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回复: 0

大话封神38:比干之死的真相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20 08: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听小宝说书真是太给面子。关于比干之死还有另一个层面的真相,如果没有姜子牙的纸条,比干会乖乖的去给纣王挖心吗?比干是谁,纣王的亲叔叔,当朝丞相,可以说代表着王族的力量,纣王消灭了后党、太子党、功臣集团,为什么比干不说话不反抗,因为这一切是符合王族自身利益的,咱们知道纣王的两个儿子失踪了,如果纣王突然死了会由谁来继位,谁又能决定继位的人选,非比干莫属了。处死比干这件事情来的非常突然,比干没有丝毫准备,一下子就接到了6道圣旨,但是6道圣旨全都是急召比干进宫,根本就没提要挖比干心的事,是第六道传旨官陈青把底泄漏给比干的,比干不傻自己一直不动身,纣王才会一口气发六道圣旨,比干心知凶多吉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去。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逃跑,但是自己的家人孩子怎么办?下策。第二:造反,自己根本就没有准备,造反一定要获得掌握兵权的黄飞虎支持,老黄是纣王的大舅哥不可靠,而且暗中刺杀纣王的计划还没有准备充分,关于比干要刺杀纣王的事情咱们待会再说,总之造反算是中策。第三:乖乖的挖心,如果前面的两个计策还有一线生机,这最后一计非死不可,下下策才对,但是因为有了姜子牙的纸条,一切都不一样了,挖心可以不死,不会有任何附加风险,这第三条就成了上上策,但是没想到姜子牙的计策水分太大,比干被妇女一句话给能死了,可怜比干是那么相信姜子牙,把生死托付给他。咱们再说纣王为什么对叔叔比干痛下杀手,而且是丝毫都不犹豫,还是两个字权力,自己的兄弟叔叔们难道就不惦记着高高在上的王位吗?现在自己的两个儿子被风吹走了,把现在的领头人比干能死,自己就是老大。妲己用自己的病又一次帮助纣王完成了他想做而一直不敢做的恶,之前顶多是杀妻诛子,是自己的同辈和晚辈,现在杀叔叔可就是杀自己的长辈了。三年之前姜子牙就知道比干有挖心之祸,姜子牙给比干留字条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保证比干乖乖的挖心,不要整什么幺蛾子,你就大胆的去,没事死不了,然后的然后就死了。现在看来,比干就是被姜子牙坑死的。那么为什么这个时节要能死比干呢?第一,姜子牙已经上位,比干的死刚好可以衬托一下,西岐的伟大光明正确,我们这里求贤若渴,你们朝歌竟然杀叔叔,这一对比人心进一步发生逆转。第二,闻太师要回来了,闻太师回朝歌,比干就有了武力依靠,比干加闻太师朝歌的局势会有什么变数就不可知了,为了保险比干也必须死。第三,防止比干刺杀纣王的计划成功。小宝说比干有刺杀纣王的打算,证据是什么呢?因为比干死后,立刻就出现了一个刺杀纣王的人,就是下大夫夏招,此人登上鹿台,大骂纣王昏君,手里拿着鹿台上挂的飞云剑向着纣王披头就砍,书中说的清楚纣王是文武全才,躲闪而过,武士们就来擒拿,夏招随后跳下鹿台自杀而死。这个刺杀不要太鲁莽好不好,是不是有点像阴谋败露之后的最后一搏呢?比干一死,夏招担心阴谋败露,自己就来了一个杀身成仁,好保护参与更多此事的王族成员。比干一直在隐忍等待着一个机会,但是妲己先动手了,自己又中了姜子牙的坑,王族夺权的计划彻底以失败告终,比干之死就是妲己和姜子牙一起的协同作战,目的是保住纣王的王位不倒,好继续的做死。话说妲己为什么想到挖心来能死比干呢?是不是姜子牙出的主意呢?故事像一艘轮船,有浮到上面的船舱,就有沉到水底的螺旋桨,而推动故事发展的就是深藏在水底的螺旋桨。等一切尘埃落定,闻太师回国了,而迎接闻太师的确实自己多年好友比干的冰冷的尸体,还有朝歌城高耸入云的鹿台,十年的北海征战固然血腥,但是远及不上朝歌城人心的诡异凶残。
