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回复: 0

大话三国168:小说中的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失败?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火烧乌巢大获成功,搂草打兔子,顺手还抓了一个乌巢酒仙淳于琼。
为了感谢他的出色配合,曹操下令割去耳鼻手指,绑在马上,放回袁绍军营。
想来这辈子淳于琼都不敢喝酒了。
再说袁绍得知乌巢有失,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可是谁能想到,这个时候,团队内部还吵起来了。
郭图认为:曹操必然亲自劫粮,大营必然空虚。咱们不如极限一换一,纵兵攻打曹操的军寨;曹操必然回兵救应,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张郃举双手反对:曹操多谋,必然有所防备,去就是自投罗网,如果攻打曹营不克,我们就完蛋了。
他主张去救乌巢。
但是郭图认定自己没有错: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
袁绍什么态度呢?
我全都要,谁叫我的兵多呢?
派遣张郃、高览引军五千,去官渡进攻曹营;蒋奇领兵一万,去救乌巢。
这个派兵就有问题,张郃是主张救乌巢,袁绍却偏偏让他攻击曹营。
让一个人去做他坚决反对的事,这事十有八九就办不好。
这里咱们分析一下,张郃和郭图谁的建议更正确呢?
都对也都不对。
张郃说救乌巢,等他的部队到了,乌巢也就烧的差不多了。
而郭图说去偷袭,曹操肯定是有所准备,必然也不可能打胜仗。
那么最佳决策是什么呢?
既然曹操孤军偷袭,那就应该关门打狗。
在曹操的撤退路线上,重兵拦截。
当然,这是根据小说的剧情来做的推测。
历史中的局势比这复杂的多。
咱们先看小说是怎么写的。
再说曹操,夺了乌巢守军的衣甲旗帜,扮做淳于琼部下,收军回寨,至山僻小路,正好撞上蒋奇军马。
曹军自称是乌巢败军,蒋奇也不怀疑,继续赶路。
张辽、许褚突然杀到面前,大喝一声:“蒋奇休走!”
蒋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斩于马下,尽杀蒋奇之兵。
这里就离谱了,一万人马,就是抓猪也得抓三天了,怎么可能被老曹的小股部队杀光,小说这就是给曹兵开挂。
随后,曹操派人到袁绍军营谎报:“蒋奇自杀散乌巢曹兵了。”
袁绍信以为真,不再派兵接应乌巢,只添兵进攻官渡。
再说张郃、高览攻打曹营,左边夏侯惇、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三下夹攻,袁军大败。
等到接应张郃的增援赶到,曹操又从背后杀来,四下围住掩杀。
张邰、高览夺路而逃。
就此袁绍派出的两路人马全都大败。
于此同时,他还收到了曹操送的贺礼。
没耳没鼻的乌巢酒仙淳于琼。
袁绍这才知道乌巢已失,罪魁祸首就是这个醉酒的淳于琼。
下令立斩。
郭图眼见自己攻打曹操大营的计划失败。
害怕承担责任,就开始打张郃的小报告: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二人素有降曹之意,今日进攻不肯用力,所以兵败。
袁绍还真就信了他的邪,立刻召二人问罪。
郭图可不想让他俩见袁绍,当面对质,自己非露馅不可。
又派人通知张郃、高览:主公将杀汝矣。
开始二人将信将疑。
等使者一到,高览问曰:“主公唤我等为何?”
使者吞吞吐吐的说道:不知何故。
高览一看这个情形,二话不说就把使者砍了。
张郃大惊。
高览让张郃认清现实:“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曹操所擒;吾等岂可坐而待死?不如去投曹操。”
事到如今,张郃只能同意:“吾也有此心久矣。”。
于是二人领本部兵马,去曹操寨中投降。
对于二人的投降,夏侯惇是怀疑的。
但是曹操却说: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
就算是假投降,我也能变成真的,这就是奸雄的自信。
于是打开营门,放二人入。
二人倒戈卸甲,拜伏于地。
曹操得意的说:“若使袁绍肯从二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
当场封张邰为偏将军、都【du1】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
这就是曹操自信的底气。
哥们我能封官。
自己随身带着一箱任命状,终于可以发出去了。
张郃和高览跟着袁绍不就是图个封侯拜相【xiang4】吗?
投降曹操,不用奋斗了,当场就给了。
您说,张郃和高览能不高兴吗?
再说袁绍阵营,谋士少了许攸,武将少了张郃与高览,又失了乌巢囤积的粮草,军心惶恐不安。
形势对曹操一片大好,许攸劝曹操火速进兵。
张郃、高览请为先锋。
他们投降曹操之后,就得表忠心。
打起袁绍是分外的出力。
当夜三更,曹军三路劫寨。
混战到天明,各自收兵,袁军折其大半。
荀攸献计:趁他病要他命,可扬言调拨人马,一路取酸枣,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断袁兵归路。袁绍必然惊惶,分兵防御,在袁绍调兵之时,我们发动突袭。
袁绍果然中计,袁谭分兵五万去救邺郡,辛明分兵五万去救黎阳。
一下子就少了十万兵马,前线就空虚了。
曹操分兵八路齐出,直冲袁军大营。
袁军毫无斗志,四散奔走,溃不成军。
袁绍被杀了个措手不及,穿着【zhe】睡衣上马而逃。
身边只有幼子袁尚在后跟随。
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四员将,在后追赶。
幸亏袁绍跑的快,好歹渡过了黄河。
统计战损,图书车仗金帛尽弃,七十万大军只有八百余骑跟随。
曹操缴获战利品无数。
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官渡之战,以袁绍的大败而告终。
在小说的剧情中,袁绍的失败除了曹操太狡猾,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团队内讧。
袁绍的手下不是在吵架,就是在吵架的路上。
而袁绍每一次,都成功的选择了错误的一方。
最终功亏一篑。
那么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是什么样子呢?
曹操胜利之后,他又做了哪些事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5 , Processed in 0.0839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