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回复: 0

大话三国265:读三国读什么?解读到一半的感受和启发?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刘璋不顾大臣的反对,坚决邀请刘备入川,自己还要亲自迎接。
话说他带着3万人马,一千辆军粮物资,出涪城迎接刘备。
涪城现在隶属四川的绵阳市。
刘备进入四川之后,就开始为自己收穿做舆论准备了。
刘备严肃军纪,妄取百姓一物者斩,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通过自己的网红名声,加上良好的军纪,很快获得了百姓的喜爱,百姓心理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跟谁混。扶老携幼焚香礼拜。
刘皇叔辛苦啦。
刘备都一一抚慰:为百姓服务。
于此同时,法正也收到了张松的密信,趁机做掉刘璋。法正又找到庞统商议。庞统就比诸葛亮鸡贼了,他知道告诉刘备肯定是反对的,说了等于没说,所以他就没打算告诉刘备。庞统一个肯担骂名的人,要说贴心,庞统其实比诸葛亮更贴心,当然也更腹黑。
话说刘备和刘璋相见,一个叫哥哥一个叫弟弟,知道的是他俩第一次见面,不知道还以为他俩一块长大,青梅竹马呢!
总之俩人是腻歪的不行。
接风酒喝完,当晚各回各家。
刘璋现在拽起来了,对部下训话:你看我哥哥刘备多好,黄权、王累这些人太短视了,你们看我多机智。
为了表彰张松的突出贡献,当即脱下自己所穿绿袍,外加黄金500两,送给张松。
张松闻着刘璋的体香,心情肯定很复杂。
刘璋的手下可不糊涂,让刘璋小心谨慎,别开心太早,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骑驴看唱本,凡事走着瞧。
但是刘璋对自己的智商很有信心,毫不介意。
您想大臣们本来就认为刘璋无能,现在一看,这兄弟果然是没救了。
咱们再说刘备回去,庞统就来请示刘备,你觉得刘璋怎么样啊。
刘备的评价是:季玉真诚实人也。
诚实人是褒义词,但是却也说明这个人容易上当受骗。
要知道,刘备可没这么评价过刘表。
庞统告诉刘备,他要是不实诚你能有机会进四川?再说他实诚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实诚,所以明天给他来一场鸿门宴,在酒席上除掉他,然后咱们一拥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一举而定。
您肯定就问了,庞统不是不打算说吗?怎么最后还是说了呢?
他是权衡再三,不得不说,毕竟作为臣子,就算是办成了,越界的他也就宣告完蛋了。
刘备坚决反对。
首先,刘璋那是我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对我那么诚心,没有理由。
第二,我出到益州,恩信未立。不得人心,就算杀了刘璋,也未必能够占领成都。
第三,你这个计谋太着急,就算奉行霸道的曹操也不会这么做,更别说践行仁道的我了。
刘备的理由非常充分,可以说很有大局观。
毕竟刘备不是刺客,要杀死刘璋,他要的四川这块地盘。
刘璋是一个实在人,他不可怕,他死了,没准换一个更难缠的。
庞统一看刘备态度坚决,立刻甩锅,这不是我的计策,这是张松和法正说的。
您看庞统这个人就有点不地道了。
这个时候法正也来了,他又说了三条反对刘备。
第一,张鲁和刘璋有杀母之仇,他是真打,那你真打算替刘璋出力吗?
第二,你孤军在外,只可进不可退,时间耽误越久意外越多。
第三,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万一你和张松的勾当被人知道,人家可就要有所行动了。
正所谓,夜长梦多,迟则生变,你先别管什么人心不人心的,先干死刘璋再说。
庞统立刻又站到了法正这一边,俩人统一战线一起劝刘备。
正是:人主几番存厚道,才臣一意进权谋。
以上就是三国第60回的主要内容,咱们说的《三国演义》一共120回,到今天为止刚好一半。
一路走来,不知道您有什么收获,反正对小宝来说受益匪浅。
现在我们试着回答一下,为什么要读《三国演义》?从《三国演义》又读出什么呢?
一读格局,遇事要坚持三分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二读周期,天下以30年一个小轮回,两百年一次大轮回,风水轮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读智谋,智谋翻译出来就是套路,从何进之死到董卓之死,你会发现招不在新,次次管用。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本质就是复读机,一个人同时掉进一条河里两次有难【nan2】度,主要是因为掉进一次就死了。而不同的人掉进同一条河里可就容易多了。就比如继承问题,从汉灵帝到袁绍、刘表,都在废长立幼这个问题上拎不清。
四读人生,能在三国上留名的人物,哪个都是万中无一的人才,就算你看不起的蒋干,放到我们身边,那也是普通人仰视的角色。
可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在更高层次的人面前,就如同傻子一般。
作为普通人,一定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耍小聪明是没有出路的,只会暴露自己的愚蠢。
五读选择,人生中有很多个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就比如太史慈和刘备擦肩而过,最后在江东郁郁不得志而死。而赵云选择了刘备,成为了不世出的名将。
甚至后文,水平一般的廖化、王平,都比他要混得好。
一个人能力在选择面前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就算你再出色,跟错老板,一辈子也就耽误了。
六读坚守,刘备和曹操毫无疑问是三国的主角,他们一个哭一个笑,事事相反,但是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永不绝望,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不放弃目标,并且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放弃一定是失败。
七读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诸葛亮单独拿出来说呢?
因为他是我们上面6条的集中体,他身上有选择,也有格局,还有坚守,更有谋略,读懂了他才能读懂三国。他为什么选择刘备,他为什么是千古名臣?为什么魏蜀吴三国都对他寄予高度的评价?为什么他是后世的楷模?
这些问题的答案,主要都在后面60回的剧情了。
三国走向了结局,也走向了悲剧的收尾。
谢谢各位的捧场,咱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再接再厉,下回再见。
请看《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5 , Processed in 0.0844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