咱们闲话少说,比干回朝做了三件事,第一件:见纣王汇报自己在北海铲平妖孽的丰功伟绩,为维护帝国的长治久安,做了突出的贡献,并且把纣王给痛骂一顿,我这次回来有治国的良策,陛下您先回去吧。这那是纣王见闻太师,分明就是闻太师召见纣王。第二件,召集文武百官开会,了解自己不在这十年的政治变化,和纣王这些年都做了哪些惊天动地大事,自己闭门三日拟定奏章,写了著名的闻十条。第一条:拆鹿台;第二条:废砲烙;第三条:填虿盆;第四条:去酒池、肉林;第五条:贬妲己,别立正宫;第六条:速斩费仲、尤浑;第七条:开仓廪,赈民饥馑;第八条:遣使招安东南;第九条:访贤于山泽,招募人才;第十条:纳忠谏,大开言路。核心思想就是否定纣王十年来的政治改革成就,回到闻太师北伐之前的政治格局。第三件,就是把闻十条提交给纣王,其中反对最坚决的就是费仲、尤浑,为什么呀?上面清清楚楚的要宰了他们俩好不好,闻太师在大殿上愣生生把二人给揍了一顿,然后呼唤武士立刻把二人给斩了,得亏纣王及时拦住,要处理他们俩咱们不得走合法程序吗?最后谈判的结果就是拆鹿台、贬妲己、速斩费仲、尤浑这三件事情暂缓执行,其他的都准,而这三件事情才是病根,治标不治本呀。纣王咬死不松口,闻太师也没有办法毕竟自己还是一个臣子,纣王能给这么大面子也是够瞧的了。
就在商王朝马上迎来中兴的时候,东海又反了平灵王,闻太师就和黄飞虎商量:是老夫去还是元帅去?末将去也可,老太师去也可,单凭太师主见。闻太师刚从北海归来,朝局刚刚稳定,怎么也得让闻太师歇歇脚呀,谁去都可以最不应该叫闻太师去。黄飞虎不想去,如果他真想去应该主动请缨,或者劝说闻太师让自己去,但是却让闻太师裁决。闻太师思量一番还是得自己去,为什么呢?现在的局势帝国需要胜仗,万一黄飞虎不能短时间内解决东海,又让帝国陷入一个新的泥潭,这就大大的不妙了,东海的叛乱必须立刻解决,因为涉及到帝国兴衰的关键,那么东海的叛乱背后藏着什么隐情必须逼闻太师亲征呢?姜子牙又展开了什么行动,咱们下回再说。
纣王怒曰:“君叫臣死,不死不忠。台上毁君,有亏臣节!如不从朕命,武士,拿下去,取了心来!”比干大骂:“妲己贱人!我死冥下,见先帝无愧矣!”喝:“左右,取剑来与我!”奉御将剑递与比干。比干接剑在手,望太庙大拜八拜,泣曰:“成汤先王,岂知殷受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解带现躯,将剑往脐中刺入,将腹剖开,其血不流。比干将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掷,掩袍不语,面似淡金,径下台去了。且说诸大臣在殿前打听比干之事。众臣纷纷,议论朝廷失政,只听的殿后有脚迹之声。黄元帅望后一观,见比干出来,心中大喜。飞虎曰:“老殿下,事体如何?”比干不语。百官迎上前来。比干低首速行,面如金纸,径过九龙桥去,出午门。常随见比干出朝,将马伺候。比干上马,往北门去了。不知凶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7:54 , Processed in 0.0872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