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回复: 0

西游人物传324:陈光蕊&殷温娇(4):唐僧为何会被满月抛江?弱小的殷温娇如何与观音斗法?

[复制链接]

2457

主题

0

回帖

7394

积分

vip

积分
7394
发表于 2024-11-30 18: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小金鱼,欢迎订阅《西游人物传》。
本期解读的西游人物依旧是陈光蕊&殷温娇。
唐僧的身世是被设计的,陈光蕊的命运是被带累的。
可是殷温娇,她又何尝不是可怜人呢!
她为什么可怜,还不都是肚子里的这个小唐僧害的。
那么唐僧的出生,到底给她带来了什么?
殷温娇本想和陈光蕊凑合着度过余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虽说陈光蕊只是殷温娇两天的丈夫,但毕竟拜过堂,成过亲。
站在刘洪的角度,他为什么那么恨陈光蕊呀?
唐僧本来应该姓刘,从此却跟着陈光蕊姓陈了。
你自己的儿子,出生以后跟隔壁老王姓,你恨不恨隔壁老王?
即便你从来都没见过隔壁老王是谁,见到了那也是仇人。
所以,咱们不妨做一个假设:
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刘洪是不是会放了陈光蕊一马呢?
也许吧,但至少没那么恨陈光蕊,非得把他活活打死不可!
作为一个男人,抢一个怀着自己骨肉的女人回来。
他抢的不仅是自己的女人,还有自己的孩子。
唐僧从尚未出世开始,就已经对陈光蕊造成了厄运。
如果他出生,他又会对刘洪、殷温娇两口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刘洪在抢走殷温娇的时候,此时殷温娇已经怀着小唐僧七个月了。
这也意味着,殷温娇已经错过了打胎的时机。
此时殷温娇肚子里的孩子,还是这么的人畜无害。
对于深爱刘洪的殷温娇来说,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
是她和刘洪爱情的结晶,是上天赐予她最好的礼物,担得起一切世间美好的词语。
直到三个月后,也就是十元怀胎,小唐僧出生的当天,寿星来送子,这一切都变了。
且看寿星对殷温娇说了什么?
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
言讫而去。
您看,寿星奉观音的法旨来送子,小唐僧出生。
他送完子就走了,什么也没给殷温娇留下。
那么殷温娇醒来后,是什么反应呢?
小姐醒来,句句记得,将子抱定,无计可施。
孩子出生了,殷温娇不但高兴不起来,还一脸无奈,无计可施。
为什么殷温娇会是这个反应呢?
寿星奉观音法旨前来送子,也就是说观音才是命运的安排者。
那么这里会不会是寿星撒谎呢?
《西游记》第12回,水陆大会上,观音第一次见到唐僧,原文说道:
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寿星没有撒谎,这就是观音安排的。
那么观音给殷温娇安排了怎样的命运呢?
第一、观音要让唐僧长得后,亲手杀了自己的亲爹刘洪。
第二、观音要让刘洪死,让陈光蕊活,以后殷温娇要和陈光蕊过日子。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您安排的命运真的要如此的捉弄人吗?
每次殷温娇打算委曲求全时候,观音又会给她设计出一条更加悲催的道路。
这么多年来,叛逆的小姐一直在和自己的父亲对抗。
可是她不知道,除了殷家,背后还有一只更可怕的黑手。
她从来没见过这只黑手,今天终于知道黑手是谁了。
可她要服从天命吗?
不!即使实力悬殊,她也要放手一搏,与不公的命运对抗到底。
当初没在肚子里弄死这个灾星孩子,现在孩子出生了,怎么办呢?
出生了又如何,只要会给自己和丈夫刘洪带来厄运,那就掐死他。
所以原文才说,刘洪后来也要杀掉了小唐僧。
如果不是寿星送子,这一家人的生活应该是多么的美满。
于是趁刘洪外出之际,殷温娇想背着刘洪结束小唐僧的生命。
为什么殷温娇要背着刘洪弄死小唐僧呢?
难道是刘洪知道了会阻止吗?
当然不是,得知真相后的刘洪,也是要弄死小唐僧的。
殷温娇之所以背着刘洪去结束小唐僧,是因为她太爱刘洪了。
寿星交代得清楚:汝可用心保护此子。
可是在殷温娇和刘洪眼里,小唐僧却又不得不死。
弄死小唐僧,菩萨可是要追责的,殷温娇不想连累刘洪,她想一个人抗下所有。
殷温娇将小唐僧抛江的场面,原文可以说是描写得悲天悯人:
即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纸,将父母姓名、跟脚原由,备细开载。
又将此子左脚上一个小指,用口咬下,以为记验;
取贴身汗衫一件,包裹此子,乘空抱出衙门。
幸喜官衙离江不远。
小姐到了江边,大哭一场。
正欲抛弃,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祷,将此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
您看,殷温娇路过衙门,她甚至没有选择丢在衙门前任人领养小唐僧。
而是带着小唐僧径直来到江边,先是痛哭一场,在将小唐僧抛江。
殷温娇为什么要痛哭?
此时小唐僧才刚刚满月,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天人世间的繁华。
甚至此时的小唐僧,连一句妈妈都还不会叫。
让母亲亲手结束自己孩子的生命,哪个母亲不会心痛?
此时殷温娇内心的无奈、无助、纠结、悲悯,各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
