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回复: 0

大话三国283:关羽单刀赴会,曹操为什么不称王?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关二爷接到了鲁肃的邀请,他准备单刀赴会。
使者回报鲁肃,说关羽要来。
鲁肃赶紧和吕蒙商议:他真来了怎么办?
其实鲁肃并不想让关羽来,因为他是个厚道人,他也不想变成一个小人,他还想要点儿脸的,搞鸿门宴这种事情,毕竟是上不得台面的。
有一线可能,鲁肃都想做一个厚道人。
可是关羽不信邪,他是真很来了。
鲁肃到岸口迎接,只见江面上一只船,几个水手,一面红旗,风中飘摇,显出一个大“关”字。
船渐渐靠岸,关羽青巾绿袍,坐于船中。旁边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跨腰刀一口,像天神一般。
鲁肃看后惊疑,你注意用词是惊疑。
首先他惊叹关羽的样貌和派头;二是他怀疑:关羽一个人来,是不是留有什么后手?
酒席宴上,鲁肃举杯劝酒,都不敢抬头看关羽。
而关二爷却谈笑自若。
情绪酝酿差不多了,鲁肃就问了:我为皇叔担保,说好了取西川之后归还,现在西川已得,而荆州未还,这是要失信吗?
关羽什么态度啊?
这是国家大事,太严肃,不适合在酒席宴上讨论。
鲁肃怎么可能不谈,不然我请你来干啥的,于是接着说道:想当初刘备来这儿,是我们借荆州为本儿,现在时间不短了,该还了。再说刘备也已经答应先割三个,二爷为什么不听,在理上说不过去。
但是人家关羽有理呀:“当日破曹,我们没有功劳吗?那是不是得有点报酬啊?”
这段话熟不熟啊?
当年诸葛亮就对鲁肃说过,鲁肃当年怎么答的?理是有那么个理,但是你们欠我的,你对我说不合适。
那么今天鲁肃怎么反驳关羽呢?
还是揪着刘备欠孙权的人情,刘备说好的事情,他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呢?你这叫背信弃义,恐被天下耻笑。
关羽咋说的?这是刘备的事儿,和我没有关系,这话你不适合与我说,你应该去找老刘。
鲁肃那叫一个气:这事我就得和你说,你和他桃园结义,刘备代表你,你也代表刘备,所以说你不要推脱。
关羽还没开口,周仓在阶下厉声说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凭什么这就该是东吴的呢?”
关羽变色而起,夺了周仓的大刀,立在庭中,怒视周仓:此国家大事,也有你说话的份儿?
把鲁肃吓一跳,还以为要砍他呢,差点没把心脏病吓出来。
周仓明白,立刻跑到江岸,把红旗一招。
原来关羽提前让关平选了十只快船,水军五百,看自己的令旗,立刻过江来接他。
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来。
而与此同时,关羽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的手,装作酒醉:你今天请我赴宴,就不要再说荆州的事了,我醉了,恐伤了咱们之间的感情,来日请你到荆州赴会,咱们再慢慢商议。
鲁肃魂不附体,被关羽扯到江边。
吕蒙、甘宁带部队要杀关羽,却看见关羽手提大刀,拉着鲁肃,投鼠忌器,全不敢动。
关羽到船边才放手,和鲁肃道别,鲁肃如痴如醉,似痴似呆,这一会儿像做梦一样,就感觉阎王爷在身边陪他走了这一路,眼看着关羽乘风而去。
后人有诗赞关公曰: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现在您知道,《亮剑》中李云龙见楚云飞那段戏为什么精彩了吧,就是翻版的关云长单刀赴会。
关羽吃饱喝足走了,鲁肃荆州没要来,还亏了一顿饭。
这就尴尬了,火速报告孙权,准备和关羽决战。
孙权也商议起倾国之兵,夺取荆州。
就在这个时候前方战报:“曹操又起三十万大军准备南下!”
孙权不得不作罢,准备抵抗曹操。
那么问题来了,老曹干嘛非得打孙权呀,他为啥不打刘备呢?
之前刘备没有夺西川,他怕东吴做大。
现在刘备夺了西川,也就丧失了夺取荆州的大好机会。
而且,他也不是真的要打孙权,他有自己的盘算。
准确的说,他是在钓鱼,试探群臣的反应。
毕竟他是丞相,统一天下是他的工作,他不表示表示,不显得他不努力吗。
参军傅干上书劝阻:管理国家要文武相济,现在统一天下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就剩吴蜀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万一南征打了败仗,天威屈矣。言外之意就是你别灭不了人家,又重新导致了赤壁惨败。再来一次恐怕你北方都守不住了,现在不能盲目冒险,要抓紧修内功,等待天下有变,再进行突破。
傅干的话就是证明诸葛亮当年隆中对预言的局面,已经形成。
傅干给曹操提供了理由,于是他很果断的放弃了,其实他也压根没想去。
大搞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学校培养人才。
那么请问,曹操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自然是,谁才是这天下最大的功臣,谁才是这天下的主人,你该忠于谁?
这三个问题搞不明白,就想当官,那就是做梦。
老曹这边,武将没有用武之地,就是文官们的战场,每天给曹操整新花样。
侍中王粲等四人,上表尊曹操为魏王。
中书令荀攸反对:丞相到魏公,荣加九锡,已经是人臣之极。今又进升王位,于理不可。
曹操大怒:此人要效仿荀彧耶!
难道荀攸要走叔叔荀彧的老路?
他为什么这么做呢?这就和曹操阵营内部的权力争夺有关,这里咱们先挖个坑,到后文会仔细分析。
荀攸知道之后,忧愤成疾,数十日之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八岁。
曹操厚葬,就不再商议自己称魏王的事情了。
那么为什么曹操不提这事儿了呢?
刘邦白马为盟立誓:非刘氏不王!
这就相当于大汉的宪法。
曹操进魏王就相当于修改大汉六百年的宪法,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可以这么说,曹操称王是篡汉的关键突破,必然会引发一起大规模的思想革命,如果姓曹的都能称王,那么姓曹的为什么就不能当皇帝呢?所以他不敢冒进。
但是他现在不做,不意味着他不想,他要进一步创造自己称王的环境,那么他会怎么做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2:00 , Processed in 0.15507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