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回复: 0

大话红楼309:邪念丛生的端午节,都有哪些邪魔作祟?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2-18 22: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邪念丛生的端午节,都有哪些邪魔作祟?
端午节的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咱们上回说,端午节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王夫人的这场酒席,就是要把每个人身上的毒和邪展示给我们看。
首先是宝钗的邪。
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
宝玉认为是自己昨天得罪了宝钗。
昨天发生了什么呢?
宝玉没话找话地问宝钗为何不去看戏,宝钗回说怕热,宝玉便顺口说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那么真的是这个原因吗?
有,但并不是全部。
宝钗对宝玉的冷淡,根上还是在金玉良缘上。
在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给宝玉保媒:
那个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的小姐,明眼人都知道是宝钗。
老太太反对也就算了。
宝玉回到家就开始闹:嗔着张道士与他说了亲,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不再见张道士了。
紧接着又当着黛玉的面,闹出了摔玉的事。
这就是公开的否定金玉良缘。
再到,公开场合说宝钗是杨贵妃。
杨贵妃胖是一方面。
她还是个以美色上位的历史罪人。
她原是寿王李瑁的妃子,后来被公公唐玄宗看上。
先是让她出家当了尼姑,借此解除了她与李瑁的婚姻关系,两年后,还是尼姑的杨玉环成了唐玄宗的 “地下情人”,又过了三年,唐玄宗给儿子另找了寿王妃,然后把杨玉环接回宫,成了他名正言顺的老婆,这一来,杨玉环就成了 “前夫” 李瑁的 “小妈”。
民间还有她和安禄山的诸多绯闻,甚至说安禄山抓伤杨玉环酥胸,杨玉环做红肚兜遮住胸前的故事,“咸猪手” 一词据说也来源于此。
总之,杨贵妃除了胖,还是不知廉耻的代名词。
这不就是讽刺:宝钗上赶着追求宝玉的行为吗?
而且,杨贵妃还勾起了宝钗的一道伤疤。
她进京的目的是什么?
选秀!
选秀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成为杨贵妃这样的人物吗?
可是选秀事儿却没了下文,只能说明她落选了。
对于心气又高的宝钗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背负振兴家族使命的宝钗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宝玉。
她不是因为爱而喜欢宝玉,而是为了嫁进贾府,她只能喜欢宝玉。
非要嫁给一个根本不尊重她、也不喜欢她,更不懂她的渣男,每天还要自己给自己洗脑,您说这是不是病?这是不是邪?
从这个角度来说,宝钗也是可怜的。
说完了宝钗的邪,我们再看王夫人。
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
这一段,表面看是王夫人对宝玉勾搭金钏儿的不满。
其实从另一方面,也是在强调,王夫人对金钏儿之死的责任。
一个巴掌拍不响,她却只让金钏儿一个人承担一切,最终把金钏儿逼上绝路。
这就是王夫人的邪,王夫人的恶,王夫人的毒。
接下来是黛玉。
林黛玉见宝玉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
黛玉因为宝玉懒懒的,所以她也懒懒的。
黛玉的心情状态,受到宝玉的影响。
黛玉把宝玉的事情,时刻放在心头,她爱的太深,迷失了自我,这就是她的毒,她的邪。
再说凤姐。
凤姐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
黛玉受制于宝玉,凤姐则受制于王夫人。
更准确的说法是,凤姐贪恋权力的同时,也被关进了权力的牢笼。
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
迎春、探春、惜春,虽然是小姐,但她们在贾府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只能看他人的脸色。
她们是家族联姻的工具,说到底是一种资源。
有朋友就说了,宝钗不也一样吗?
他们远不如宝钗。
宝钗的哥哥是爱她的,母亲薛姨妈是疼她的,父亲是重视她的,背负家族命运是她主动的自愿的选择。
而贾府四姐妹却是被动的、被操控的,他们的命运是随波逐流的。
元春虽然是贵妃,但是用她的话说,皇宫是什么地方?
见不得人的去处。
她一生的幸福,已经彻底的沦为延续贾府富贵的牺牲品了。
再说迎春,在贾府素有 “二木头” 的诨名,性格老实无能,懦弱怕事。
她是贾赦与妾室所生,母亲早逝,父亲对她又不管不顾,虽然贾琏是她的哥哥,可两人关系淡薄,后文更是直接被父亲给卖了,丈夫孙绍祖更是个恶魔。
恶魔缠身就是迎春的邪。
探春呢,虽然精明能干,在凤姐生病期间还能把贾府的事务打理得有条不紊。
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纸博。
作为贾政与赵姨娘的庶出女儿‌,她永远摆脱不了心底的自卑,这就是探春的邪。
惜春年级最小,可比其他人都要成熟的更早,还未成人却以看透人间冷暖,最终独卧青灯古佛旁,出家为尼。
少女身体装着一个老太太的心,就是惜春的邪。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宝钗的邪是振兴家族。
黛玉的邪是对宝玉的爱。
王夫人的邪是杀生害命。
凤姐的邪是她的权欲。
迎春的邪是恶魔随身。
探春的邪是出身自卑。
惜春的邪是少年心死。
这么多的邪,大家怎么能开心呢?
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san4]了。
这里的散[san4],不只是人散[san4]了,更是邪散[san4]了。
刚好也是贾府的最终结局,对应的就是第五回《红楼梦曲》的尾曲《飞鸟各投林》。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而对于散[san4]字,宝玉和黛玉的看法刚好相反。
林黛玉天性喜散[san4]不喜聚。
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san4],聚时欢喜,到散[san4]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
黛玉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
一切都归咎于:她坎坷的身世以及寄人篱下的生活。
林黛玉自幼失去父母,先是弟弟早夭,接着母亲离世,再到父亲去世。
黛玉经历了太多的生死离别,她自己从小又疾病缠身。
纵是有过开心的时刻,但片刻之间就会消散[san4],反倒是带来无穷无尽的哀伤。
就如同花开时有多灿烂,花落时就有多落寞。
黛玉喜散[san4]不喜聚,说到底不过是怕受伤害,在经年累月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的躯壳!
宝玉和黛玉刚好相反,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san4]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san4]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
宝玉生长在贾府这个富贵之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身边围绕着各种靓丽的姐妹丫鬟。
他的世界太灿烂,他的世界到处处是精彩。
他害怕孤独,希望时时刻刻都有人陪在身边。
他渴望把美好的时光一直延续下去。
因此,今日之筵,大家无兴散[san4]了,林黛玉倒不觉得,倒是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
宝玉不开心,又会惹出什么故事呢?
咱们下回再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2:25 , Processed in 0.0906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