或许,这已经不是小金鱼能用言语来形容的。
如果不是此时刚好有一块木板漂过来,小唐僧就直坠入江中被淹杀了。
您就问了,为什么此时刚好就有一块木板呢?
这块木板也来得太巧了吧!
谁说不是呢!
有没有可能,寿星正在空中盯着抛江唐僧的殷温娇呢?
观音叫你“汝可用心保护此子”,你就是这样保护的吗?
此子可是观音送来的,你要淹杀他,是要违背观音的意愿吗?
没错,这一块木板就是寿星给唐僧的一道选择题。
那么殷温娇要怎么选呢?
殷温娇环顾江面四周,根本一个人也没有。
抬头望天,更没看到隐遁的寿星。
她哪里知道这是一道选择题!
出于人性的一丝善意,出于母亲对儿子怜悯,她还是将唐僧系在木板上。
手写血书,藏于小唐僧身上,让小唐僧随波逐流。
您注意,影视剧拍的时候用的是木盆,原著是木板。
影视剧拍的时候,殷温娇丢弃唐僧是在一条小河边,原著是江边。
如果不出意外,小唐僧还是会被淹死的。
只不过不是死在殷温娇眼前,殷温娇也求了心里安慰罢了。
您想想,小唐僧就系在这么一块木板上,一个人漂荡在这大江之上。
从江州漂到长安城的金山寺脚下,这么湍急的江水,这么遥远的水路,居然没被水浪打翻淹死。
不用说了,云端的寿星一直在保护着小唐僧,直至法明长老捡到他。
18年后,唐僧得知自己的身世,便踏上了复仇之路。
他来到江州,拿出血书,寻到了自己的母亲殷温娇:
温娇取过一看,果然是真,母子相抱而哭,就叫:“我儿快去!”
玄奘道:“十八年不识生身父母,今朝才见母亲,教孩儿如何割舍?”
小姐道:“我儿,你火速抽身前去!刘贼若回,他必害你性命!我明日假装一病,只说先年曾许舍百双僧鞋,来你寺中还愿。那时节,我有话与你说。”
玄奘依言拜别。
唐僧的命运还是按照观音设定的剧情走,但殷温娇并没有放弃抵抗。
为什么她刚和唐僧相认,就急着把唐僧赶回去呢?
原文说殷温娇捡到唐僧的心态是:心内一忧一喜。
那么喜从何来,忧又从何来?
喜是因为儿子还活着,忧也是因为儿子还活着!
可是喜只是一滴甘露,忧却是滔天洪水。
没错,一切都不能阻止唐僧复仇的脚步。
谁要是敢阻止,就是在和观音作对,一定没有好下场!
唐僧去见了外公殷开山,果然杀了他眼中的仇人,实际上是他的亲生父亲刘洪。
在世人眼中,他解救了被水贼刘洪霸占了18年之久的母亲殷温娇。
在世人眼中,洪江龙王感恩戴德,复活了唐僧眼中的父亲陈光蕊,让他们全家团聚。
可就在这个时候,殷温娇却要跳江自杀:
却说殷小姐哭奠丈夫一番,又欲将身赴水而死,慌得玄奘拚命扯住。
唐僧赶紧拦住,这才救了殷温娇一条命。
殷温娇为什么要自杀?
当然是想跟着刘洪殉情了,她已经了无牵挂了。
可唐僧能拦得住她一次,能拦得住她第二次吗?
我们再说当时陈光蕊的反应?
陈光蕊在水下被洪江龙王用定颜珠定格容颜18年,现在唐僧和他长得一模一样。
陈光蕊复活之后,他看着唐僧,心里一定会问:
“这真的是我儿子吗?还是我失散多年的同胞兄弟呢?”
而唐僧见到陈光蕊,心里也一定会问:
“我是他爹吗?怎么他跟我看起来是一个年纪呢?”
然后陈光蕊幡然醒悟,大吃一惊:
“不对呀!我跟殷小姐什么都没发生呀,他怎么可能是我的孩子呢!”
但是,唐僧永远不会相信这个真相。
即便有一天他知道是真的,他也不愿意相信。
此时此刻,唐僧在世人眼中已经有了定性、有了人设。
连同外公殷开山,唐僧一家四口团聚之后:
唐王准奏,即命升陈萼为学士之职,随朝理政。
玄奘立意安禅,送在洪福寺内修行。
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玄奘自到金山寺中报答法明长老。
陈光蕊继续当官,从当年的地方官直接跃迁到现在的长安城中央官员。
唐僧也没有跟母亲、外公生活,而是继续回到了法明长老的身边。
可怜殷温娇,最后还是自杀了。
而这一次,她死得很从容,没有留下任何遗言,没人让世人看到一滴眼泪。
这一次,再也没有谁能阻止她到九泉之下与刘洪相遇,这是她最后的倔强。
与其一生都他人设计,不如亲手结自己的一生,所以她才会如此从容。
而站在云端的观音双手合十,叹一声“也罢”,道一声“善哉”,双手合十,不见踪影。
从此,在一个小本子上就多了这么几行字。
《西游记》第99回,护唐小分队回缴给观音的取经灾难簿子,上面记载着:
金蝉遭贬第一难。
出胎几杀第二难。
满月抛江第三难。
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几难,出生在观音是取经灾难簿子里,写的都是唐僧的身世。
刚好唐僧的身世就是观音设计的,所以这几难不是护唐小分队写的,而是观音写的。
只不过取经大计展开以后,观音把这个簿子交给了护唐小分队,成为了唐僧的取经灾难簿子。
取经完结后,护唐小分队才把这记录了80难的簿子交还给观音,回缴法旨。
取经期间,唐僧在所人眼里都是十世修行的好人。
小金鱼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好人需要修行?
好人不应该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状态吗?
还是说,做坏人比做好人简单多了!
后来小金鱼才领悟道:
人之初,性本善,一直向善连小恶都不为的人,他们只能叫平常人。
人之初,性本恶,满手杀孽放下屠刀的人,却能立地成佛,他们才叫好人!
所以,好人需要修行。
你不为恶,怎么突显自己是好人,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向善呢!
至此,《陈光蕊&殷温娇》篇,完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8 , Processed in 0.0901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