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回复: 0

大话三国323:曹丕为什么给孙权封王?为什么说是曹丕的致命失误呢?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刘备为给兄弟关羽报仇,起兵七十万攻打东吴,把孙权给吓坏了。
关键时刻,诸葛瑾站出来要去劝说刘备罢兵。
对于诸葛瑾的到来,刘备是什么态度呢?四个字就是闭门不见。
但是黄权劝他冷静: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该见还是得见,无论如何得听听他怎么说,同时可以把您报仇的想法通过他传递给孙权。
诸葛瑾见到刘备之后,一句话概括:就是甩锅。
关羽之死不怪别人,首先要怪关羽自己,他实在是不给孙权面子,多次求亲他不同意,这不是作死吗?曹操多次写信给孙权,让我们背后偷袭,我们都没干,我们老仗义了。这事都怪吕蒙和关羽不和睦,擅自起兵。现在孙权非常后悔,只要刘备退兵,愿意送还孙夫人,背叛刘备的仇人全部绑来给你解恨,荆州还【huan2】给你,咱们继续做好兄弟,共同灭曹,这才是正事儿。
您注意,这些条件都是诸葛瑾自己想的,他没有提前向孙权请示。
诸葛瑾这不是两头骗吗?
显然诸葛瑾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孙权也不可能给出这样的投降条件。
这是三国演义的加戏,就是为了凸显刘备在利益面前,仍不忘为关二爷报仇。
再说孙权偷袭荆州,在刘备这的信用已经彻底破产了。
刘备大怒:“你少骗我,我不信。”
诸葛瑾劝刘备不要忘了兴复汉室的初心,分清主次矛盾,曹丕才是主要敌人。
现在打东吴是舍大义而就小义,弃重而取轻。
刘备听后就更生气了,这套嗑诸葛亮在成都的时候不知道唠过多少次了。
刘备声明:“杀我弟之仇,不共戴天!要让我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斩你的脑袋。”
让诸葛瑾滚回去,通知孙权把脖子洗干净了等着挨刀。
诸葛瑾狼狈不堪,返回江南。
就在他出使刘备这段时间,张昭就给孙权打小报告:诸葛瑾贼眉鼠眼肯定一去不回。
孙权却对诸葛瑾很有信心:我和诸葛瑾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负子瑜,子瑜亦不负孤。想当初诸葛亮来吴国,我让他去劝兄弟留下,诸葛瑾就说了,我弟弟不留,就像我诸葛瑾不去。
孙权甚至把他俩人的交情美其名曰神交,非外言所得间也。
您瞧这话说的,谁是外呀?就是说张昭。
张昭当年劝孙权投降曹操,孙权是一直记在心里的,孙权说他是外人完全没问题。
这个时候诸葛瑾回来了,孙权腰杆挺得倍儿直:我说吧。
张昭面红耳赤,羞惭而退。
诸葛瑾汇报了刘备是死心眼的残酷现实。
孙权大惊:“这可如何是好啊?”
中大夫赵咨献了围魏救赵之计,劝孙权赶紧派人去见魏帝曹丕,让他偷袭汉中,逼迫刘备退兵。
本着建议谁上的精神,孙权任命赵咨为全权大使前往魏国。
再三提醒他,千万不要失了东吴气象。
赵咨保证:要是丢了脸,我就投江而死。
孙权就是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都称臣了,还想要面子。
他的面子早不知道掉哪个犄角旮旯了。
那么赵咨如何给孙权立牌坊呢?
他到许都先当婊子,依次见了太尉贾诩和大小官僚。
这里证明了贾诩在曹丕阵营中的地位。
次日早朝,曹丕闭着眼睛都知道孙权的目的: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召见赵咨上殿,准备当众羞辱孙权。
那么怎么羞辱呢?从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下手。
这就是个坑,赵咨肯定得夸孙权,然后曹丕就可以问,他那么牛干嘛找我呢?
到时候赵咨肯定无话可说,他夸的孙权越狠,就越反衬曹丕牛逼。
赵咨用了六个字形容孙权:他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
能够用鲁肃这样的普通的凡品是聪,提拔吕蒙这样的武夫是明;抓于禁而不杀是仁;取荆州而不血刃是智;据三江虎视天下是他的雄,屈臣于曹丕是他的略。
直接把曹丕接下来准备反杀的路全给堵死了。
孙权愿意屈身投降,也是一种本事,这叫能屈能伸,这就是雄才大略。
咱们知道曹丕是个文学家,他就准备骂孙权没文化,于是问孙权学识怎么样?喜不喜欢读书?
