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回复: 0

大话红楼124:明末最神奇的大臣是谁?北静王在指代谁?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末最神奇的大臣是谁?北静王在指代谁?
上回说到,北静王点名道姓要见贾宝玉。
贾宝玉眼中的北静王是什么样子呢?
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这里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北静王的穿着,尤其是他的白蟒袍。
其中最详细的解释,来自学者周岭,他是央视电视剧版《红楼梦》编剧。
他认为:所谓江牙海水什么呢,就是下边的水角,袍子下边的水角山石,五爪坐龙什么意思呢?这个龙头往上的叫升龙,龙头往下的叫降龙,龙正面的叫正龙,龙头侧面叫坐龙,所以五爪坐龙,我们就知道了是五爪龙,但是它是侧面的,就这么一个图案。
白蟒袍很奇怪,自古以来,所有的官员穿蟒袍的时候,都是有服色区别的,但是独独没有白色,没有人穿过白蟒袍,白蟒只有戏服里边有白蟒。现在生活当中是没有人穿白蟒的,只有一个例外,独有的一次,是明末的时候有一个大奸臣,南明小朝廷的大奸臣叫阮大铖,这个阮大铖在长江督师,检阅水师的时候,为了醒目,他居然穿了一身白蟒袍。
也就是说,北静王的白蟒袍有两个解释。
一是:戏剧服饰。
二是:阮大铖的白蟒袍。
说起阮大铖,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的精彩。
他本是东林党的骨干,在《东林点将录》中绰号“没遮拦”。
《东林点将录》是魏忠贤的同党王绍徽仿照《水浒传》,罗列的东林党108个反动分子。
但是因为东林党的内斗,阮大铖的升迁之路受阻。
魏忠贤如天使般出现,才让他得偿所愿。
但是这也彻底的得罪了东林党,上任没一个月,就被排挤的弃官逃回老家。
明末内斗有多激烈,东林党的水平就有多高。
又是在他穷途末路的时候,魏忠贤掌握大权。
他被召至京城,当上了太常少卿,相当于现在的中国人民最高法院副院长。
摇身一变,他就从东林党的骨干,成了反东林党的楷模。
总之,到哪人家都是精锐。
这段时间,他一直争取两边都不得罪。
一度回家观望形势。
崇祯二年,魏忠贤退出历史舞台。
他开动自己聪明的大脑,准备了两本奏章。
一本是专门弹劾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
一本则是同时弹劾东林党和阉党,说他们都是党附宦官。
总之,一句话,皇帝站哪边,他就站哪边。
他嘱咐朋友杨维垣见机行事。
可是万万没想到,杨维垣和东林党不对付,上了他的第二本。
非常完美的站到了崇祯的对立面。
结果名列逆案,被罢官。
只好避居安庆、南京,成了一名职业军事爱好者。
招纳游侠,谈兵说剑。
他一度想和东林党讲和,做回自己的没遮拦。
歌词唱的好: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虽然和东林和解,但是坚决反对他做官。
毕竟,这样一个毫无忠诚性的人,实在是让人不放心。
崇祯八年的时候,他又有一次机会。
农民起义军进入安徽。
阮大铖避居南京,广召勇士,准备报国。
但是因为人品太差。
被黄宗羲等复社名士联名做书《留都防乱公揭》给驱逐了。
所以,崇祯一朝,他都没能重回政坛。
但是,他举荐的马士英却登上高位。
也就是托了他的福。
1646年,崇祯帝一根绳吊死。
同年五月,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史称弘光朝廷。
负责主政的就是马士英。
前面咱们说了,阮大铖是一个职业的业余军事爱好者。
这样的人才,必须得重用呀。
于是摇身一变,他就成了兵部右侍郎,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
人家文能做检察院长,武能做国防部长,到哪都是精锐。
而且,人家还专打精锐呢。
在文,他支持编著《蝗蝻录》,跟据前文提到的《留都防乱公揭》上面的名单,大兴党狱,进行针对性的报复。逼得东林党人联合明军将领左良玉,发动“清君侧”。
在武,他主持长江防线。也就是这时候,出现了他穿白蟒袍巡视边防的壮举。
在他的加持下,长江防线三个月就崩溃了。
以前天天吹自己专打精锐,转眼之间,到变成了专被精锐打。
事实证明,业余的就是业余的。
你以为阮大铖经历了这两次重创就倒下了?
不,他的强大超乎你的想象。
1646年六月,清军渡钱塘,阮大铖毫不犹豫的立刻降清。、
于是他又摇身一变从大明的忠臣,抗清先锋,成了清兵的带路党,大清的保卫者。
无论到哪,阮大铖都能混成精锐。
非常对得起他的外号没遮拦,没有什么能拦得住,主打的就是不要脸。
那么他有多不要脸呢?
话说他随清军进兵福建,在五通岭上突然头面肿胀。
清军劝他留下养病。
阮大铖惊呼: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骑生马,挽强弓,铁铮铮汉子也!我仇人多,此必东林、复社诸奸徒潜在此间,我愿诸公勿听!
自己脸都肿那么大了,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他居然还嘴硬说这是敌人的谣言。
全身上下,他哪都不硬,嘴最硬。
已而又曰:福建巡抚已在我掌握中,诸公为此言得毋有异意耶?
总之,他要为大清的统一事业奋斗到底。
于是带病随军南征,越仙霞岭的时候,众将上马缓行登山。
阮大铖独下马,徒步而前,左牵马,右指骑曰:‘我精力百倍于后生!’
说罢,奋勇登山。
故事说到这里,您是不是想感叹一下,人家成功是有原因的。
可是很快,有多快,就很快。
不久马抛路口,身踞石坐,僵仆石上死。
从铁铮铮的汉子到一具死尸,是不是很快,压根就没给我们闪的时间。
阮大铖这一辈子都在玩极限反转。
你以为他往东,人家其实是往西,你以为他往西了,其实人家上天了。
这哥们是明末的奇葩,更是大多数明末臣子的真实写照。
他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嘴上爱大明,心理全是爱自己。
知道了阮大铖这个人,您觉得北静王能是映射他吗?
显然,把他写成王实在是太抬举他了。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他穿白蟒袍只见于《续幸存录》,是孤证。
而且这本书小众的都不能再小众了。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可能。
如果作者读过《续幸存录》,那么白蟒就可能指的是满清渡江,大明万劫不复。
如果没读过,这个白蟒就是出自戏服。
多用于小生、老生行当,表现人物的英武,如京剧《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京剧《群英会》的周瑜、汉剧《未央宫》的韩信。
您注意,京剧中也没有哪个王爷穿过白色的五爪龙袍。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为了出席秦可卿的葬礼,作者特地让北静王穿了白色的蟒袍。
我们前文解析了,秦可卿的葬礼指代的是明亡之丧。
北静王穿白又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北静王为什么叫北静王。
北静就是北京。
崇祯时候的北京王是谁?
满清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
满清八旗,多尔衮好死不死就是正白旗。
1644年五月初二,多尔衮带兵进入北京。
九月,顺治帝从盛京到达北京,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
时年多尔衮32岁,是不是非常符合北静王的设定。
有朋友就说,多尔衮可是灭清的罪魁祸首,红楼如果是悼明的书,怎么会美化他呢?
多尔衮进入北京后的第三天,就服丧戴孝,厚葬崇祯。
他这个举动,俘获了大批汉人的心。
要知道《红楼梦》对于贾府毁灭的反思是内因,自然明亡的原因也是内因。
一个白莽我们分析了那么多,那么北静王见贾宝玉说了什么,又隐喻什么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1 , Processed in 0.0890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