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回复: 0

大话三国141:衣带诏的根由,居然是一个未出生的婴儿?为什么说刘备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曹操处死了董承一家,却发现还有一条漏网之鱼。
谁呀?她就是董承的妹妹董贵妃。
这里我们要科普一下,汉代皇帝的岳父都不称为丈人,而称为舅,所以董承被称为国舅。
《三国演义》中说董贵妃是董承的妹妹,是搞错了。
此时董贵妃已怀孕五月。
这里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键信息。
董贵妃怀孕和董承成为车骑将军,再到董承策划谋反,是同时发生的。
可以说,这个未出生的孩子,给了董承向曹操动手的理由和动力。
我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我孙子,也就是未来的大汉皇帝。
万万没想到,衣带诏事件的根由,居然是由一个未出生的婴儿引起的。
甚至可以说是汉献帝一个疯狂的夜晚,导致的连锁反应。
话说,曹操带剑入宫,献帝正和伏皇后讨论董承。
这兄弟事情到底办的怎么样了,怎么就没动静了呢?
忽见曹操满面怒容,手提宝剑。
汉献帝大惊失色。
曹操质问:“董承谋反,陛下知否?”
献帝还装傻:董卓已诛矣!
曹操放大声音:不是董卓!是董承!
这一嗓门吓得帝战栗:朕实不知。
老曹手里可是有证据的:陛下忘了破指修诏耶?
献帝不能答。
沉默就是承认。
老曹也就不客气了,下令武士捉拿董贵妃。
献帝哀求: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xiang4】见怜。
曹操怎么能同意:要不是天意,我就死了。你是想留此逆种,为母报仇乎?
董贵妃知道必死无疑,想保持最后的体面。
泣告曰:“乞全尸而死,勿令彰露。”
曹操表示同意,涉及皇家的体面,确实也不能太过分。
曹操令取白练至面前。
汉献帝舍不得,也觉得对不起人家,要不是因为自己,怎么会有灭门之祸呢?
心中愧疚,眼中流泪,口中说道: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
说罢,泪如雨下。
旁边的伏皇后亦大哭。
曹操看到汉献帝这样子,心理别提多瞧不上了。
怒道:犹作儿女态耶!
什么叫儿女态呢?就是不爷们。
汉献帝在曹操面前的形象彻底的崩塌了。
皇帝是什么?是位置还是一个人?
凭什么一个窝囊废可以做皇帝呢?
如果从对待女人的视角来看,曹操说刘备是英雄倒是非常合理。
老曹喜欢寡妇,女人是战利品。
老刘把女人当衣服,是附属品。
他俩绝对是三国的顶级男权,自然是英雄惜英雄了。
最终,董贵妃被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之外。
后人有诗叹曰: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
对曹操来说,这够了吗?
不,这才刚刚开始。
曹操下令:今后但有外戚宗族,不奉我旨,辄入宫门者,斩,守御不严,与同罪。
您注意用词,曹操把自己的命令称作旨。
他撕下了最后的伪装,如果圣旨,那也只能是我的旨。
随后又拨心腹人三千充御林军,令曹洪统领,一天24小时围着皇宫转圈圈。
曹操通过衣带诏事件,彻底剥夺了汉献帝的权力,完成了从权臣到奸臣的过渡。
曹贼这次是真的名副其实了。
但是曹操还是不开心,因为他又发现两条漏网之鱼。
他找程昱商量:马腾和刘备,不可不除。
程昱针对性的提了两个建议。
马腾远在西凉,应该写信慰劳,麻痹他,找时机,诱入京师,瓮中捉鳖。
刘备就比较棘手了,他不能骗,只能打。
但是攻打刘备,屯兵官渡的袁绍必然乘虚而入,咱们如何阻挡呢?