赵咨肯定得说有,曹丕就可以问有没有什么作品,显然孙权是没有的,那他就是个文盲。
万万没想到,赵咨却大方的承认孙权不好【hao4】读书。
但是他为什么不读书呢?因为工作太忙。
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看看书的主旨,不像书生一样寻章摘句。
把读书说得很高级。
曹丕两次失败,就准备恐吓赵咨:我要伐吴,可以吗?
赵咨肯定得说不,这样就证明孙权是个胆小鬼。
但是赵咨又让曹丕扑空了,你来就是了: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预备之策。
曹丕直接亮出了刺刀:吴国怕魏国吗?
那必须是不怕呀,我们带甲百万,长江防线,你尽管来。
曹丕给孙权挖坑失败,就把苗头瞄准了赵咨:东吴像你这样的有几个?
如果赵咨说自己万中无一,吹嘘自己,那他回东吴肯定被针对。
赵咨很聪明的又跳了过去: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更不计其数。
曹丕这次服气了: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说的就是你呀。
这一段对话,信息量极大。
外交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表面看风平浪静,其实背后却血雨腥风。
曹丕看着心平气和,寻问东吴的情况,其实是句句带坑,寻找机会羞辱孙权。
赵咨要是回答不出一个问题,曹丕就能把孙权骂成狗。
然后曹丕做出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变相表态,他不会和刘备一起夹攻孙权。
为什么说这个决定很愚蠢呢?
三国后期最出色的战略家,刘晔给了解释:渡江和刘备夹击东吴,吴国必亡,吴国一亡,蜀国孤立无援,咱们再趁机灭蜀,一统天下。
刘晔看到了三国的本质是个平衡问题,魏国最强大,吴蜀联盟才能抗衡。
现在吴蜀两国有血仇,刘备不可能和孙权议和,但是孙权却想和刘备和好。
这就形成了魏蜀联合的局面,吴国必亡。
但是如果魏国攻蜀,情急之下,蜀国必然和吴国议和,魏国最终一无所有。
曹丕没有蠢到进攻蜀国,但是他选择两不相帮,让他俩家菜鸟互啄,等两败俱伤,咱们再动手。
如果两败俱伤,魏国再南下,就必然逼迫吴蜀联合,大好的局面就完全丧失了。
但是曹丕是真的蠢吗?
他为什么做这个选择呢?
从军事上讲,刘晔说的没错,但是从政治上讲这就是另外一事了。
孙权称臣,对曹丕很重要。
你知道曹家篡位有多难吗?有多少人不服吗?反对力量有多少吗?
如果曹丕攻打孙权,那不就让支持曹家称帝的人心凉了。
曹丕就是要立个典型,无论你有天大的错误,只要肯承认曹丕是皇帝,全都不是事儿。
和一统天下相比,显然坐稳皇位更加重要。
曹丕说完,刘晔就明白了,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你不打他也不能给他太高的职位,官轻则势微,官小他畏惧中原,你现在给他这么大的官职,就是与虎添翼呀,他距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必然会助长他的野心。
这里我们要多说一句,根据正史,孙权一直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就是按照大汉官制,他一直都不是最大的。
所以他一直面临一个合法性的问题,东吴很多和他官职差不多的重要人物莫名其妙的死亡,就被猜测是孙权背后刺杀,来保证孙权是江东一带最大的官。
曹操一直通过任命大臣的方法,分化瓦解恶心孙权。
曹丕这么一来就等于是帮助孙权彻底坐稳了江东,以后孙权再也没有合法性的烦恼了。
其实仔细想想,曹丕并不怕孙权称帝,甚至说如果孙权称帝,其实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合法性,消解天下必须姓刘的固有观念。
大家都是篡位,我的流程不是更合法的吗?
这就是帝王心术,他的第一诉求是稳固自己的位置,然后才是天下。
曹丕派遣太常卿邢贞和赵咨赶往东吴。
现在皮球提到了孙权这里,他要不要接受这个空有虚名的王位,刘备伐吴的战况又如何呢?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0:16 , Processed in 0.0824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