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回复: 0

大话三国329:黄权是三国混的最好的投降派?曹丕为什么不打刘备打孙权?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章武二年夏六月,刘备做皇帝不到一年,就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白帝城。
不久马良来了,把诸葛亮的话告诉刘备。
刘备后悔不及:我还有什么脸再回成都见群臣呢?
于是传旨在白帝城驻扎,改名永安宫。
永安就是永远呆着这了,刘备的意思很明确,他再也不回四川了。
为什么不回去呢?
因为老刘绝望了,他知道这一战意味着什么,他复兴大汉的梦想彻底破产了。
之后的日子,噩耗连连。
刘备不得不直面,蜀军巨大伤亡,老刘悲伤不已。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大家都为梦想而死,死在了冲锋的路上。
但是有一个人选择了背叛,黄权带着江北之兵,投奔魏国。
近臣建议刘备捉拿他的家属问罪。
但是刘备却说:不是他对不起我,是我对不起他。
所以对黄权家属也不追究,俸禄照旧。
刘备终于冷静了下来,又变成了那个仁义厚道的人。
咱们再说黄权,他为什么投降魏国呢?
曹丕也带着和我们一样的问题:你是想要学习陈平、韩信吗?
他们俩当年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言外之意就是问黄权:你会不会去灭刘备呢?
黄权哭着启奏:刘备对我很好,我是走投无路,蜀国回不去,又不能投降吴国,所以只能选择你。我可没有本事去学习陈平、韩信,能活着我就心满意足了。
曹丕大喜,这个人厚道,不说前任老板的坏话,也不骗我。
是个忠臣,必须表彰树立典型,于是拜黄权为镇南将军。
黄权坚决不受,显然是担心刘备伤害自己的家人。
于是近臣告诉黄权:你没有后路了,你的家属要尽被刘备诛戮。
但是黄权对刘备很有信心,认为老刘能理解自己,绝不会那么干。
曹丕对黄权的印象就更好了。
后人有诗责黄权曰: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这首诗还是看不起黄权,他根本不是回不去蜀国,主要还是他信仰不坚定。
投降魏国的黄权可以说是官运亨通。
曹丕非常欣赏他,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
到了曹睿继位,黄权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是指可以用自己的名义招募部署。大将军之下的将军开府之名始于黄权。仪同三司是虽然不是三公,但是享受和三公一样的待遇。
黄权这个人为什么受刘备和曹家的欣赏呢?
因为他这个人在以不死的前提下,表现出最大的忠诚。
你不能要求,人人都以死明志。但是可以要求人人都学习黄权,当一天和尚就认真撞一天钟。
他效命刘璋的时候,坚决反对刘备入川,忠于本分。
跟随刘备的时候,坚决劝阻刘备伐吴,刘备不听才有夷陵之败。
到了魏国阵营,他也从不说前任的坏话,一心一意为魏国办事。
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说:黄公衡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坐位上起身,赞叹你。
他投降的前提是自己的领导不给力,都是顺应天命的选择。
这样的员工,您说谁不喜欢呢?
可以这么说,黄权两次投降步步高升,绝对是三国最出色的降将了。
而且,黄权留在蜀国的儿子黄崇也很给力,蜀汉灭亡时随诸葛瞻战死于绵竹。
刘备大败,就轮到曹丕表演了。
曹丕问贾诩:要一统天下,是先打蜀国还是打吴国?
贾诩摇头:谁都不能打,咱们这儿没有人能够打得过孙权和刘备,现在坚守,等待二国之变才是上策。
曹丕不信:我已派三路大兵伐吴,怎有不胜之理?
让曹丕万万没想到,之前支持伐吴的刘晔也站出来反对。
第一、东吴如今士气高涨,还有长江之险。
第二、陆逊多谋,必然早有准备。
一句话总结,大王,时代变了。
当时我们是痛打落水狗,现在是过了这个村没那个店了。
曹丕不听,坚决伐吴,自己带领御林军前去接应。
那么为什么不打惨败的刘备,曹丕非得去打东吴呢?
这里不是曹丕糊涂,而是他有不得不打的理由。
从战略格局上,益州是有名的易守难攻,首先是不好打。然后刘备惨败,对曹魏已经毫无威胁,没必要打。如果此时去打刘备,就是放任东吴做大。
从感情上讲,曹丕感觉自己被孙权给骗了。他之所以选择坐山观虎斗,主要是因为孙权称臣。而曹丕真的信了,但是万万没想到,东吴取得夷陵之战胜利后,实力快速膨胀,立刻就表现出了不臣之心。
曹丕的脸都丢到太平洋了,他那么相信孙权,不听群臣的意见,现在脸被打的啪啪响。所以他必须打孙权泄愤。
意气用事,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曹丕战况如何呢?
首先是曹真一路包围南郡,被陆逊和诸葛瑾内外夹攻,大败。
其次,曹休一路被吕范杀败。
最后,曹仁一路进兵羡溪。
敌众我寡,二十七岁的守将朱桓采用了非常大胆的战术。
将主力全部派去守羡溪,只留五百骑守濡须。
战前他鼓舞士气:敌军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还是主场作战,总之优势在我。
下令守城士兵偃旗息鼓,做无人守把之状。
魏将先锋常雕攻取濡须,您看这个名字就挺牛。
他见城上没有兵马,就贸然前进。
刚到城下,朱桓横刀,飞马杀出,不到三合,斩常雕于马下。
魏军大败,死者无数。
曹仁赶来增援,被吴兵从羡溪杀出。
曹仁这一路也大败。
曹丕自信满满的三路大军毫无战果,更倒霉的是瘟疫流行,曹军马步军十死六七,曹丕只好返回洛阳,无功而返。
吴蜀两国两败俱伤的时候,曹丕没有捡到桃子,可以说是巨大的战略失误。
要怪只能怪他,没有战略远见,错失了一统天下的大好局面。
再说刘备在永安宫,眼看复兴汉室无望,身边的大臣日渐凋零。
章武三年夏四日,刘备病入膏肓,每天哭关羽和张飞。
眼泪流多了,两眼昏花,更加不想见外人。
一日叱退服侍之人,自己独卧在龙榻之上。
忽然阴风骤起,只见灯影之下,二人站立床前。
刘备大怒,斥退二人,可二人不动。
刘备起床查看,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两个兄弟。
关羽告诉刘备:我等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封为神灵。哥哥你和我们兄弟俩团聚不远了。
刘备扯着关羽的衣服大哭,猛然惊醒,乃是南柯一梦。
侍从赶紧来查看,刘备一生长叹:“朕不久于人世矣!”
派遣使臣立刻去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李严等人要发布遗命。
刘备的遗命中,让诸葛亮取而代之是真心的吗?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0:15 , Processed in 0.0864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