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回复: 0

大话红楼121:王法是什么?林如海之死的内涵?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法是什么?林如海之死的内涵?
一直在讲凤姐的忙碌,现在贾府的其他人情况怎么样呢?
咱们先说宝玉,他现在忙什么呢?
四个字怜香惜玉。
他见今日人众,恐秦钟受了委曲。
于是就和他商议,带他去找凤姐。
秦钟是不好意思的:他那么忙,咱么不就是去找他烦吗?
凤姐烦别人肯定是要烦的,但是她绝对不会烦宝玉。
同样的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相反的效果呢?
一要看脸,可以长的一般,但一定要看起来顺眼。
二要看势,对方惹不起你,就只能笑脸相迎了。
三要看情,此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以上三点,宝玉全站。
所以宝玉很自信:“他怎好腻我们,不相干,只管跟我来就是了。”
说着,便拉了秦钟,老找凤姐。
那么凤姐见到他俩什么态度呢?
凤姐正在吃饭,见他们来了,便笑道:“好长腿子,快上来罢。”
不但不烦,还邀请他俩吃饭。
宝玉就说了:“我们吃了。”
凤姐又问:在哪吃的呢?
宝玉道:“这边同那些浑人吃什么!原是那边,我们两个同老太太吃了来的。”
谁是浑人?
浑人前文提到的贾府一大帮男人。
作者就是借着宝玉的口来吐槽。
可问题是,他们浑,宝玉就不浑吗?
要知道在《红楼梦》中,宝玉是顽石,才是哪个最浑的人。
这就好比,大家开车,除了自己机智,路上的所有司机就都是不会开的蠢货。
人和世界永远有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那就是,你希望世界为你而盖面,而世界却总是一成不边。
绝大多数的人选择改变不了就加入。
少数人则一直格格不入。
最终,要么你成为异类,要么异类成为你。
而一个人最纯真的时候,就是在接触真实的社会之前。
就如宝玉,不想和混蛋吃饭,还可以和老太太吃。
而当老太太不在的时候,宝玉又该去何方吃饭呢?
想到此书,不由得替宝玉担心起来。
闲话少说,凤姐刚吃完饭,宁国府的媳妇就来领香灯钱。
凤姐笑道:“我算着你们今儿该来支取,总不见来,想是忘了。这会子到底来取,要忘了,自然是你们包出来,都便宜了我。”
您发现这句话的问题了吗?
反常。
该来取但是一直没来。
这就是对方工作不到位。
要是换做平时,凤姐肯定要痛骂一番。
但是她不但没有生气,怎么还开起了玩笑呢?
自然是怕吓到宝玉和秦钟了。
凤姐一直很温柔,但只留给了她想给的人。
今天这位很幸运。
那媳妇笑道:“何尝不是忘了,方才想起来,再迟一步,也领不成了。”
您看,她也知道自己很幸运。
估计是带着挨骂的准备来的,竟然能全身而退,心中不知念了多少阿弥陀佛。
领牌、登记、交牌。
一套流程走完。
秦钟好奇的问道:“你们两府里都是这牌,倘或别人私弄一个,支了银子跑了,怎样?”
这个问题放到今天就是:如果有人伪造人民币怎么办?
凤姐笑道:“依你说,都没王法了。”
王法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什么叫王法?
顾名思义就是王的法律。
王的法律首要就是要为王服务。
王法可以保护贾府。
王法同时可以给贾府抄家。
贾府还是那个贾府,最大的区别就是王的意志。
王要贾府存在,就算贾府犯多大的法,都无所谓。
王要贾府落地,就算贾府安分守己,也照样人头落地。
也就是说,贾府是不是受法管着的,而是受王管着的。
那么法管谁呢?
平头百姓。
总结一句话,贾府在法之外王之内。
秦钟问完,宝玉又问:“怎么咱们家没人领牌子做东西?”
凤姐道:“人家来领的时候,你还做梦呢。”
5点半凤姐就开始办公了,这都几点了。
又道:我且问你,你们这夜书多早晚才念呢?
为什么凤姐要突然问夜书的事呢?
因为,她猜宝玉就是为这事来的。
那么好好的,宝玉和秦钟为什么要读夜书呢?
有什么书非得夜里多吗?
再说,宝玉是那种努力读书的人吗?
就怕读书只是个名堂,他俩想找个地方约会罢了。
提到夜书,宝玉就来精神头了。
“巴不得这如今就念才好,他们只是不快收拾出书房来,这也无法。”
凤姐一笑:“你请我一请,包管就快了。”
宝玉道:“你要快也不中用,他们该作到那里的,自然就有了。”
凤姐笑道:“便是他们作,也得要东西,搁不住我不给对牌是难的。”
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
撒娇的说道:“好姐姐,给出牌子来,叫他们要东西去。”
看宝玉动手,凤姐忙说道:“我乏的身上生疼,还搁的住揉搓。你放心罢,今儿才领了纸裱糊去了?”
宝玉不信,凤姐便叫彩明查册子与宝玉看了。
这一段是凤姐协理宁国府最轻松的情节。
作者为什么要在秦可卿的葬礼期间加入这一段呢?
就是让读者放松一下心情,好给你放下一个大炸弹。
简单说就是,让你笑是为了让你更好的哭。
正闹着,人回:“苏州去的人昭儿来了。”
《红楼梦》任何一个名字都不是白写的,这个昭儿想暗示什么呢?
昭,表明彰显之意。
昭儿必然带来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凤姐急命唤进来,询问情况。
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
作者写了林如海确切的趋势日期。
但是却含糊了秦可卿的日期。
林如海时候,昭儿返回,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
而今天刚好是秦可卿时候的第33天。
想来,秦可卿和林如海是死在同一天的。
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时已交三鼓。
三鼓是三更,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
林如海死在巳时,是早晨9点到11点。
秦可卿凌晨刚死,早晨林如海就死了。
咱们前文分析,林如海是兰台寺大夫。
兰台在汉之前,兰台代表的是史官。
林如海有隐喻历史之意。
秦可卿代表国,林如海代表史。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显然,秦可卿和林如海的相继亡故,就是想表达国亡史毁的意思。
昭儿要昭示的就是明亡。
这是国事,后面就都是家事了。
首先,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
其次,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
要点来了,有什么事需要老太太示下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4 , Processed in 0.0853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