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