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回复: 0

大话红楼291:元春为什么支持金玉良缘?贾母又为什么支持木石前盟?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春为什么支持金玉良缘?贾母又为什么支持木石前盟?
上回说到,张道士给宝玉介绍对象。
今年十五岁,生的倒也好个模样。不但模样好、聪明智慧、根基家当,都配得上。
那么谁符合这个条件呢?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给薛宝钗过生日。
王熙凤告诉贾琏: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
宝钗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
今天是五月初一,年龄这一块,宝钗是完美符合的。
长相上,宝钗也是极好的,宝玉都看呆了,。
根基家当,薛家是皇商,钱也是不缺的。
再加上,前文元春赏赐的暗示。
显然张老道是受人指使,来替宝钗说亲的。
这个人十有八九就是元春。
那么问题来了,元春为什么支持金玉良缘呢?
首先、元春身居后宫,她对黛玉并不熟悉,她对宝黛之间的关系,更是陌生。
王夫人是元春家庭信息最重要的来源,王夫人肯定不会说黛玉的好话。
其次、王夫人作为母亲,求元春帮忙,元春能拒绝吗?
第三、从家族利益考虑,黛玉外无亲朋照应,还身体孱弱,林家的财富也已经被贾府吃干抹净,确实配不上宝玉。
有朋友就说了,贾雨村是黛玉的靠山。
贾雨村再厉害,能有王子腾牛?
更别说,贾雨村还得看人家的脸色。
王子腾可是薛姨妈的亲哥哥,薛宝钗的亲舅舅。
宝玉娶宝钗背后不只有贾薛关系,还有薛王关系。
咱们前文分析,太上皇死了,元春在宫中风雨飘摇,贾府在危机的边缘。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团结。
如果说,平安醮是贾府向皇帝求平安。
那么宝玉和宝钗结亲,就是向皇帝彰显:四大家族的团结。
总之,从个人情感还是家族利益,元春支持金玉良缘都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贾母会如何应对呢?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老太太这话的信息量不要太大。
我们逐句分析。
第一、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这个和尚存在吗?没人知道。
这一回还写: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这个和尚存在吗?也没人知道。
你们能有和尚,我也能有个和尚。
你的和尚能信,我的和尚为什么不能信呢?
你们要等那就等呗,反正宝玉年纪小,等得起。
宝钗年纪大,能等的起吗?
贾母等于变相的说15岁这个年龄不行。
第二、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
不管他根基富贵,也就是不在乎根基富贵。
宝钗最大的资本就是有钱,老太太也给否了。
老太太甚至表示,我宁愿倒贴,也不让宝钗进门。
这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不要以为有几个臭钱,就觉得了不起,老娘不吃这一套。
第三、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有朋友就说了,宝钗的模样好,性格也好,这不就符合了吗?
不好意思,在老太太眼里这个姑娘只能是黛玉。
前文,老太天给宝钗过生日,就是提醒她赶紧滚了,她不但不走,还继续赖,只叫不要脸。
就在昨天,因为她,自己的两个宝贝闹别扭,根就在宝钗身上,这叫祸根。
这样一个不要脸的祸根,老太太只会越看越讨厌。
更别说,老太太什么人没见过,宝钗的那些绿茶招数,早就被她给看破了。
我们眼中的宝钗,和老太太眼中的宝钗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而黛玉的刁钻古怪 ,那是其他人眼中的。
在老太太眼中,黛玉要过完美就有多完美。
首先,女儿贾敏不在了,孤苦无依的黛玉就是女儿在世间的唯一替身。老太太要疯狂的补偿对女儿的亏欠。
其次,黛玉虽然说话刁钻,但是对贾母肯定是不会的。
第三,黛玉一颗赤诚之心,心底是善良的。
第四,我们前文说了,老太太喜欢看青梅竹马的戏,宝玉和黛玉在她身边长大,她俩成亲,就是老太太自己写的剧本。现在你让她别演了,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老太太把态度挑明了:宝钗和宝玉的婚事,在我这免谈。
这就是硬生生的把张道士的面子给驳了。
在一个道士面前,拿一个和尚的话说事,可以说是一点都不给老张留面子。
您说,场面尴尬不尴尬。
尴尬了怎么办?就得有人来打圆场。
说毕,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说亲是你该干的活吗?你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凤姐还说: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要不给你,又恐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
这就是直接开骂了:亏你还有那么大脸,又恐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
翻译过来就是,你还不赶紧滚,别给脸不要脸。
张道士今天就很不痛快。
先是、自己手下的小道士,被王熙凤带头打了一顿,打狗还要看主人呢。
刚刚、自己提亲,被老太太驳了,又被王熙凤绕着弯的骂了一顿。
平安醮是你们自己要来的,提亲也是你们自己要提的,我图什么呀?
这就叫: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老张也不是好惹的。
呵呵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道多谢。
怎么能没看见王熙凤呢?这就是说:你算老几,你什么辈分,和我说话。
然后又说: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来作好事,就混忘了,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
不指望娘娘来作好事,这就是告诉王熙凤,我的靠山是谁。
佛前镇着,就是提醒王熙凤你最好老实点。
很多时候,看似平凡的话语,其实都内藏玄机,甚至刀光剑影,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后续,老张又会有什么新花样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8:05 , Processed in 0.0843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