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回复: 0

西游人物传92:金池长老(2):道观为何一夜之间变成寺院?强盗是如何洗白自己的?

[复制链接]

2457

主题

0

回帖

7394

积分

vip

积分
7394
发表于 2024-11-30 18: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小金鱼,欢迎订阅《西游人物传》。
本期解读的西游人物依旧是金池长老。
上期小金鱼说了观音院的几点可疑之处。
首先,观音院的样子半佛半道,里面有一个道人专干苦力活,而和尚们的不干活。
其次,观音院没有香客,但从金池长老到下边的小和尚都一身珠光宝气,他们的钱哪儿来的?
金池长老到底有多有钱?除了他那一身珠光宝气,还有什么体现吗?
他招待唐僧的茶具是:羊脂玉盘儿、法蓝镶金茶钟、白铜壶儿。
他给唐僧斟的茶水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
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
唐僧为什么赞不绝口呀?
因为当年唐太宗给他送行时,用的茶具和斟的茶水都不及金池长老的半分!
不过别人炫富总是有目的的,比如很多人炫富就是想拉你进传销。
那么金池长老炫富想干什么呢?
那老僧道:“污眼污眼!老爷乃天朝上国,广览奇珍,似这般器具,何足过奖?老爷自上邦来,可有什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
三藏道:“可怜!我那东土,无甚宝贝,就有时,路程遥远,也不能带得。”
行者在旁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如何?”
其实到这里,金池长老的可疑之处已经体现出来了:
首先,主人可以选择给客人看自己的宝贝,但哪有问客人看别人宝贝的道理的?这很不符合待客之道!
其次,一个和尚叫唐僧应该称“圣僧”“法师”或者“长老”,但金池长老竟称唐僧为“老爷”。
唐僧40岁不到,金池长老已经270岁,要叫老爷不该是唐僧叫金池长老么?
孙悟空自己也有一件袈裟宝贝。
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
行者道:“你笑怎的?”
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
叫:“拿出来看看。”
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
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
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
金池长老有800件袈裟,这是什么概念呢?
算他20岁开始收集,收集了250年。
那么他平均每年要收集到3件,也就是平均每4个月要收集1件。
注意,这只是金池长老一个人的,还不算其他和尚的。
观音院里的袈裟收集量可是很大的。
可这深山老林的,连个裁缝都没有,他要去哪里收集那么多值钱的袈裟呢?
如来说锦斓袈裟可以免堕轮回。
但到了观音这里话术就改变了,她交代唐僧袈裟要遇圣而穿。
锦斓袈裟不能保唐僧的命,唐僧不死那都是护唐小分队的功劳。
但锦斓袈裟确实是应该遇圣而穿,为什么呢?
因为锦斓袈裟虽然不是什么法宝,但它值钱呀!
所谓财不外露,唐僧是懂这个道理的。
在唐僧看来,金池长老不是圣人,但他哪里拗得过孙悟空。
你看他(孙悟空)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
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
众僧见了,无一个不心欢口赞。
真个好袈裟!上头有:
千般巧妙明珠坠,万样稀奇佛宝攒。
上下龙须铺彩绮,兜罗四面锦沿边。
体挂魍魉从此灭,身披魑魅入黄泉。
托化天仙亲手制,不是真僧不敢穿。
那么金池长老看到锦斓袈裟之后是什么反应呢?
原文说了六个字:果然动了奸心。
他道:“老爷这件宝贝,方才展开,天色晚了,奈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岂不是无缘!”
三藏教:“掌上灯来,让你再看。”
那老僧道:“爷爷的宝贝,已是光亮,再点了灯,一发晃眼,莫想看得仔细。”
行者道:“你要怎的看才好?”
老僧道:“老爷若是宽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细细的看一夜,明早送还老爷西去,不知尊意何如?”
就这样,唐僧很无奈的把锦斓袈裟交给了金池长老。
这一个桥段是很讽刺的:
观音说袈裟遇圣而穿,结果就在观音院,这袈裟却是万万不能穿。
唐僧一穿,这祸事就来了。
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慌得那本寺僧,不敢先睡。
小幸童也不知为何,却去报与众僧道:“公公哭到二更时候,还不歇声。”
有两个徒孙,是他心爱之人,上前问道:“师公,你哭怎的?”
老僧道:“我哭无缘,看不得唐僧宝贝!”
小和尚道:“公公年纪高大,发过了他的袈裟,放在你面前,你只消解开看便罢了,何须痛哭?”
老僧道:“看的不长久。我今年二百七十岁,空挣了几百件袈裟,怎么得有他这一件?怎么得做个唐僧?”
金池长老对这锦斓袈裟还真是爱不释手啊。
您注意,他身边有个小幸童,还有两个心爱的小徒孙。
小徒孙称呼他为“师公”,但小幸童却称呼他为“公公”。
在《西游记》里,有两类人会被称呼为公公:
第一是老爷爷,金星每次出场都被称为“公公”或是“老公公”。
第二是太监,说起太监,猪八戒是最有心得的。
