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回复: 0

大话三国164: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投入了多少兵力?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回说到,孙权在鲁肃的参谋下,确定了【le1】结盟曹操断绝袁绍的战略,这让袁绍非常的不爽。
他当年找张绣结盟抗曹,结果张绣跳反投入曹操怀抱。
现在找江东孙家结盟,因为孙家临时换了话事人,导致袁绍再次被晾在一边。
是个人都不把袁绍当回事?太没面子了!
袁绍肯定要发飙:给自己找回场子!
于是起大军七十万,征伐许昌,先统一北方,再平定江南。
话说袁绍大军一路望官渡进发。
夏侯惇赶紧发书告急:老大你快点增援我啊,来晚了我另一只眼都保不住了。
曹操也不敢马虎大意。
留荀彧守许都,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
咱就说曹操是不是太瞧不起袁绍了?
人家袁绍发兵七十万,他就发兵七万,他是想一挑十吗?
首先小说里的这个数字绝对是夸大的。
《三国志武帝纪》里面写,袁绍的兵力是10万左右。
八月,袁绍连营稍前,东西数十里。曹操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老曹不到一万人马,其中还有两成伤员。
比以一挑十还要夸张。
可是曹操偏偏就赢了,这事怎么就那么离谱呢?
裴松之对此非常怀疑。
第一、当年老曹起兵就有5000。
击败黄巾军,收降的兵卒也有30余万。
曹操改编取其精锐成青州兵,后来又击败吕布,收降【xiang2】张绣,兵只会越来越多,绝对没有越打越少的道理。
第二、曹操如果只有一万人,怎么敢和袁绍分营对抗?兵力越少,越应该集中才对。
第三、如果实力如此悬殊,怎么会形成僵持局面?
袁绍一个冲锋,靠着气场,就足以让曹军不战自败!怎么可能让老曹偷袭了后方。
第四、袁绍战败后,曹军把8万俘虏坑杀。
一万人马无论如何都完不成这个任务。
怎么看,陈寿对于官渡之战的军力描述都不靠谱。
那么陈寿的数据从哪来的呢?
自然是曹魏的官方史料了。
《魏晋世语》中记载:公与绍相持,公时有马六百余匹。
显然,曹魏官方,把官渡之战定义为了以少胜多。
那么为什么胜利呢?
那都是曹操的英明领导,和曹魏的天命所在。
老曹和袁绍的实力差距越悬殊,曹操就越英明,篡位也就越合法。
晋朝继承曹魏,陈寿又是蜀国投降来的官员。
他也只能继续夸大,而不会真的去冒死还原真相,否定以少胜多的政治正确。
但是在《钟繇传【zhuan4】》中,陈寿写道: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以给军。
也就是说,官渡前线老曹至少有2000匹马,而官方却说600,兵力至少压缩了三分之二。
所以,曹操的兵马总数至少在三万之上。
老曹打袁绍一挑十是绝对没有的,但是一挑二或者一挑三是比较真实的。
不管怎么说,袁绍是占有优势的。
他怎么就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呢?
袁绍大军出发的时候,谋士田丰就在狱中上书劝谏:“老大,现在出兵不是好机会,咱们应该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逢纪正得势,他能让政敌田丰的话说动袁绍吗?
不能够啊!权力斗争向来都是只站队不讲理的。
哪怕田丰说的在理,说的是至理名言,逢纪也要为了反对而反对,一定要把田丰搞死,绝不能让他死灰复燃。
他就给袁绍打气:“主公兴仁义之师,肯定是要打胜仗的,你看田丰这小子说这样的不祥之语,这不是诅咒你打败仗吗?”
这一番挑唆下来,袁绍大怒要砍田丰,幸好众官求情才作罢。
袁绍当众立了flag:“待我破了曹操,明正其罪!”
等我打了胜仗,回头再杀你小子,我要让你活着看到我干掉曹操的那一天。
您看,他不光是要杀田丰的人,还要诛田丰的心,让田丰死的明明白白!
袁绍想的是挺美,可是剧本不按照他写的走。
袁军出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
七十万人马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行至阳武,安营扎寨。
沮授建议:“咱们兵马虽多,但整体不如曹军勇猛善战;曹军虽然精锐,但是后勤补给不如我军。曹军缺粮,就想速战速决;咱们有的是余粮,就跟他打消耗战嘛。如果能长期对峙,曹军一定会被咱们拖垮,咱们不战自胜。”
天地良心,沮授对两军战略的分析堪称无敌,只要袁绍愿意按他的战略构思去摆布,统一北方不是梦。
但袁绍偏不听呢,他觉得不管怎么说,七十万对七万,优势在我,要速战速决的应该是我。
不听也就算了,他还当面训斥沮授:你到底跟谁混呢?
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你又敢如此!
吩咐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
咱就是说,现在双方还没有正式开战。
袁绍已经把自己的两大谋士给下狱了!
慈父知道了都得直呼内行。
《孙子兵法》上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这话的意思是:多个谋士出主意,考虑问题就越全面,战术安排就越少破绽,多一分胜算。
袁绍清算谋士的操作,就是在作死和等死的路上一去不返。
属于典型的资敌行为,不能不让人怀疑,袁绍是曹操的卧底。
把沮授拿下之后,袁绍下令,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
看阵势确实能把人吓尿。
曹军的侦察兵,摸清袁绍布防的情况后,第一时间送到官渡的曹军大营。
曹军新到,闻之皆惧。
曹操赶紧召集参谋团开会。
双方实力悬殊,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开战呢?
这里曹操和袁绍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曹操凡事都找自己的谋士商量,而袁绍凡事都想清算自己的谋士。
一正一反之间,袁绍又输了一分。
荀攸就分析了:袁绍兵马虽多,但是不足为惧。我军都是精锐之士,一个吊打他们十个,所以这场仗咱们必胜。
这是战略上藐视敌人,给自己的团队加油打气。
但是在战术上,荀攸却非常清醒。
咱们后勤不行,只可速战速决,如果被持久战拖累【lei4】的话,粮草不敷,就会崩盘。
荀攸看到的,田丰也看到了。
可是这个道理,曹操明白,袁绍不明白。
曹操表态:所言正合吾意。
老曹是不是这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进去了。
一正一反之间,袁绍又输了一分。
曹操当即传令,大军鼓噪而进。
曹操能不能速战速决?究竟双方战况如何?
又用了那些有趣的战法呢?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8 , Processed in 0.0846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