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回复: 0

大话三国353:二次北伐失败,孙权称帝,蜀国的难题?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真战败,曹睿找司马懿商议。
司马懿让曹睿放心,自己早就安排好了。
陈仓是蜀军的运粮要道,现在有郝昭、王双把守,不到一个月蜀兵粮尽,必然撤退。
等蜀兵撤退时再乘胜追击,必然大获全胜。
曹睿大喜,让司马懿负责追击。
但是这么大的功劳,司马懿却拒绝了,他预判孙权不久之后必然称帝,他怕魏国讨伐,必然以攻代守,司马懿要留着兵防范孙权。
这就是曹休兵败的恶果,放大了孙权的野心。
所以这个便宜,就只能留给曹真。
司马懿建议曹睿下旨:让曹休坚守勿战,蜀军撤退,追击的时候,要见好就收,不要深入重地,总之,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
还特地嘱咐使臣韩暨,千万不要说这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把功劳让给曹真。
您看到了吗?
司马懿绝对是个人精,他这样既送了曹真人情,又显得他不贪功。
送礼要想送的好,关键就在于送礼于无形,让人家接受的时候没有心理负担。
而且,您琢磨,司马懿不让人说,人家就猜不到吗?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郭淮一眼就识破这是司马懿的计策。
此计深识诸葛亮用兵之法,魏国最了解诸葛亮的就是司马懿了。
按照司马懿的指导方针,魏军针对性的制定了三条战略计划。
首先,在各处险要守把,不许和诸葛亮交战。
其次,教王双带兵在小路巡逻,让蜀军不敢运粮。
第三,采用孙礼的建议,由他伪装魏国的运粮对,诱惑蜀军截粮,打伏击战。
书中暗表,孙礼是个打虎英雄,他陪同曹睿打猎,途遇猛虎,他拔剑斩之,一跃成为上将军。
他身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是这个人一定要有打虎的能力和胆量。
可是孙礼还是年轻,他低估了诸葛亮的狡猾程度。
诸葛亮在祁山寨中,连日挑战,魏兵坚守不出。
他就知道魏军这是等自己粮尽退兵,而就在这个时候,又传来魏兵粮到的消息。
两件事结合在一起,真相只有一个,这绝对是魏国的阴谋。
诸葛亮就决定将计就计。
诸葛亮调兵遣将安排好一切之后,自在祁山上凭高而坐,等着看好戏。
那么诸葛亮如何安排的呢?
简单说就是料敌于先。
魏军预判蜀军肯定截粮,肯定有兵埋伏在魏寨周围。
所以马岱去截粮,并不抢粮,只是在外围放火。
埋伏的孙礼以为蜀军中计,出击包围。
他一暴露,预先埋伏的马忠、张嶷杀出,和马岱里应外合,围剿孙礼。
孙礼重伤大败。
与此同时,另一支魏军,由张辽的儿子张虎,乐进的儿子乐【yue4】綝偷袭蜀寨。
却发现蜀寨空无一人,撤退途中,被吴班、吴懿截断归路。
等张、乐二人杀出重围,自己的大寨早已被关兴、张苞所夺。
孙礼、张虎、乐綝,三人大败,来见曹真。
曹真那叫一个晦气,自此不再出战。
曹真正在郁闷,左将军张郃奉旨前来增援。
张郃还带来了司马懿的口信:吾军胜,蜀兵必不便去;若吾军败,蜀兵必即去矣。
曹真猛然醒悟,派兵调查,发现蜀兵只胜一座空营。
诸葛亮大胜的当天,就已经撤退,现在已经两天了。
曹真懊悔无及,司马懿给我机会,我不中用呀!
坏事从来不止一件,很快王双的死讯传来。
诸葛亮走就走呗,他还给魏延安排了一条秘计。
退兵之时,魏延和三十员骑兵不要走,偷偷伏于王双营边;王双起兵去追,魏延就带人在后面放火。
王双必然回寨,埋伏在树林中的魏延突然杀出。
大喝一声:“魏延在此!”
王双被吓得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砍于马下。
曹真听说王双被杀,伤感不已,因忧成疾,回济阳养病。
而诸葛亮二次北伐也宣告结束,总结起来就是赚了一点便宜,但不影响大局。
我们再说说孙权这边的情况,诸葛亮两次伐魏,吸引了魏国的全部目光。
大臣们都劝孙权兴师伐魏,进取中原。
孙权犹豫不决,就是不表态。
还是张昭最懂孙权,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出现了一堆异象,这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提议孙权即皇帝位,然后北伐。
百官立刻明白了,跟着附和。
和刘备、曹丕扭扭捏捏的样子是完全不同,孙权是毫不推辞即皇帝位。
改黄武八年为黄龙元年。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孙坚完成了他的梦想,被追认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
但是为孙权打下基础的孙策,只是被追封为长沙桓王,属实是有些憋屈。
立儿子孙登为皇太子。
命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昭次子张体为太子右弼。
咱们介绍一下诸葛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很受孙权的喜欢。
六岁的时候,孙权当着诸葛瑾的面,让人牵来一头驴,然后在驴的脸上写了四个字,诸葛子瑜。讽刺诸葛瑾的脸长。
众人大笑,诸葛瑾很尴尬。
这个时候,才六岁的诸葛恪居然又添了两个字:诸葛子瑜之驴。
孙权很喜欢这个胆大的小孩,当时把驴送给了他。
又有一次,孙权请客,让诸葛恪敬酒。
轮到张昭,咱们知道张昭和诸葛瑾闹矛盾,他就是不喝,还说小孩没有礼貌,不尊敬老人家。
孙权看热闹不嫌事大,对诸葛恪说:你能强迫他喝吗?
诸葛恪就说:姜子牙九十岁登台拜帅,没说过自己老。您老人家,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怎么能说不尊敬您呢?
几句话,差点没把张昭憋死,但是又无言以对,只好把酒喝了。
您看孙权为人刻薄,喜欢损人,而诸葛恪这个人和他一模一样,俩人格外的投机。
所以孙权重用诸葛恪。
而张昭的儿子张休上位,就纯靠拼爹了。
又封顾雍为丞相,陆逊为上将【jiang1】军,辅太子守武昌。
孙权回建业,和群臣商议伐魏。
但是张昭却带头反对,他为什么要前后不一致呢?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0 , Processed in 0.0848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