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回复: 0

脑洞西游54:孙悟空为什要取经,紧箍咒存在的意义?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7: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唐僧的啰嗦,惹恼了孙悟空,悟空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
唐僧万万没想到,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孙悟空,内心居然藏着一个傲娇小公举。
他这一走,老唐就傻眼了,举目无亲,真成了孤家寡人!
唐僧一只手拄着锡杖,一只手揪着缰绳,凄凄凉凉,往西前进。
没多久,就遇上了一位年高的老母。
不说您也知道,这个老太太就是观音菩萨。
观音对唐僧说:“我有这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原是我儿子用的。他只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才去他寺里,哭了一场,辞了他师父,将这两件衣帽拿来,做个忆念。长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这衣帽送了你罢。
瞧这话说的真是太晦气了,当了三天和尚就死了,你这是说你儿子命短,还是说和尚短命呢?
简单点说,观音给了唐僧一套死人衣服。
随后观音又说了这套死人衣服的使用方法:“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作定心真言,又名作紧箍儿咒。你可暗暗地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交待完,观音菩萨就去找回孙悟空,巧的是,俩人在路上就碰上了。
老孙说:“他却怪我凶顽,我才闪了他一闪,如今就去保他也。”
敢情孙悟空不是真心要走,而是要吓唬唐僧,让唐僧知道谁才是老大,那么孙悟空刚才究竟去哪了呢?
按照常理,他应该回自己的老家花果山,但是猴子没按照常理出牌,他先去了东海龙宫。
龙王见到孙悟空就问:“近闻得大圣难满,失贺!想必是重整仙山,复归古洞矣。
龙王都知道重整洞府是常理。
这猴子不回家,反而先来找老龙王,要是让猴子猴孙们知道,肯定心都凉透了。
那么孙悟空真的就一点不担心自己的猴子猴孙吗?
小宝更相信孙悟空此时不敢回花果山,他害怕看到满目疮痍的惨状,害怕看到花果山的冷清和悲凉,悟空选择了逃避。
当然也有可能孙悟空有了取经的光明前途,早就忘了花果山的猴子。
孙悟空找龙王就是来诉苦告状的,东海龙宫是孙悟空养成计划的重要执行人,长期监视孙悟空在花果山的一举一动。
东海龙王和如来一定保持着联系,孙悟空就是想通过龙王向如来诉苦,告唐僧的状。
行者道:“我也有此心性,只是又做了和尚了。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絮絮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来望你一望,求钟茶吃。”
孙悟空说自己又做了和尚,重点在“又”字上,孙悟空什么时候做过和尚呢?
这就和咱们前文分析须菩提是如来就对上了,当年他在灵台方寸山学得就是做和尚。
这个时候就体现东海龙王的智慧了,孙悟空要回花果山,他必须得劝回去,不然如来指定怪他办事不力。
可怎么劝呢?
龙王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这几句话可以说是有理有利有节。
龙王换位思考,站在孙悟空的立场去分析利弊。
取经不是为了唐僧,也不是为了道义,是为了你自己的前程。
像不像当年老师劝大家好好读书。
孙悟空多精的猴子,立刻就明白了。
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
您看李世民取经是为了超度自己在地府的仇人。
唐僧取经,是李世民让他去的,是迫于他大唐高僧的身份。
孙悟空取经是为了自己的前程,是为了修成正果。
没有一个为了天下苍生去取经的。
说到底取经只是个口号罢了,为了这个光荣伟大正义的事业名正言顺地实现自己的私欲!
话说孙悟空重新回到唐僧身边,就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见面就问:“师父!怎么不走路?还在此做甚?”
潜台词就是,你看没有我,寸步难行吧!
唐僧也主动向孙悟空道歉:“我略略的言语重了些儿,你就怪我,使个性子丢了我去。像你这有本事的,讨得茶吃;像我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饿,你也过意不去呀!”
“我想你念你等你,没有你的每时每刻我都度日如年。我饿了!”
您看唐僧还跟孙悟空撒起娇来了。
唐僧是真饿吗?
当然不是。
他的目的是骗猴子打开包袱。
孙悟空打开包袱,第一眼就瞅见了死人衣服。
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
唐僧就在旁边吹:这是我儿时穿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俗话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唐僧还挺会说谎的。
有一个问题就可以探讨了,唐僧说谎对不对?
为了实现正确的结果,是不是可以不择手段呢?
《西游记》又抛给了我们一个道德难题。
孙悟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万万没想到,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老唐,居然玩阴的。
他刚戴上帽子,唐僧就开始了报复行动。
叫你不听话。念死你丫的!
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只剩一条金线儿,紧紧地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
紧箍并不像影视剧中这么明显,就是一条金线罢了,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孙悟空可不傻,一猜就知道毛病出在唐僧的身上,既然紧箍取不下来,就打死念经的和尚。
悟空把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
唐僧再念,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
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
您记住孙悟空这一棒没打下来,但是总有一天会打在唐僧的身上。
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
老唐这话问的,为什么打你你还不知道吗?
孙悟空这次是真的怕了:“我不曾敢打,我问师父,你这法儿是谁教你的?”
唐僧道:“是适间一个老母传授我的。”
老唐没敢直说观音的名字,让猴子去猜。
行者大怒:“不消讲了!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她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她去!”
唐僧的回答相当机智:“此法既是她授与我,她必然先晓得了。你若寻她,她念起来,你却不是死了?”
这一段可以说是《西游记》中相当有趣、相当斗智斗勇的一部分。
唐僧一句话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得精光:猴子这事和我无关,是观音教我的,菩萨我可什么都没说,这是猴子自己猜到的!
孙悟空虽然不敢去找观音算账,但梁子算是结下了。
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下一站就要好好报复一把。
咱们再来说说孙悟空头上的金箍。
如来说三个箍儿要用到不听话的妖魔身上。
如果孙悟空听话,这个箍儿观音菩萨就省下来了。
可是不凑巧,孙悟空偏偏就是个不听话的妖魔,观音不得不用。
虽然用但也没舍得用最好的金箍,而是用了稍次的紧箍。
不是说孙悟空不配更好的,主要是观音舍不得。
紧箍彻底改变了唐僧师徒的关系。
没有紧箍之前,孙悟空法力无边,面对凡人唐僧,可以说是碾压的。
有了紧箍之后,唐僧和孙悟空之间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互相制约。
师父有了师父的样子,徒弟有了徒弟的样子,只有这样取经团队才能一直走下去。
孙悟空为了取下紧箍,无形中又多了一份取经的信念。
话说回来,用暴力强迫人家去取经真的好吗?
唐僧不敢回头,孙悟空不能回头,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取经团队何尝不是被押解的犯人呢?
他们看似在旅行,其实都不得自由。
他们取经其实就是为了自由。
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自由,为了控制他人的自由,为了不受金钱控制的自由,为了控制金钱的自由,一切都是为了自由,为了追求更大的自由,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囚犯,永世不得自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6:28 , Processed in 0.0866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