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回复: 0

大话三国347:诸葛亮北伐最大的遗憾,孟达之死到底怪谁?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曹真接连大败,郭淮建议曹真向西羌求救。
当然人家不能白来,以和亲为条件,让羌人偷袭蜀兵之后。
我们前后夹击,必然大胜。
西羌国王彻里吉,自曹操时就年年入贡;手下有一文一武:文乃雅丹丞相,武乃越吉元帅。
收到曹真的求救信,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彻里吉命雅丹与越吉元帅领一十五万铁车兵进攻西平关。
为什么叫铁车兵呢?
顾名思义,他的军队有大量的战车,外面用铁叶裹钉,骆驼或骡马驾车,装载军需。
张苞、关兴主动请战,诸葛亮让马岱为向导,起兵五万增援西平关。
羌兵充分发挥了战车的作战优势。
防守时,把铁车首尾相连,就地下寨,方便灵活。
进攻时,铁车在前,弓弩在后,蜀军大败。
关兴还被羌兵包围,杀出重围后,孤身一人逃入山谷之中。
天晚十分,被越吉元帅抓个正着。
关兴逃跑,前有断涧,只得回马来战越吉。
抵敌不住,望涧中而逃;越吉赶到,一铁锤正中关兴马胯。
战马倒地,关兴落雨水中,越吉大锤高高举起,关兴闭眼等死。
扑通一声,越吉连人带马也倒在水中。
战场局面立刻逆转,关兴提刀追杀越吉。
越吉反应快,逃上岸去。
关兴得了越吉的马,就发现岸上云雾之中,隐隐有一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分明就是父亲关公。
关公用手指东南:“吾儿可速望此路去。吾当护汝归寨。”
关兴走到半夜,迎面正遇上张苞。
原来张苞也被关公仙灵所救,让他来营救关兴。
首先说明,以上事情全都是虚构。
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写着一段呢?
因为作者和咱们一样也觉得这一段没有意思。
这就好比追剧,里面最受欢迎的角色死了,后面追剧的人肯定越来越少。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让主角不停地诈尸。
所以关羽死了又没有完全死,总是在剧情没趣的时候出场。
如何才能破了铁车兵呢?
还得向诸葛亮求救。
诸葛亮点兵三万来到前线,站在高处观看,立刻就有了破敌之策。
然后诸葛亮就开始考姜维,你知道如何破车之法吗?
姜维的回答是:我就是一个莽夫,岂知妙计乎?
诸葛亮一笑:汝知吾心也。
师徒俩人在这儿打哑谜,诸葛亮知道姜维知道,姜维知道诸葛亮知道自己知道。
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四个字,诱敌深入。
这个计策,分为两步,第一步就是把敌人勾引进入包围圈。
勾引这活可不好干,对方也不是傻子,这个计划的第一个关键就是诱惑得足够大。
蜀军谁最有诱惑性呢?肯定是诸葛亮自己了。
羌兵眼瞅着,诸葛亮在空空如也的大寨中弹琴,然后坐着小车,带着十几个人逃走。
越吉和雅丹,怎么可能不动心追赶。
第二步就是要把敌人留在包围圈。
诸葛亮利用天降大雪,在追兵的路上挖了陷阱。
陷阱被大雪遮挡,羌兵只顾追赶,没留神山崩地陷,落于坑堑之中。
背后的铁车刹车不急,就压了过去,自相践踏。
随后蜀军前后杀出,前后夹击,铁车兵大乱。
越吉元帅,逃跑途中,被关兴大喝一声,砍死于马下。
雅丹丞相被马岱活捉。
诸葛亮对羌人采取了怀柔策略,好生招待雅丹,放还人马,交换车马器械。
愿意和羌人永结盟好。
雅丹领了蜀国投降大礼包,千恩万谢的回去不提。
而曹真还在等着羌人胜利的好消息。
探子突然来报,蜀兵拔寨。
郭淮大喜,蜀兵这是要跑呀。
俩人立刻起兵追赶,又追进了诸葛亮准备好的包围圈。
先锋曹尊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
副先锋朱赞被赵云一枪刺死。
曹真、郭淮杀出重围,丢了大寨,逃到渭水,写表求援。
曹睿得到前线战报,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他一共收到两个建议。
第一个,华歆建议是御驾亲征,提振士气。
第二个,太傅钟繇,用全家老小的性命,保举司马懿迎敌。
您猜曹睿选了哪一个?
成年人全都要。
一面御驾亲征前往长安。
一面连夜诏司马懿复职,加为平西都督,起南阳诸路军马,在长安聚会。
诸葛亮接连大胜,心中甚喜。
就在这个时候,镇守永安宫防范东吴的李严派儿子李丰来了。
诸葛亮心甚惊疑,害怕是东吴入侵。
万幸,李丰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孟达要反正,重回复兴大汉的光辉大道。
诸葛亮大喜。
然后探子汇报:曹睿御驾亲征,司马懿官复原职。
孔明大惊。
您看这一会儿,诸葛亮的情绪从甚喜到惊疑,从惊疑到大喜,从大喜又到大惊。
这一会儿好几个情绪刺激,您说诸葛亮他能长寿吗?
那么为什么孟达要投降呢?
首先肯定是因为刘备死了,诸葛亮改变了策略,不会向他报关羽之仇了。
其次是自己的处境不妙,一朝天子一朝臣,曹丕活着的时候对他还不错,曹睿继位后,朝中多人嫉妒,天天打他的小报告,孟达日夜不安。
所以他就写信给老朋友李严,走李严的门路和诸葛亮搭上线。
约定双方一起行动,自己攻打洛阳,诸葛亮攻打长安,进而平定天下。
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会大喜的原因。
那么他为什么大惊呢?