也就是说,打刘备就有陷入被两面夹击的风险。
程昱的潜台词就是放过刘备。
您看程昱就是会说话,他不直接说刘备打不得,而是把客观困难讲出来,让曹操自己去体会。
曹操听出了他的意思。
直接否定了他的想法:非也。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丰满,就更难办了。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刚好,郭嘉自外而入。
他和曹操的想法是一致的:袁绍性迟而多疑,其谋士各相妒忌,不足忧也。刘备新整军兵,众心未服,丞相引兵东征,一战可定矣。
曹操和郭嘉俩人都认为,从长远来看,刘备是比袁绍更可怕的敌人。
曹操大喜:正合吾意。
这一次,郭嘉和曹操又想一块去了,俩人的感情又成长了。
能有一个理解自己的下属,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话说,曹操起兵二十万,分兵五路下徐州。
防守徐州的孙乾得知消息,他先往下邳报知关公,随后到小沛报知刘备。
您注意汇报的顺序,为什么是先报关羽,后报刘备呢?
这里面满满的都是做人技巧。
不信你看,孙乾见到刘备之后,俩人一致认为:必须向袁绍求救。
于是刘备写了封信,让孙乾去河北。
孙乾知道如果他先报给刘备,他就没有时间报告关羽了。
如果他先报关羽,关羽肯定会觉得孙乾看重自己,他和二爷的关系不就近了。和关羽的关系近了,和刘备的关系就铁了。
您肯定就问了,他就不怕刘备生气吗?
就是因为他知道刘备的胸襟,所以才敢这么干的。
您看,从程昱到孙乾,当谋士不是出主意就够了,还更要懂人情世故,懂人情世故的未必都是好谋士,但是不懂的,一定不是。
孙乾到河北之后,没有直接求见袁绍,而是先去见了田丰。
为什么选择田丰呢?
因为田丰是袁绍阵营的理智派,他是不主张和曹操现在动手的。
既然要合作,一定优先选择有理智的人。
容易冲动的人,也更容易冲动反悔。
田丰了解了情况之后,带着孙乾来见袁绍。
看到袁绍之后,田丰都傻了。
几天不见,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
田丰就很纳闷:今日主公何故如此?
袁绍的回答,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我将死矣!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袁绍不想活了呢?
袁绍介绍:吾生五子,惟最幼者极快吾意;今患疥疮,命已垂绝。
他现在心理全是小儿子的安危,对别的事情,一点兴趣都没有。
用现在的话说,袁绍抑郁了。
田丰听得头皮发麻,就这,就为了这。
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他直入主题:今曹操东征刘玄德,许昌空虚,若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此不易得之机会也,惟明公裁之。
从这里不难看出,田丰的情商不高。
无论怎么说,你也得先安慰一下袁绍,怎么可以当没听见呢?
是袁绍的儿子重要,还是天下重要呢?
当然是儿子重要了,儿子都没有了还要什么天下。
这么比起来,曹操就是无情。
对于杀死长子的张绣,人家曹操什么态度?
小事,既往不咎。
更别说,人家老刘后文还亲自摔儿子。
无论对女人还是对儿子,老曹和老刘还真是天生一对!
扯远了,袁绍听完田丰的话,他的表态是:吾亦知此最好,奈我心中恍惚,恐有不利。
田丰就不明白了:何恍惚之有?
袁绍就开始讲封建迷信了:五子中惟此子生得最异,倘有疏虞,吾命休矣。
翻译过来就是,他儿子的安危,关系着他的性命和他事业的前途。
咱也不知道,他这套理论是怎么来的。
总之一句话,儿子生病是大凶之兆,发兵是不可能发兵的。
当场还把孙乾给撵走了:汝回见玄德,可言其故。倘有不如意,可来相投,吾自有相助之处。
救刘备是不行的,但是刘备要是找工作,我的大门永远向他敞开。
哥,这里管吃管住工资还高。
田丰气的七窍生烟,三尸神跳,以杖击地: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
田丰认为错失了这次机会,袁绍就完了。
可是他毫无办法,只有跌足长叹而已。
没有袁绍的救兵,刘备该如何对付曹操呢?
袁绍就真的那么蠢,因为儿子错失机会吗?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2:39 , Processed in 0.0904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