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回复: 0

大话三国122:马腾为什么推荐刘备,刘备为什么信不过董承?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话说董承组建了一支反曹小队,自认小队长。
这支小队怎么看都没什么战斗力。
就在这个时候,马腾穿越而来。
他可是带着拯救大汉的神圣使命来的,但是一看自己的队友,不能说全是垃圾,能上台面的没有一个。
于是在官员花名册上一番搜寻,找到了一位。
他就是大汉的明日之星豫州牧刘玄德。
董承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你搁这开什么宇宙玩笑,此人虽是皇叔,但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
说到这里,马腾为什么要推荐刘备呢?
原来,许田围猎之时,他看到了关羽挺刀欲杀曹操,被刘备制止。
那么他怎么就一直盯着刘备兄弟呢?
第一、小说中,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马腾当时也在场,刘备的大耳朵,长手臂,看一眼入骨入髓,这辈子都忘不了忘不了。
第二、当年刘备是平原县的县令,现在刘备是朝廷的左将军兼豫州牧。
一个卖草鞋的,短短时间,从县长升为全军上将、地方省长,这蹿升的速度,能不让人震惊吗?
第三、当年刘备说是皇亲,大家都当笑话,万万没想到,他真就混成皇叔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第四、要啥没啥的他,居然和曹操呼兄唤弟。
这样一个人,你说能不扎眼吗?
这哥们怎么做到的,你就不好奇吗?
马腾盯着刘备是一点都不奇怪,甚至,他已经是刘备的粉丝了。
他确信:玄德非不欲图操,恨操牙爪多,恐力不及耳。
《三国演义》这里给了马腾极高的观察能力,他看到关羽杀操,还看到玉带锦袍。
观察力和脑子都达到顶峰的马腾,最后却中了曹操的计,小说前后的人设和逻辑其实崩了。
可是为了突出刘备,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书归正文,马腾让董承去找老刘盘盘道,他肯定会同意的。
话虽这么说,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大家都沉默了。
还是吴硕打了圆场:此事不宜太速,当从容商议。
然后,反曹小队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就结束了。
小队长董承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夜里,董承怀诏,径往玄德公馆中来。
董承最终还是决定来找刘备。
他也知道,自己这伙人不足以成事,没老刘还真不行。
不过,他这事办的实在是鲁莽。
刘备现在是曹操的邻居,是老曹的重点监视对象。
他这大半夜的,揣着衣带诏就敢来找刘备,万一被人拦截了,当场人证物证都有了。
那么,曹操知不知道董承来找刘备呢?我们先挖个坑。
有惊无险,董承成功见到了刘备。
刘备把董承请入小阁坐定。
小阁说明此地很是隐秘。
关张侍立于侧,负责安保。
显然,刘备知道董承来肯定有大事。
玄德曰:“国舅夤夜至此,必有事故。”
董承也不隐瞒:白天想来我不敢,曹操多疑不安全,夜里约会多踏实。
刘备命取酒相待。
这又是一个细节,为什么要取酒呢?
当然是给国舅壮胆了。
董承的恐惧全都写在了脸上。
董承把马腾的话又复述了一遍:前日在围场之中,云长要杀曹操,你为何要拦着关羽不让动手呢?
刘备失惊曰:公何以知之?
老刘千防万防,还是被人给抓住了把柄。
董承赶紧给刘备吃定心丸:人皆不见,某独见之。
刘备也不装了,摊牌了:舍弟见操僭越,故不觉发怒耳。
董承掩面痛哭:朝廷臣子,若尽如云长,何忧不太平哉!
您就看吧,董承的表情一会一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咱们知道,刘备的性格,向来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
董承本来是想获取刘备的信任。
但是老刘却对他越来越怀疑,这怎么越看越像是敌人的卧底呢?
能办大事的人,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呀!
不会是奉曹操命来试探我的吧!
于是说道:曹丞相治国,为何忧不太平?
董承变色而起:公乃汉朝皇叔,故剖肝沥胆以相告,你为什么要诈我呢?
皇叔二字立刻给刘备注入了灵魂。
老刘给董承做出了判断,这兄弟不是卧底,就是单纯的情感丰富。
于是也坦白了:恐国舅有诈,故相试耳。
听完这话,董承当场拿出衣带诏给刘备观看。
玄德不胜悲愤。
悲的是什么呀?我们老刘家怎么混到这种地步了呢?
愤的又是什么呢?
曹操都把我侄子逼到什么份上了,16岁的孩子写血书,这得留多少呀,太令人心疼了。
总之,悲愤二字充分体现了,皇叔的一腔报国热血,以及对奸臣曹操的愤怒。
然后,董承拿出投名状,明明白白写着六个名字。
刘备表态:公既奉诏讨贼,备敢不效犬马之劳。
董承谢过之后,让老刘签名。
您就问了,老刘可以不签吗?
第一、不签,就是不诚心,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去举报,去举报名声就坏了。
同时,董承肯定得想一切办法杀老刘了,汉室老臣一下子都成了老刘的敌人。
第二、老刘真心为大汉,想杀曹操没问题,如果曹操死了,确实对他有好处。
完成了签名仪式之后。
董承来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话:尚容再请三人,共聚十义,以图国贼。
刘备当时都傻了,造反还兴凑人数的?
这又不是打麻将,非要凑齐了才能开始。
人家马腾的意思也不是非得凑十个,只是不好意思明说你们几个不行。
好吗,董承还真就当金科玉律来执行了。
刘备刚才的热血,一下子就被浇灭了。
说道:切宜缓缓施行,不可轻泄。
老刘和董承一直聊到五更,核心观点就一个,一定要保密,带着衣带诏和投名状满街乱跑的事,可不能再干了。
之后,刘备就开始在后花园种菜,每天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什么叫韬晦之计?刘备的韬晦成功了吗?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5:53 , Processed in 0.0821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