《西游记》第68回,取经朱紫国一站,猪八戒故意把太监叫做“奶奶”:
太监道:“校尉,不要扯他,我等同到馆中,便知端的。”
八戒道:“你这两个奶奶知事。”
众校尉道:“这和尚委不识货!怎么赶着公公叫起奶奶来耶?”
有没有可能,金池长老是个恋童癖,对男童情有独钟呢?
不仅他的小幸童对他的称呼有问题,他对别人的称呼也有问题。
《西游记》第16回,他见到唐僧的第一句话是:
“适间小的们说东土唐朝来的老爷,我才出来奉见。”
您看,他不仅管唐僧叫“老爷”,他管自己的徒子徒孙叫“小的们”。
山大王才会叫手下“小的们”,这里难道是土匪窝吗?
金池长老一哭,观音院全体和尚都心照不宣,来开紧急会议了。
小和尚道:“师公差了。唐僧乃是离乡背井的一个行脚僧。你这等年高,享用也彀了,倒要象他做行脚僧,何也?”
老僧道:“我虽是坐家自在,乐乎晚景,却不得他这袈裟穿穿。若教我穿得一日儿,就死也闭眼,也是我来阳世间为僧一场!”
众僧道:“好没正经!你要穿他的,有何难处?我们明日留他住一日,你就穿他一日,留他住十日,你就穿他十日便罢了。何苦这般痛哭?”
这群小和尚到底是入世未深,真是好日子过久了,都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了。
他们没有明白金池长老为什么会哭,金池长老哭是有用意的。
什么用意呢?
那就是财路来了,咱得干起咱们的来本行来!
那咱的老本行是什么呀?
土匪呀!咱们剃了光头就把老本行给忘了呢!
那您就问了,金池长老为什么要哭呀?
他是土匪头目,有必要哭吗?
那你说刘备为什么要哭呀?
他是君主,有必要哭,有必要摔阿斗吗?
哭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策略!
还有就是金池长老现在老了,不比年轻了,这干活的事还得指望自己的徒子徒孙呢!
正说话处,有一个小和尚名唤广智,出头道:“公公,要得长远也容易。
老僧闻言,就欢喜起来道:“我儿,你有什么高见?”
广智道:“那唐僧两个是走路的人,辛苦之甚,如今已睡着了。我们想几个有力量的,拿了枪刀,打开禅堂,将他杀了,把尸首埋在后园,只我一家知道,却又谋了他的白马、行囊,却把那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岂非子孙长久之计耶?”
老和尚见说,满心欢喜,却才揩了眼泪道:“好,好,好!此计绝妙!”
即便收拾枪刀。
终于有一个人上道了,广智提议抄家伙剁他丫的,给取经团队来个毁尸灭迹,夺取袈裟。
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
内中又有一个小和尚,名唤广谋,就是那广智的师弟,上前来道:“此计不妙。若要杀他,须要看看动静。那个白脸的似易,那个毛脸的似难。万一杀他不得,却不反招己祸?我有一个不动刀枪之法,不知你尊意如何?”
老僧道:“我儿,你有何法?”
广谋道:“依小孙之见,如今唤聚东山大小房头,每人要干柴一束,舍了那三间禅堂,放起火来,教他欲走无门,连马一火焚之。就是山前山后人家看见,只说是他自不小心,走了火,将我禅堂都烧了。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袈裟岂不是我们传家之宝?”
那些和尚闻言,无不欢喜,都道:“强,强,强!此计更妙,更妙!”
遂教各房头搬柴来。
广谋提议更加好,孙悟空不好对付,反正袈裟已经到手了,咱直接放火神不知鬼不觉。
您就问了,那这样观音院的禅堂不就烧毁了吗?
取经团队住的禅堂只是客香的厢房而已。
上回小金鱼说了,观音院是不会有什么香客来的,所以烧毁了又怎样呢!
再说了,以观音院的财力翻修几间厢房算得了什么!
可问题是,观音院里怎么会藏有如此多杀人的刀枪,放火的干柴呢?
观音院就是一个土匪窝,当然有杀人放火的工具了。
结合之前的几点可疑之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了。
观音院里的袈裟,都是观音院和尚们打劫其他寺院里来的。
为什么观音院如此隐蔽呢?
因为这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贼窝!
就连“观音禅院”这四字招牌,都是隐蔽的设置在内堂之中。
金池长老以前就是土匪,所以他管有钱人叫老爷,管徒子徒孙叫小的们和我儿。
观音院的钱财都是打劫有钱人来的,观音院的袈裟都是打劫其他寺院来的。
那为什么观音院远看有几分道观模样,院里有道人做下手呢?
道观一般设置在清修之地。
原文一句“寂寞无尘真寂寞,清虚有道果清虚。”就暗示着这里本来就是道观。
是这群土匪占领了人家的道观,用打家劫舍的钱翻修成了寺院。
一夜之间,道观的招牌换成了“观音禅院”,打家劫舍的土匪变成了享乐天年的和尚。
那这个道人是什么来的呢?
土匪们洗劫了道观,反抗的统统杀掉,只留了几个下来给他们做苦力。
只是出门迎接的刚好是一个道人,和尚们应该会在每个禅房安排有苦力道人。
这些和尚连念经都干,怎么可能会去干活呢!
所有的活都是这些道人们干的,不干就要被杀掉。
遥想金池长老年轻时,手持屠刀打家劫舍,然后偶遇观音大士。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放下屠刀,饶你不死。
就是这么一次与观音的偶遇,他的人生彻底被改变。
打家劫舍的土匪变成了今天拿着观音背书的禅院和尚,金池长老成功洗白。
他再也不用担心被官府追查,因为观音院就是天然的避难所。
敬请期待下期,《金池长老》篇:谁会死在观音佛像前?西游唯一被鞭尸的和尚又是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0:27 , Processed in 0.0847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