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回复: 0

大话红楼161:金玉良缘是宝钗抢来的?龄官改戏揭晓的《红楼梦》核心主题?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金玉良缘是宝钗抢来的?龄官改戏揭晓的《红楼梦》核心主题?
上回说到,四出戏验完之后,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
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
那么多演员,为什么偏偏只赏龄官呢?
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
只是因为龄官唱的好吗?
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龄官这个人是有所指代的。
第一、龄和林读音非常相似,龄官很像林官。
第二、第二十二回,王熙凤说:“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
第三、第三十六回,龄官说:今儿我咳嗽出两口血来。
第四、性格非常孤傲,和黛玉是如出一辙,这一点我们待会说。
发音像,长@得像,性格像,病也像。
因此龄官也被看做黛玉的影子。
由此来推断,龄官极好,不就是说黛玉极好吗?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龄官指的是宝钗。
因为宝钗的金锁上写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巧的是还真就有一个芳官,也是贾府民族乐团的十二女伶之一。
第六十三回,芳官和贾宝玉都坐在床上,引得众人笑道:“他两个倒像是双生的弟兄两个!”
为了对应芳龄永继这句,龄官非是宝钗不可了。
这里矛盾就来了。
按照两人的长相,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说的就该是宝黛。
可是写这两句话的金锁却在宝钗身上。
您说,作者为什么要刻意制造这个矛盾呢?
落脚点就是一个夺字。
木石前盟、金玉良缘都应该是指宝玉和黛玉。
但是宝钗夺走了金玉良缘,导致了宝黛离弃,芳龄绝断。
进一步坐实,我们前文的推断,宝钗和宝玉的金玉良缘是伪造的。
元春赏龄官就是作者赏黛玉。
太监还说了:再作两出戏,不拘哪两出就是了。
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
贾蔷为什么让龄官做这两出戏呢?
这里面的玄机可就大了。
《游园》、《惊梦》这两出戏都出自《牡丹亭》。
元春前面点了《离魂》,可见她是喜欢《牡丹亭》的,所以贾蔷的安排并没有问题。
但是元春还喜欢《一捧雪》、《长生殿》、《邯郸梦》呢?
贾蔷怎么不从这三出中选呢?
通过后文我们知道,贾蔷是喜欢龄官的,自然是希望让龄官更好的表现,获得更多的赏赐。
《离魂》中,龄官唱的什么角色,接着演就好了。
可是龄官却有意见了。
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
什么叫原非本角之戏呢?
咱们就得科普一下戏剧知识了。
《红楼梦》唱的是昆剧,在明朝到康熙年间,昆剧角色是十二个,分别是:生、旦、净、末、丑、外、老旦、小生、小旦、小净、小末、小外。
没有后来闺门旦、刀马旦、贴旦、彩旦、青衣这样的细分。
《牡丹亭》中,丫鬟春香必定要小旦来演,小姐杜丽娘,既可由正旦,也可由小旦演。
《游园》和《惊梦》都是小姐戏,主角是杜丽娘,龄官要想受赏,她在《离魂》中演的只能是杜丽娘。
《相约》和《相骂》出自《钗钏记》,是丫鬟戏,主角都是丫鬟云香。
也就是说龄官是小旦,她唱《离魂》里的杜小姐属于临时顶上。
万万没想到,她却因此受了奖赏。
那么她改戏的动机就有两条。
第一、不想得罪同组的人,唱正旦的戏,属于抢别人的饭碗。
第二、想证明自己真正的实力,把自己真正的绝活展露出来。
所以,龄官改戏也是合情合理的。
改戏这段,就是贾蔷想讨好龄官,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
龄官独立自主的性格也表现了出来,这一点和黛玉何其像哉。
以上是我们基于人物剧情的解析。
下面我们站在作者的视角来看,为什么要把《游园》、《惊梦》改成《相约》、《相骂》。
《牡丹亭》的情节我们前文讲过,不在赘述。
《游园》和《惊梦》,讲的是杜丽娘从游花园到做春梦,和柳梦梅写作文的过程。
下面重点说说《钗钏记》的故事。
书生皇甫吟家道衰败,岳父史直嫌贫爱富就想退婚。
女儿碧桃小姐不肯,派丫鬟云香约皇甫吟花园相会,赠以财物,用来迎娶自己。
被皇甫吟的好友韩时忠得知,冒名赴约,骗得财物。
史直逼女儿改嫁,小姐碧桃投水自尽。
史直把一切罪责推到了皇甫吟身上,告他因奸杀人,官府判处皇甫吟死刑。
后经李若水重审,皇甫吟出狱。
最终,皇甫吟考中状元,史碧桃遇救不死,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约》、《相骂》分别是《钗钏记》的第八和第十三折。
《相约》讲的是:史碧桃安排丫鬟云香去约皇甫吟来史家花园,恰好皇甫吟不在家,云香就将来意告诉了皇甫吟的母亲李氏。
《相骂》讲的是:史碧桃久等不见皇甫吟前来迎娶,又派云香前去皇甫家追问,李氏一问三不知,因此双方发生争执,大吵一场。
仔细比较,我们会发现。
这四出戏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求而不得。
《游园》、《惊梦》讲的是,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相会,终究是梦一场。
《相约》、《相骂》说的是,说好的承诺,真心的付出,到头来空一场。
但是游园惊梦的核心在相思,终究是美妙的。
而相约相骂的核心却是背叛,隐藏的是黑暗。
这又是一面风月宝鉴。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举个例子。
就如对爱情的评价,初始认为是美梦一场,后来醒悟认为不过是一场交易。
作者改戏就是从现象看本质,就是为了揭露《红楼梦》的根本。
无论是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甚至反清复明,一切不过是一场从头到尾,毫无廉耻的,赤裸裸的背叛。
元春点的四出戏是《红楼梦》的故事大纲。
贾蔷和龄官改戏是《红楼梦》的精神总结。
初次之外,游园和惊梦必须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就设计到元春生死的未解@之谜了,咱们下挖个坑,下回再说。
我们书归正文。
贾蔷虽然是民族乐团的团长,但还是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
万幸结果是好的。
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听完戏之后的下一个项目是什么?
元春赏赐有什么内涵,为什么元春要半夜回宫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58 , Processed in 0.0876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