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回复: 0

大话三国161:孙策的真正死因,于吉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孙策在城楼上宴请陈震,本来喝的好好的。
忽然之间,自己的手下不请示也不汇报,呼啦啦的都下楼去了。
左右汇报:有于神仙者,今从楼下过,诸将欲往拜之耳。
孙策凭栏观看,见一道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立于当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
孙策脸立刻就变了,大怒道:是何妖人?快与我擒来!
万万没想到,左右居然表示反对:于吉老神仙,寓居东方,往来吴会,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无有不验。当世呼为神仙,未可轻渎。
孙策更生气了,喝令:“速速擒来!违者斩!”
左右不得已,只得下楼,拥于吉至楼上。
拥,可不是捉,其中还有点请的意思。
孙策怒斥于吉:“狂道怎敢煽惑人心!”
于吉辩解道:贫道乃琅琊宫道士,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号曰《太平青领道》,凡百余卷【juan4】,皆治人疾病方术。贫道得之,惟务代天宣化,普救万人,未曾取人毫厘之物,安得煽惑人心?
孙策一下子就抓住了漏洞:汝毫不取人,衣服饮食,从何而得?汝即黄巾张角之流,今若不诛,必为后患!
随即命左右斩首。
孙策看到于吉,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张角。
这家伙绝对是江东地区最大的隐患,必须除掉。
孙策本以为杀于吉非常容易,就和杀猪屠狗一般。
万万没想到,阻力非常大。
先是张昭阻拦:于道人在江东数十年,并无过犯,不可杀害。
后是百官苦谏,搞得孙策非常的尴尬。
要知道袁绍的大使陈震就在旁边,自己杀个道人都办不到,多丢人呀!
还得是陈震求情,给孙策递了台阶。
孙策无奈只好先把于吉收监。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到家,母亲吴太夫人就召见他,给于吉求情。
吾闻汝将于神仙下于缧绁。此人多曾医人疾病,军民敬仰,不可加害。
万万没想到,亲妈都被洗脑了。
更加坚定了孙策杀死于吉的决心:此乃妖人,能以妖术惑众,不可不除!
但是母亲再三劝解。
孙策是个孝顺孩子,母命不敢违。
亲自重审于吉,准备给于吉一个活命的机会。
但是,又出了一个意外。
狱吏们把于吉当神仙看待,不但不用带枷锁,而且好【hao3】吃好【hao3】喝好伺候。
孙策提审的时候,才给于吉带枷。
孙策本来都打算放人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又上头了。
我的执法部门都被渗透了,这人绝对不能留!
当时痛责狱吏,仍将于吉下狱。而且还特地要求,不需取枷!
张昭等数十人,连名作状,拜求孙策,乞保于神仙。
孙策心里很生气,嘴上还得教育他们:你们这些读书人,怎么可以那么糊涂呢?
当年交州刺史张津迷信邪教,鼓瑟焚香,以红帕裹头,自称可助军威,后被敌军所杀。
封建迷信要不得,我杀于吉,正思禁邪觉迷也。你们怎么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
君臣僵持不下的时候,吕范出了一个折中的主意:事实胜于雄辩,是不是迷信,拉出来溜溜。方今天旱,令于吉祈雨赎罪。
孙策也觉得这个方法很科学,表示了赞同:吾且看此妖人若何。
从狱中取出于吉,开其枷锁,令登坛求雨。
百姓听说有热闹看,全都过来围观,真可谓是填街塞巷、人山人海。
那么于吉怎么求雨呢?
先是沐浴更衣,然后取绳自缚于烈日之中。
于吉还告诉百姓:吾求三尺甘霖,以救万民,然我终不免一死。
百姓异口同声:若有灵验,主公必然敬服。
于吉摇头:气数至此,恐不能逃。
既然是神仙,肯定能算出自己的生死。
观众演员全部到齐,孙策登坛下令:若午时无雨,即焚死于吉。
先让人把干【gan1】柴堆好,准备随时点火。
孙策是认定于吉求不来雨,他要给全体百姓和官员上一堂深刻的唯物主义课。
等到了午时,突然狂风骤起。
可把孙策给吓的够呛【qiang4】,如果真下雨,怎么收场?
万幸风过处,四下阴云渐合。
孙策笑了:空有阴云,而无甘雨,正是妖人!
下令将于吉扛上柴堆,四下举火,焰随风起。
忽然之间,黑烟一道,冲上空中,一声响喨,雷电齐发,大雨如注。
顷刻之间,街市成河,溪涧皆满,足有三尺甘雨。
于吉仰卧于柴堆之上,大喝一声,云收雨住,复见太阳。
众官和百姓,一拥而上,将于吉扶下柴堆,解去绳索,一起给神仙磕头。
孙策看到百姓官民不惧雨水,给于吉叩头。
勃然大怒。
今天让你活着,我以后就不用在这片混了!
怒斥:晴雨乃天地之定数,妖人偶乘其便,你等何得如此惑乱!
