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回复: 0

大话三国216:孙刘联盟,诸葛亮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诸葛亮用给曹操造谣的方法,套出了周瑜的真心话。
从此曹操爱二乔,这个梗,老曹跳黄河都洗不清了。
借着杜牧的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走进了中小学课本,从此是个中国人都知道老曹爱人妻。
果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诸葛亮走后,周瑜估计都得做噩梦,骂曹操一宿。
第2天一早,孙权召开全体东吴干部大会。
一起听周瑜是战是和的主题报告。
东吴的文武官员都认为周瑜是自己这头的。
大会一开始,周瑜就问孙权什么态度?
孙权照旧不表态,而是拿曹操的大字报给周瑜看。
周瑜放声大笑:老贼以我江东无人,敢如此相侮耶!
当场张昭就哭了,你小子昨天不是这么说的,这不是骗人吗?
周瑜不但骗了他,还要当众diss他,要想抗曹,首先就得把他办倒。
周瑜问张昭:你为什么投降呢?
张昭又把之前的理论讲了一遍。
周瑜开口就骂:此迂儒之论也!
这可是东吴的全体干部大会,张昭被周瑜这么骂,脸都没了。
下面咱们一起来听听,周瑜关于“为什么我们必胜”的主题报告。
第一、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第二、孙权神武雄才,历经三代,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
第三、曹操多犯兵家之忌。
一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曹操不可能长期的待在南方。
二忌,北军不熟水战,曹操的骑兵无法发挥优势。
三忌,天气寒冷,战马没有草料。
四忌,北军不服水土,多生疾病。
总之,曹军在东吴面前毫无优势可言,周瑜只要精兵数万就可破之。
到目前为止,这是东吴最系统的军事分析报告。
主战派的将领就知道反投降,却没有一个人分析东吴为什么能赢?
周瑜没有讲那么多的大道理,而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分析了问题。
孙权听后,矍然而起,一蹦三尺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卿言当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
这话是不是挺耳熟,之前他也说鲁肃是天赐的。
孙权夸人都不带换样的。
周瑜道: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
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孙权证明一下自己的决心。
孙权当即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
然后把这把剑赐给周瑜,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
现在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周瑜他出场可以一锤定音呢?
第一、周瑜在江东的地位很重要,他是孙策的好朋友,还有孙策的遗言加成。
第二、他在鄱阳湖练水军,人家手底下有兵,得靠人家去打曹操。他要是反对,这仗还真打不起来。
第三、周瑜的报告您也听了,人家确实有水平。
散会之后,周瑜立刻请诸葛亮商议,向诸葛亮询问破曹良策。
诸葛亮却给周瑜泼了一桶冷水:孙将军心尚未稳,不可以决策也。
这是提醒周瑜,孙权现在还不够坚决,他还在担心寡不敌众,你还得再去劝劝,给他打打鸡血。
于是周瑜连夜求见孙权,果然如诸葛亮所说,孙权还是狐疑不决。
那么怎么治好孙权的精神内耗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骗他。
周瑜给孙权算了一笔账:曹操一点都不可怕,他只有十五六万疲惫之兵。其中还包含袁绍的降【xiang2】兵七八万,这些人还都各怀鬼胎。我只要5万人足够了。
孙权抚着周瑜的后背,又表了一次决心:子布无谋,深失孤望;独卿及子敬,与孤同心耳。你们在前,我在后接应,就算你们打了败仗,我也会亲自和曹操决战。
故事说到这里,您肯定就要问了: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让孙权再表一次态呢?
这就不得不说诸葛亮最担心的事了。
那就是孙权独走,万一,周瑜在前死战,孙权背后和曹操私通,那不就完犊子了。
后文姜维就遇到了这个问题,留下了经典名言:臣正欲死战,陛下为何先降【xiang2】。
所以诸葛亮必须让孙权保证他不私下接触曹操,和投降派彻底划清界限。
周瑜和孙权聊完,出了门他就对诸葛亮起了杀心。
此人计谋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
于是连夜请鲁肃商量。
鲁肃头摇的跟波浪鼓似的:绝对不行!现在要以大局为重,此时杀诸葛亮,就是自断一臂。
于是他给周瑜出了个主意,让诸葛瑾去劝诸葛亮投降,把诸葛亮变成自己人,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周瑜上任第一天,就召开了东吴全体将领大会,严明军纪:大军到处,不得扰民。
差【chai1】韩当、黄盖为前部先锋,将将领分为六队,即日启程。
所有将领都来了,唯独副都督程普,以为自己年长,不服孙权,让儿子替自己请病假。
儿子开完会,回家就大肆称赞周瑜。
程普这才对周瑜服气,亲自上门道歉。
从这一段不难看出,吵归吵,闹归闹,但是在大事上,东吴内部是非常团结的,这就保证了东吴的战斗力。
解决了东吴的军事问题,周瑜就要解决诸葛亮的立场问题了。
上任第二天,他请诸葛瑾,让他去劝诸葛亮投降。
咱们闲话少说,诸葛瑾来见孔明。
诸葛亮来东吴这么久,一直没去诸葛瑾的家,就是避嫌想躲着他,但这次哥哥主动上门,躲是躲不掉了。
兄弟二人,久不相见,互诉离别之情,诸葛瑾哭着说:兄弟你知道伯夷、叔齐吗?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典故,他们兄弟是孤竹君的两位王子。伯夷为长子,叔齐是三子。孤竹君年老,立叔齐继承王位。亲死后,叔齐却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不尊父命为由,逃出孤竹国,叔齐也跟着逃了。
别人是兄弟抢着当皇帝,这二位躲着都不干,您想想这是什么觉悟。
说来一巧,逃跑的路上,二人又碰到了一起。
他们都听说西伯侯,也就是周文王有德,就去考察,其实就是找个饭碗。
可是马上到西岐边境的时候,周文王死了,儿子武王正在兴兵伐商。
他俩就挡在武王进兵的路上,教武王做人:父死不葬是不孝,以臣弑君是不仁。
姜子牙认为他们是义士,就把他们架走了。
周武王建立大周之后,他们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野菜食用。
后来有人说:野菜也是周朝的。
他们听后就活活饿死了。
小宝觉得这个故事,主要是想说明,周朝的合法性。
就连伯夷、叔齐这样的人都承认了土地属于周朝。
不然,我实在不理解这二位为什么饿死,他们完全可以不承认周朝,自己吃的不还是大商的粮食吗?
扯远了,诸葛瑾说这个事,就是想要表达,兄弟一心,就算饿死咱俩也要在一起。
诸葛亮一拍大腿:哥哥你说的太对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兄弟都是汉人。刘皇叔还是汉室之胄,干脆你跟我投奔刘备!咱们俩兄弟在一块儿共创美好未来,复兴汉家江山。
直接把诸葛瑾的路给堵死了。
毕竟从道义上讲,投奔刘备确实更站的住。
诸葛瑾这个后悔呀:我怎么让他给抢了先呢?
他走了我的路,让我无路可走,只好灰溜溜的跑了。
见到周瑜把前后经过一说。
周瑜很不开心:诸葛瑾你干的这叫什么事儿?我叫你去劝诸葛亮,你却被诸葛亮给劝了,那你是不是要去跟刘备混呢?
诸葛瑾保证,绝对不会背叛孙权。
周瑜让他说话算话,赶紧回家:诸葛亮的事你就别管了,吾自有伏孔明之计。
正是:智与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难容。
周瑜打算怎么弄死诸葛亮呢?
请看《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gan4】中计,三江口曹操折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8 , Processed in 0.0844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