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回复: 0

大话三国364:三国之外的第四国,公孙渊是如何作死的?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就在曹睿正享福的时候,公孙渊造反了。
这个公孙渊是何许人也呢?
当年曹操追袁尚,袁尚逃到辽东。
割据辽东的公孙康把袁尚的脑袋砍了送给曹操,曹操封他为襄平侯。
公孙康死后,儿子年幼,就由他弟弟公孙恭继位。
曹丕封其为车骑将军、襄平侯。
公孙康儿子就是公孙渊,长大后夺了叔叔的位置,曹睿封为杨烈将军,辽东太守。
那么他好好的为什么要造反呢?
孙权为了拉拢他,派人带着珍珠宝贝赴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就把人给砍了,送给曹睿,曹睿就封他为大司马、乐浪公。
公孙渊不满意,孙权让我当燕王我没干,你就给我一个乐浪公,这么难听的名字?
玻璃心的他就造反了,自号为燕王。
副将贾范就劝他冷静:魏国对咱不错,再说了,诸葛亮都打不过司马懿,更何况你了。
公孙渊根本冷静不下来:你这分明就是看不起我?
就要砍贾范的脑袋!
参军伦直又出来劝,当场举了三个不祥之兆。
第一个、狗穿衣服,戴头巾,模仿人爬上屋,假装人行走;第二个、百姓做饭,发现锅里有一个小孩蒸死;第三个、地陷一穴,出现一块肉,有脸却无手足,刀剑不能伤。
算卦的说了,这是国家灭亡之相,这三个是大凶之兆,劝公孙渊不要轻举妄动。
公孙渊更生气了,骂谁是狗呢。
下令把伦直和贾范一同斩首。
随后命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起辽兵十五万,杀奔中原。
曹睿听说公孙渊造反,召司马懿入朝商议。
司马懿根本看不起公孙渊:给我四万人马就可破贼,弃城逃跑是他最好的选择,如果坐守襄平,就等着被抓俘虏。
而且还规划了截止日期:四千里之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一年就可以平定。
曹睿大喜,让司马懿讨伐公孙渊。
公孙渊得知消息,便派遣卑衍、杨祚带兵八万人屯于辽隧,拦住司马懿去路。
学习司马懿对抗诸葛亮的方法,魏军远道而来,兵疲粮尽,退兵之时,进行追袭。
这都是司马懿用的老招,司马懿还能上他们的当吗?
直接绕道去攻打襄平。
卑衍不得不回救,被魏军中途伏击。
卑衍和杨祚夺路而逃,遇上公孙渊的援军,才稳住阵脚。
回军再战,卑衍被夏侯霸一刀斩于马下,就是这么脆。
公孙渊大败,逃入襄平,闭门不出。
被魏兵团团包围。
时值秋雨连绵,一月不止,水深三尺,魏兵在水中,不胜其苦。
左都督裴景请求搬营,司马懿下令:如有再言移营者斩!
裴景刚走,右都督仇连又来求。
司马懿大怒: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呢?
立刻将右都督仇连斩首。
于是军心震慑,没有人再敢提出移营,都在水里忍着。
当然这么僵持也不是办法。
司马懿下令南寨退二十里,放城中的百姓出城砍柴,牧放牛马。
司马陈群就问了:为什么不速战速决?围城是几个意思?
司马懿一笑:打孟达的时候他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所以要速战;现在情况刚好相反,所以不用着急,等对方粮尽,再发起进攻,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于是司马懿派人到洛阳催粮。
此时朝中撤军的呼声很高,但是曹睿对司马懿充满信心,严令保证前线供给。
您看想办成一件事情,除了自身的能力,领导的信任至关重要。
而为什么曹睿如此信任司马懿呢?
那是因为司马懿在前线不断证明自己的正确,是他实力决定的。
终于等到雨过天晴。
司马懿仰观天文,只见一颗星,坠于襄平东南。
司马懿大喜,当场预言:五日之内星落处斩杀公孙渊。
下令明日攻城。
魏军老早就想回家,所以憋着一股劲,日夜攻打不息。
公孙渊城中粮尽,只宰牛马为食,人人怨恨,各无守心,欲斩公孙渊,献城归降。
公孙渊听说之后,赶紧令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到魏寨请降。
告诉司马懿:太尉退二十里,我们就来投降。
司马懿大怒,投降还敢提条件,当场把两个使者斩首。
让随从带着脑袋通知公孙渊,要投降自己来。
公孙渊害怕,又派侍中卫演来到魏营。
卫演跪行到帐下,求司马懿息怒,先派世子公孙修当人质,然后君臣来降【xiang2】。
司马懿还是不同意: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何必送子为质当?
一句话总结:不需要人质,你们就等死吧。
公孙渊没有办法,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和儿子选了一千人马,当夜二更,开城门往东南逃走。
司马懿早就在星落之处等待多时,把公孙渊团团包围,公孙渊父子只得下马投降。
司马懿洋洋得意,对众将说道:我的预言应验了!
众将称贺:太尉真神机也!
司马懿传令斩首公孙渊。
公孙渊这个人他就属于典型的没有格局,看不清楚天下大事,他那点能力还想着去攻打魏国,属于典型的作死。
司马懿兵入襄平后,将公孙渊宗族、同谋官僚人七十多人全部斩首。
您看司马懿出手向来都是绝狠的,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就是他的行为准则。
贾范和伦直的子孙,司马懿则给予重赏。
最后将库内财物,赏劳三军,随后班师回洛阳。
咱们再说曹睿,夜半三更,忽然就看见毛皇后带着十几个宫人在他床前索命,曹睿自此得病,眼看着自己一天不如一天,一会儿不如一会儿。
就决定任命曹丕的儿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摄政,辅佐太子曹芳。
曹宇这个人性格温和,坚决不干。
其实这可以理解,曹氏宗族内斗非常严重,万一曹睿好了,曹宇就死定了。
曹睿没办法,只好召亲信刘放、孙资商议。
二人受曹真的恩惠颇多,就推荐了他的儿子曹爽。
要用曹爽就必须让曹宇归国,远离中央。
曹睿还真是听话,下旨让燕王归国,无诏不许入朝,然后封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
燕王曹宇涕泣而去,不知道他是后悔还是害怕。
总之,他的一时退让,害了自己,也害了曹氏家族。
曹睿日渐病危,派使臣招司马懿还朝,那么曹睿有什么事情安排给司马懿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0:17 , Processed in 0.09001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