一句话,这是偶然,是意外。
掣宝剑令左右速斩于吉。
众官力谏,孙策大怒:尔等皆欲从于吉造反耶!
靠着拳头,孙策硬是压制了反对意见,命武士将于吉一刀斩首。
只见一道青气,投东北去了。
于吉的尸体被当街示众,以正妖妄之罪。
当夜就发生了灵异事件。
一夜风雨,天亮尸体就消失了。
孙策要斩守尸士兵,却看见于吉向自己慢步走来。
孙策拔剑就砍,恍惚之间昏倒于地。
左右急救,半晌苏醒。
吴太夫人坐在床头告诉孙策:吾儿屈杀神仙,故招此祸。
孙策一笑: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何曾有为祸之理?今杀妖人,正绝大祸,安得反为我祸?
这话说的是真有道理,要是报应,也不该是于吉呀。
而是自己手下的冤魂。
老夫人让儿子做法事驱邪。
孙策还是不同意:吾命在天,妖人决不能为祸。
儿子是说不动了,老夫人只好自己偷偷的干。
那么有效果吗?
没有。
当夜二更,孙策躺着,忽然阴风骤起,灯灭而复明。
灯影之下,于吉立于床前。
孙策大喝:吾平生誓诛妖妄,以靖天下!汝既为阴鬼,何敢近我!
取床头剑就扔了出去,然后于吉消失不见。
老夫人听说之后,更加担心。
为了宽慰母亲,孙策这次终于听劝了。
乘轿到玉清观祈祷祭祀。
道士请孙策焚香,可孙策还是不服气。
焚香而不谢。
只见香炉中烟起不散,结成一座华盖,上面端坐着于吉。
孙策大怒,唾骂之。
离开殿宇,又见于吉立于殿门首,怒目而视。
孙策问左右:汝等见妖鬼否?
左右都摇头。
这是一个只有孙策能看到于吉的世界。
孙策拔佩剑望于吉掷去,一人中剑而倒。
谁这么倒霉呀?
乃是前日动手杀于吉的兵卒。
飞剑入脑,七窍流血而死。
孙策过意不去,让人扛出去埋了。
出了道观,迎面又见于吉从观门而入。
孙策断定,道观有鬼。
自己坐于观前,命五百武士拆了玉清观。
武士上屋揭瓦,却看见吉立于屋上,飞瓦掷地。
孙策大怒,传令赶走全部道士,放火烧毁殿宇。
火起处,又见于吉立于火光之中。
孙策回府,又见于吉立于府门前。
于是孙策改道,点起三军,出城下寨。
传唤众将商议,起兵助袁绍夹攻曹操。
众将反对,不欢而散。
当夜,孙策在帐篷内,又见于吉披发而来。
孙策便在帐中骂了一夜。
次日,吴太夫人召策回府。
您在看此时的孙策形容憔悴,哪还有少年将军的影子。
老夫人心疼,痛苦流涕:儿失形矣!
孙策对着镜子一照,果见形容十分瘦损,不觉失惊。
对左右说道:吾奈何憔悴至此耶!
言未已,忽见于吉立于镜中。
孙策拍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昏绝于地。
须臾苏醒,自叹曰:“吾不能复生矣!”
孙策已经预感到自己要挂了,而杀死孙策的就是这位于神仙。
在《三国志》中,孙策确实杀死了于吉,但是并没有记载孙策见鬼。
见鬼的故事,出自《搜神记》。
而且,《搜神记》写的非常简单:策既杀于吉,每独坐,彷佛见吉在左右,意深恶【wu4】之,颇有失常。
小说对这段剧情,进行了极大的扩充。
甚至把孙策之死的锅都甩给了于吉。
那么为什么小说要这么写呢?
因为孙策的死法实在是不精彩。
一代英雄,被三个刺客给刺杀了,说出去丢人。
孙策要死,也要死的惊天地泣鬼神。
而且,这么写,也可以更好的塑造他的性格。
于吉代表天命的话?
孙策就是反抗天命的英雄。
孙策死在他的刚强,死在他的不认命,死在他的不服输。
是不是令人敬仰多了。
《三国演义》没有着【zhuo2】重写孙策怎么创业的,而是大篇幅写了一段他是怎么没的,而且还是假的,您说是不是挺搞笑的。
晋国胡冲编纂的《吴历》中计载:孙策受伤后,医生告诉他,只要不动怒,是可以治愈的。
当时孙策照过镜子后,就没有了活下去的心思。
他对左右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怎么能建功立业呢!
当时奋起虎威,推几【ji1】怒吼,创口迸裂。当夜而死。
宁可速死,他也不想丑陋的活着。
孙策死的委屈,死的难受,死的不甘心。
他和父亲孙坚一样,死于自己的骄傲。
那么孙策死后,江东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动呢?
孙策又做了什么安排呢?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2:32 , Processed in 0.0843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