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回复: 0

大话红楼5:不读批语能解红楼吗?补天石入红尘原来是报应?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书之前,回答一个问题,小宝读的是哪个版本的《红楼梦》?
人民出版社的通俗版,也就是没有脂批的版本。
有朋友肯定就说了,不读脂批能叫研究红楼吗?
首先,我们叫大话红楼,不叫研究红楼。
大话就是纯个人视角来解读,就是要放开手脚,大开脑洞。
我们的追求是让名著更有趣,而不是让名著更科学。
就如同解西游、水浒、三国一样,我要说的是小宝眼中的故事,从来不是作者原本的想法。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他有超越时代的能力。
如果我今天的理解和作者当年的一致,说明小说成功阐述了人类的规律。
如果不一致,那也是时移世易。
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的过程。
其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读名著,一是有所得,二是有趣味。
所以,专家考古似的阅读方法并不适合我们。
不然,读红楼,就必然要陷入,红楼的起源之争,红楼版本的真假之争,等等。
因为有限的资料,几乎《红楼梦》的所有问题,都存在普遍的争议。
不瞒大家说,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我已经寝食难安,头发都不知道掉了多少。
可想而知,红楼梦的解读之多,观点矛盾之甚。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呢?
只有三个字:文字狱。
解读《聊斋》的时候,小宝认为:因为不能说人话,所以全是鬼话。
到了《红楼梦》就变成了:因为不能说人话,只能写胡话。
也就是满纸荒唐言了!
就好比听一个醉汉诉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指西往东,指南打北,很容易晕头转向。
对于这一点《红楼梦》的作者是清清楚楚的,所以第一回多次强调,此书的消遣之用。
当然,脂批也不是不讲。
而是在我们根据小说剧情做完自己的推测之后,去和脂批做一个对照。
又或者,等我们建立起自己对《红楼梦》的认知体系后,再结合脂批去修正。
总之,我认为:读红楼要先通读原文,最后再读批注,循序渐进。
要先建立我眼中的红楼,然后再去思考作者讲的红楼原旨。
不然,方法不对,就容易走火入魔。
最后,有朋友说我们解的慢。
红楼原文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红楼80回,大概有61万字,写了10年。
平均下来一年也就写个8回,365天也就写6万字。
平均到每一天,都不到200字。
每天工作8小时,一小时也就20个字左右。
为这20个字,得废多少心血,得琢磨多久。
我们不慢下来,怎么可能读透读通,字字带血的红楼呢?
再说,咱们再慢也用不到10年,字数再少,一回也有两千字。
付出和回报成正比,耐心总会有收获的。
解答了朋友们的疑问后,我们回归正文。
上回说道,一僧一道来给补天石讲八卦。
石头听的心花怒放,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
这里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石头无法自己离开青埂峰。
为什么离不开呢?因为他粗蠢。
粗就是大,意思就是他很显眼。
蠢就是笨,是说自己没有办法。
翻译过来就是,因为他过于显眼,自己没有办法离开。
补天石的真实身份,是不是越来越神秘了?
为了享受富贵,石头对一僧一道好一顿彩虹屁。
“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一僧一道却拒绝了,理由有三:
第一、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
第二、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第三、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我们翻译一下就是:快乐是短暂的,快乐也不是完全的快乐,快乐其实没有意义。
所以,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个逻辑,您听着是不是挺耳熟。
这不就是,富豪们的格言吗:钱对我来说没有意义,钱给我带来的是痛苦,所以大家工作不要在乎钱。
您要是富豪你也觉得这话对,但问题是我们没钱,肯定就无法理解有钱的痛苦,只能看到有钱的快乐!
同样的道理,石头没有富贵过,怎么知道富贵的苦呢?
“此时,这石凡心已炽,哪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
一般都是再三请求,原文写的是在四,足见石头的浴火,已经被僧道点燃。
两位神仙顺水推舟,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
无中生有之数,说的就是整个《红楼梦》的故事。
石头的遭遇是不能逃的定数。
这个定数怎么来的呢?
一僧一道带来的。
如果没有一僧一道,石头会在青梗峰带着抱怨一直待下去。
因为他的抱怨,引来了一僧一道。
这就好比,你本来在一个小乡村过着平凡且无聊的生活,每天就吐槽活着没劲。
一天突然来了俩外地人说省城的趣事,然后你就非要跟着他们去省城闯一闯。
但是省城是好闯吗?红尘的富贵是说享就享的吗?
凡事皆有代价,僧道又说:“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
石头道:“自然,自然!”
交易已经达成,可是如何把那么大的石头代入红尘呢?
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
和尚话里有话呀!
什么叫劫终之日?什么叫以了此案?
合在一起,就是先由案才有劫。
石头身上有什么案?不能补天的案。
也就是说入红尘是补天石不能补天的报应。
小说到这里,又一次强化了补天事件,对石头一生的影响。
问题来了,究竟什么事能被比作天塌?究竟什么人敢把自己比作补天石呢?
石头究竟有什么身份呢?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5:09 , Processed in 0.0909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