因为他预判,孟达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孟达一死,中原不易得了。
于是诸葛亮写信给孟达。
首先,谈感情,我为你不忘初心,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次,戴高帽,如果成功,你就是汉朝中兴第一功臣也。
最后才是重点,千万要做好保密工作,万万要小心司马懿。
前两点孟达收了,最后一条却毫不在乎,还嘲笑诸葛亮这个人多心。
给诸葛亮回信中,认为司马懿不足畏也。
理由也非常简单,司马懿所在的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到他驻守的新城一千二百里。
就算司马懿得到自己举事的消息,他还得启奏曹睿,一来一往至少一个月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他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
诸葛亮看后,掷书于地,一脚跺地:孟达必死于司马懿之手矣!
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司马懿知道孟达造反,肯定会先斩后奏,孟达必死于司马懿之手矣!
让送信人带话给孟达,让他做好保密工作,行动之前千万不要泄露。
可是孟达太自信了,恨不得广而告之。
在宛城的司马懿刚收到曹睿官复原职的诏书,就接到了金城太守申仪的举报。
而且还有孟达的心腹李辅和外甥邓贤作证。
您看孟达身边跟筛子似的,在大魏有吃有喝有美女,没人想跟孟达跳槽。
就和诸葛亮预判的一模一样,司马懿根本没打算向曹睿汇报,而且他认为只要瓦解了孟达的造反阴谋,诸葛亮必然心寒,自己就退兵了。
但凡做大事的人,决定之后就会立刻行动,毫不犹豫。
一面麻痹孟达,派参军梁畿教孟达准备出征。
一面下令兵马立即启程,一日行两日的路。
也是天助司马懿,他首先在途中遇到了右将军徐晃,徐晃主动申请做了他的先锋官。
然后又抓住了孟达派去给诸葛亮送信的心腹,截获了诸葛亮给孟达的回信。
司马懿看后大惊:世间能者所见皆同。吾机先被孔明识破。幸得天子有福,获此消息:孟达今无能为矣。
您一定要注意,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博弈之中,诸葛亮就是个逗哏,司马懿就是个捧哏。
司马懿绝对是诸葛亮的第一粉头。
话说孟达约会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一起造反。
这二位表面答应,其实早已私通司马懿。
以粮草不足的理由,忽悠孟达,一再延后起兵的日子。
参军梁畿又给孟达带来司马懿去长安的消息。
孟达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道自己大难临头。
没事自己还偷偷的乐:“吾大事成矣!”
梁畿走后,孟达通知申耽、申仪,明日举事,换上大汉旗号,直取洛阳。
相差不到5分钟,徐晃就杀到城下。
徐晃直接摊牌了,高叫道:反贼孟达,早早受降!”
自己小秘密被人揭穿,孟达大怒,一箭射中徐晃的脑袋,准备出门追赶。
只见四面旌旗蔽日,司马懿兵到。
孟达仰天长叹:“果不出孔明所料也!”
为今之计,只能闭门坚守。
当晚,徐晃医治无效而亡,享年五十九岁。
这是三国演义给他的死法,在正史上徐晃是病死的。
一代名将死于战场,也是一种光荣。
次日,孟达巡城,只见魏兵四面围得铁桶相似。
孟达绝望的时候,申耽、申仪带兵杀来。
孟达以为援兵到了,出城接应。
万万没想到,申耽、申仪见到孟达就翻脸了:反贼休走!早早受死!”
孟达想要撤回。
只见亲信李辅和外甥邓贤在城上大骂:“吾等已献了城也!”
孟达无路可去,被申耽一枪刺死,割了首级。
司马懿成功平定了孟达叛乱后,才上表曹睿。
曹睿大喜,下令孟达的首级运到洛阳示众,告诫世人,这就是投降的下场。
这件事死的不只是孟达,更是大汉的人心。
现在大家已经接受了曹魏的正统,至于皇帝姓不姓刘,国号叫不叫大汉,已经没人在乎了。
大家只想过好现在的日子,诸葛亮北伐又如何能够成功呢?
我们再说说孟达这个人,他一生三次背叛。
第一次,背叛刘璋投靠刘备,帮助刘备拿下益州。
第二次,因为不救关羽,害怕追责,背叛刘备投靠曹丕。
第三次,投靠诸葛亮未遂。
他每次背叛都是因为在所属的阵营中不得志,为了自己的前途选择跳槽。
而每次跳槽都比上一次工资高上许多,但是最后一次跳槽失败,连命都丢了。
跳槽有风险,各位当谨慎呀。
司马懿到长安见曹睿。
君臣之间,原本是有隔阂的。
现在就得尝试修复关系。
曹睿首先说自己很后悔中了反间之计,然后很感谢你能平定孟达,最后称赞司马懿才学过人。
司马懿则对自己先斩后奏表示了道歉,并且上交了诸葛亮给孟达的密信。
君臣二人实现了历史大和解。
为了进一步拉拢司马懿,曹睿赐他金钺斧一对,遇机密重事,不必奏闻,便宜行事。
这个权力可是够大的。
随后令司马懿立刻出关破蜀。
司马懿顺势保举右将军张郃为先锋。
曹睿说的话就很有意思了:朕正欲用之。
这里面可大有玄机,这话一来是告诉司马懿,我才掌握用人权。
二来是告诉张郃谁才是你真正的老板。
正是:既有谋臣能用智,又求猛将助施威。
司马懿和诸葛亮第一次交锋,结果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请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0 , Processed in 0.1310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