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回复: 0

大话红楼13:《红楼梦》也叫女版《水浒传》?甄士隐和通灵宝玉有什么缘分?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和《水浒传》有哪些相似之处?甄士隐和通灵宝玉有什么缘分呢?
上回说到,甄士隐梦中遇到两个大仙。
并且听到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下凡的天机。
问遇到神仙怎么办?
当然是上前问卜前程了。
甄士隐问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
我们普通人算卦,必然要问什么时候发财?什么时候走好运。但是甄士隐这种生活无忧的贤人,他的烦恼不是更进一步,而是沉伦,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阶级下沉。
人和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归其根源不过是,阶层空间就那么大,你想上去,他又不想下来。
用《西游记》的话说就是: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为什么不能回头?
有句话说的好,不进则退。
甄士隐不想争名夺利,又想保住富贵,您觉得可能吗?
世上哪有这样的美事。
二位大仙倒是还真有个法子: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人家不说,甄士隐也不强求。
和自己的前途相比,他更喜欢吃瓜。
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
和尚回复: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
您仔细品,为什么甄士隐和石头有一面之缘呢?
此时石头已经变成了通灵宝玉,也就是玉玺。
什么人才会与玉玺有缘呢?凡人能有缘得见吗?
甄士隐又是什么人呢?作者的化身。
这里就是在暗示,作者的皇族身份,差一点就做了皇帝。
但是终究没有做成。
所以甄士隐只看到了“通灵宝玉”四字。
正欲细看后面的几行小字,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故事的总编辑部。
内藏着所有故事的因果,也是破解《红楼梦》的钥匙。
太虚幻境的指代就至关重要了。
老规矩,我们先挖个坑,后面说。
太虚幻境门口有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如何理解这句话吗?
有朋友肯定说:这是真假有无的相互转化。
单独拿出来说或许对。
但是在小说的剧情中,是绝对错误的。
因为这里说的不是转化,而是替代。
翻译过来就是,假的变成真的,原来真的就变成假的了。新的东西产生,旧的东西就消失了。
说到底,还是映射明清交替。
正统的明被满清替代,清成正统,明朝成匪了。清的版图越来越大,明越来越小,最终消失了。
书归正文。
甄士隐也想进太虚幻境开开眼。
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
这段故事,很像《水浒传》的开头。
洪太尉误走妖魔,也是一声巨响。
诗曰: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水浒传》是108个妖魔好汉替天行道。
《红楼梦》是36个风流孽鬼造劫历世。
水浒先写瘟疫,后写洪信,引出108个好汉。
红楼先写天塌,再写甄士隐,引出36朵金钗。
都是宿命,都是悲剧。
背后主题都是个人和家国。
可是却呈现在两本完全不同的书中。
甚至读者都是完全相反的两类人。
可见虽然人种不同,但是老祖宗还是一个。
巨响之后,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同样是做梦,为什么甄士隐进不了太虚幻境,而贾宝玉就能进呢?
其实不只贾宝玉进了,一僧一道也进了。
你说,甄士隐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他身上没有通灵宝玉。
也就是说,通灵宝玉是进入太虚幻境的凭证。
而通灵宝玉是玉玺。
也就是说,只有身怀玉玺的人才能进入太虚幻境。
在家国视角的解读下,太虚幻境对应的就是明朝太庙。
甄士隐的身份入不了皇陵,自然进不了太虚幻境。
依次类推,超脱世外的一僧一道也就有了指代。
明朝做和尚的皇帝就是太祖朱元璋,做道士的皇帝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
再问,为什么一僧一道要给甄士隐托梦?
这叫祖宗显灵,要度化他。
那么如何度化他呢?
“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但是甄士隐醒来之后,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刚好,奶妈带着女儿过来。
看见女儿,甄士隐立刻把梦的事抛之脑后,带着女儿到街前看热闹。
正要回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不说您也知道,这二位就是空空大士和渺渺真人。
看见士隐抱着英莲,和尚便大哭起来,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您说这不是骂人吗?
你要是对着别人家孩子那么说,非得挨揍不可。
但是甄士隐好脾气,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
和尚还不依不饶:舍我罢,舍我罢!
甄士隐撤身回家,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听得明白,知道话里有话,要问他们来历。
却没有机会。
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那僧道:“最妙,最妙!”
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
甄士隐心中更加犹豫,怎么就那么耳熟呢?
心中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对应刚才的梦境,这一段就是一僧一道来度化甄士隐了。
方法就是让甄士隐把女儿送给自己。
为什么送女儿能免堕轮回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6:29 , Processed in 0.0839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