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回复: 0

脑洞西游5:人生为什么苦短,孙悟空为什么学艺?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7: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文,孙悟空作了美猴王,日子过的怎么样呢?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
在分析孙悟空性格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忽略一点,他是一个做了三百年的猴王。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三百年里,他说一不二,所有的猴子都唯命是从。
所以孙悟空本质上来说他是一个独夫。
他的世界观是与众不同的,他无所畏惧,他想要的东西一定要达到。
了解了他原始的性格,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他后来的变化。
就好比我们从家庭走向社会。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小世界的王被迫和大世界融合。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认知自己渺小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
但是这个过程谁也逃不掉,因为对未知的恐惧和渴望,就是人类的欲望本身。
美猴王也不例外,在经历了三五百年的太平岁月之后,孙悟空提出了自己下一阶段的猴生目标。
长生不老!
说来也怪,活的越久就越怕死。
那么如何长生不老呢?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通背猿猴将所有的神仙分为了三大势力。
佛代表如来,仙代表太上老君,神圣代表玉皇大帝。
您注意这个排序,第一是佛第二是仙第三是神圣。
也就是说在通背猿猴的心中,如来大于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大于玉皇大帝。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通背猿猴知道的那么清楚,为什么他自己不去拜师呢?
由此可见通背猿猴有自知之明,闭着眼都知道拜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算是能找到老师,人家也不一定收。
就算收了,你也不一定能教的起学费。
可孙悟空不一样,他是花果山的神选之猴,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位老师正等着他的到来。
此时的孙悟空还并不知道这一切,仅仅凭借着对长生的向往,一只猴踏上了漫漫求学路。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这首诗提前预言了孙悟空学艺的经过。
其中最吸引小宝的两个字就是天风。
您想一只没出过远门的猴子,带着点瓜果梨桃,架着一只木筏,就说要飘扬过海。
您觉得这事能成吗?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就是作死。
凭借孙悟空自己的能力是万万做不到的。
所以猴子要漂洋过海必须靠天风。
那么什么叫天风呢?
原文说的明白: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
天风就是东南风,而且是连日的东南风。
问题又来了,连日是几天呀?
难道花果山和南赡部洲只有几天的航程。
既然是几天的路程,人类怎么三百年都没有登上花果山呢?
你还记得花果山的位置吗?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花果山就在东胜神洲。
第二回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这里就矛盾了,既然叫大海就不可能只有几天的航程。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孙悟空的这个风不是普通的东南风,而是被施加魔法的神风!
也就是说,孙悟空不是漂洋过海,而是被风吹过了东洋大海。
显然又有人在背后捣鬼。
孙悟空的一举一动都被操纵着。
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既然要送孙悟空去找菩提祖师,干嘛不直接吹到西牛贺州呢?
第一个原因肯定是为了隐藏行踪,假戏要演的比真的还真!
这二个原因其实是为了磨炼猴子。
我们一般都认为,拜师是孙悟空学艺的起点。
其实不然,登岸才是起点!
在菩提祖师那里孙悟空学的是法术。
在南赡部洲孙悟空要学的是为人处世。
原文有两段描述了这个经历。
穿州过府,在市尘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馀。
那个时期,孙悟空还是个不会法术的普通猴。
在茫茫人海之中,无亲无故,您说他过的得是什么样的日子呢?
虽然原文没有交待,这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
没准他就曾经被耍猴子的抓去耍了几年呢?
只是怕有损后来斗战胜佛的威名,被严禁提起!
也正是这八年生活,重塑了孙悟空的性格。
也让孙悟空对人这个物种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原文道: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正是那: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从第一回开始,孙悟空对人这个物种就是没有好感的,甚至是蔑视的。
在比丘国孙悟空掏出的17颗真心,就是对人的注解。
他们分别是: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隐暗之心,不善之心。
没有一颗叫黑心,但颗颗都是黑心。
孙悟空从骨子里看不起人,自然在取经路上对人也就不会有什么慈悲之心了。
他见惯了为名为利之徒,自然也就学到了这其中的手段。
所以孙悟空的坏都是人教的!
南赡部洲的凡人们,才是孙悟空的第一任老师。
那么为什么说人人都是名利之徒呢?
为什么孙悟空能够站到更高的视野去审视人心呢?
您想想孙悟空活了多大了?
此时的他已经至少三百岁了。
您再想想,孙悟空是什么身份?
他一开始就是众猴之王,啥都有了。
一个三百岁正青春的王,他不着急,他要做的就是保住现有,所以他要长生!
而凡人呢?
五十知天命,奋斗一辈子可能就为买套房。
凡人的寿命太短,起点太低,所以他着急呀!
所以才会执迷于名利呀。
而当人满足了物欲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滋生淫欲。
再之后就和所有的皇帝一样,也要妄图长生!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无情又无理取闹的生活。
说回孙悟空,在他的眼里人就是蝼蚁!
而现实中,孙悟空作为一个猴子在南赡部洲被疯狂打脸。
孙悟空也必然生出一个种族概念。
猴王再高也是低于人的!
皇帝再高也是低于神的!
愤怒滋生仇恨,仇恨产生信念。
所以尽管经历八年,无数苦难,孙悟空不但没有放弃学艺,反而更加执着。
因为他知道改变命运就要改变阶级,改变阶级就要有力量。
而知识就是力量!
那么孙悟空又是如何找到菩提的?
菩提又有什么不凡之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5:11 , Processed in 0.2036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