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回复: 0

大话红楼58:红楼中为什么没有婴儿?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结局?元春的命运有多惨?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我们解答一下,为什么不说人物背后指代的明清历史了。
这就涉及到,我们前文分析的,红楼小说的成书过程了。
原文写,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在这一阶段,《红楼梦》的主题绝对是反清复明。
但是到曹雪芹的时候,红楼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的部分是曹雪芹的原创内容。
现存《红楼梦》的最早版本,是1754年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此时已经是乾隆十九年。
从1645年清朝入关,到1754年,明亡已经100年了。
和1912年清朝灭亡到今天的时间长度差不多。
今天,我们对清末的历史还能记住多少,对清末的故事又能了解多少呢?
任何文学作品,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
非要把金陵十二钗和明末的人物一一对应,显然有些刻舟求剑了。
《红楼梦》的大框架是悼明,但曹雪芹的原创部分,更多还是清朝的故事和江宁的曹家事。
甚至,有些女子就没有指代,压根就是真人真事。
红楼的谜底就在谜面,凡是有明确指代的,我们全都放在后面,人物结局的时候来细说。
目前,我们先把判词做单纯的的故事来解,这样大家都能保持相对冷静的头脑,又能保持浓烈的探索欲。
上回我们说道,宝玉看了又副册中的晴雯和袭人。
宝玉不懂,就掷下,去开副册厨门。
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这副画中有:桂花、池沼、枯莲、败藕。
四个名词应该代表四个意向。
诗曰: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前一句,荷花又叫莲花,这是点英莲的名字。
英莲又叫香菱,香菱有人认为是荷花,有人认为不是。
不管是不是,香菱都是水生花的一种。
这里显然是说,香菱和英莲是一人。
后一句,平生是一生,是说英莲一生有命无运。
甄英莲谐音是真可怜,少儿被拐,长大被卖,好不容易时来运转,遇上有缘人冯渊,却又被薛蟠霸占。
跟了薛蟠就更惨了!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两地就是两个土,孤木就是单一个木子,合起来就是桂字。
桂指代的就是后文出场的夏金桂。
因为夏金桂,导致了英莲之死。
咱们回头再看画,莲枯藕败的原因是池沼干涸。
可是一株桂花就能耗干一个池塘吗?
显然不能,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本来池沼已经要干了,又长出一支桂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
桂花有责,但不是全责。
而且,池沼已经干了,桂花的命也不会长远。
所有的花草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红楼梦》的角色都可以用花来指代。
养英莲的水干了,其他角色肯定也是相同的命运,只不过时间先后罢了。
干涸的池沼大概指的就是衰败的贾府。
同时莲花生藕,暗指英莲有孕。
英莲的结局,应该是因为夏金桂,死于难产或者流产。
《红楼梦》中是有婴儿的,但全部都胎死腹中。
没有新生,就没有希望。
活着的人只不过是等死罢了!
这就是末日。
生于盛世,死于末日,这是英莲的一生,也是所有同时代人的命运。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
再去取“正册”看。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两株枯木就是林,玉带就是黛玉,这事林黛玉。
雪是血,金簪是宝钗,这是薛宝钗。
他俩有怎么样的命运呢?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是说乐羊子的妻子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学的故事。停机德就成了完美妻子的代名词。
咏絮才出自南朝宋《世说新语·言语》,说的是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的故事,她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有一次,叔叔谢安召集子侄探讨文艺,俄而雪骤,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也?侄子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高下立判。
自此" 咏絮才"就被指代有才学的女子。
有停机德的肯定是薛宝钗,有咏絮才的必然是林黛玉。
可结果如何呢?
一个可叹,一个堪怜。
结局都是大大的不妙。
怎么不妙呢?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按照对称逻辑,应该先写薛宝钗,再写林黛玉。
可是作者却写反了,这不是失误,肯定就是故意。
作者分明是在暗示我们,这句话要倒着读。
于是就变成了:埋里雪簪金,挂中林带玉。
薛宝钗埋了,埋谐音就是卖。
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有节操的薛宝钗卖了,没节操了。
有才华的林黛玉挂了,没才华了。
薛宝钗是自己卖的还是被别人卖的?
林黛玉是怎么挂的。
又为什么宝钗和黛玉要用一个判词呢?
咱们先挖个坑,在后文的故事中慢慢揭晓。
宝玉看了仍不解。待要问时,情知他必不肯泄漏,待要丢下,又不舍。
从这里看出,宝玉终于明白一点了。
知道这是在暗示他的身边人。
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的解读很多,有认为是代表贾家军功的,还有认为是杀人凶器的。
其实没那么复杂,这里就是谐音梗,弓就是皇宫。
弓上挂橼,意思就是皇宫中有个香橼。
香橼是什么呢?
南方的一种水果,又叫枸橼,它的果实外形似柠檬,却皮厚肉少,果肉异常酸苦,难以入口。
显然是说这位金钗,外表光鲜,其实内心极苦。
是谁那么惨呢?
橼谐音是元。
这幅画说的就是:宫中的元春。
她的结局和林黛玉一样,都是挂。
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这显然是说元春的宫中生活。
20多年她都在辨是非,您说宫中什么是非需要她来辨呢?
正是因为她辨是非,迎来了她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榴花开处照宫闱。
第16回,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三春争及初春景。
争及是比不上的意思。
三春是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姐妹都比上一个元春。
可是结局呢?
虎兕相逢大梦归。
虎是老虎,兕是犀牛的意思。
虎兕相逢就是老虎和犀牛遇上,两只猛兽相遇,必然一场大战。
最后的结果是大梦归,也就是死了。
元春之死,应该死于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但是,也有版本把虎兕相逢写作虎兔相逢,认为这是说元春的死亡日期。
这里争议极大,是兔还是兕,我们也只能先挖坑,后文再说。
总之,不管是什么?
元春最后的结局肯定是挂了。
元春上位,引发的元妃省亲,是贾府的巅峰。
元春死后,导致的贾府失势,是贾府的转折。
可以说,元春是贾府兴衰的晴雨表,是红楼故事的关键转折点。
所以,戏份不多的她,理所当然的排在正册第三。
篇幅有限,我们今天就先说到这里。
三春的命运如何?王熙凤是怎么死的?谁又是最惨的金钗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7:57 , Processed in 0.0839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