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回复: 0

大话三国143:谈判专家张辽,为什么能说服关羽降操?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刘备跑了,张飞丢了,就剩关羽守下邳。
关羽作为黄金单身汉,现在最缺的就是一个新老板。
曹操放眼望去,我不上谁上。
可爱情是双向奔赴,自己单相思可成不了事。
程昱献计,分两步。
第一步,差【chai1】刘备手下投降之兵,入下邳,见关公,只说是逃回的,埋伏在城中做内应。
第二步,把关羽诱入他处,再用精兵截其归路,然后再由张辽进行说服。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逼入绝境之后,劝降关羽更容易呢?
这就是人性的致命弱点,贪生。
但凡有一丝活路,就没有人愿意选死路。
而且,关羽在城内死守,攻城的难度极大。
关羽一定抱着等待救援的希望,有希望他就不会投降。
问题就来了,如何骗关羽出城呢?
一个字就是骂。
次日,夏侯惇领兵五千兵先是搦战。
关公不出,然后夏侯惇就派人开骂。
就骂了这一次,关公大怒,就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惇交战。
咱们一直说,二爷的脾气暴,他是一丁点委屈都受不得。
战了十几个回合,夏侯惇拨马就走,关公就追。
夏侯惇且战且走,吊着关二爷追了有二十多里,成功钻进了曹军的包围圈。
二爷这才发现不对,正要退回下邳。
只听一声炮响,左边徐晃,右边许褚,两队人马截住去路。
关公欲要夺路而走,曹军早已埋伏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
只好硬着头皮和徐晃、许褚交战。
好不容易杀退二人,夏侯惇又来拦截。
一直作战到日落,二爷无路可归。
只好带兵上了一座土山,稍作歇息。
曹军将土山团团包围。
于此同时,之前诈降的兵卒偷开城门,曹军杀入城中,占领下邳,只教举火扰乱关公之心。
关二爷在山上,看着下邳城中火光冲天。
别提他多难受了。
想当初,吕布偷袭徐州,张飞跑路,把刘备一家老小扔到城里,关羽横加指责。
万万没想到,同样的剧情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二爷决定拼了,连夜几番往山下冲,却都被乱箭射回。
捱到天明,准备再次突围。
忽然一人跑马上山,不说你也知道,来人正是张辽。
他俩下面的对话,咱们需要仔细研究。
首先关羽问道:文远欲来相敌耶?
叫文远,说明他把张辽当朋友。
既然他把张辽当朋友,就应该知道曹操派熟人来,大概是招降的。
他应该说:文远你是来劝降的吗?
可为什么二爷却说相敌呢?
恰恰说明二爷的脑子就没有投降二字。
张辽摇头:非也。想故人旧日之情,特来相见。
然后弃刀下马,与关公叙礼毕,坐于山顶。
山上是杀红眼的士兵,山下是曹操的千军万马,再加上初升的太阳,绝望中有希望,多有画面感。
面对红日,关羽又问:文远莫非说【shui4】关某乎?
二爷刚才杀红眼了,冷静下来后,他猜出了张辽的来意。
可是张辽还是摇头:不然。昔日蒙兄救弟,今日弟安得不救兄?
注意,张辽开始偷换概念了,把劝降的工作,变成了报恩。
相应的,投降就变成了接受报恩。这样是不是好接受多了。
张辽能偷,关羽也能偷。
然则文远将欲助我乎?
二爷把报恩又换成了相助。
张辽摇头:亦非也。
关羽就生气了:既不助我,来此何干?
您看,二爷已经准备翻脸了,这时候非常考验张辽的应变能力。
张辽道:玄德不知存亡,翼德未知生死。昨夜曹公已破下邳,军民尽无伤害,差人护卫玄德家眷,不许惊忧。如此相待,弟特来报兄。
张辽来干吗呢?来报信的。
您说绝不绝,他不说关羽该怎么做,而是告诉关羽现在的客观情况,首先让他对曹操建立起一个良好印象。
尽管如此,二爷也生气了:此言特说【shui4】我也。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
你换个马甲,我就不知道你想干什么吗?
张辽大笑: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乎?
这句话是俩人谈话的转折点,从这里开始,张辽就彻底的掌握了主动权。
只因他把握住了关羽的最大软肋,那就是好面子。
关公一下就上钩了,满肚子的疑问: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
然后张辽就提出了著名的关公三罪。
第一罪,对不起刘备,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
第二罪,还是对不起刘备,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
第三罪,对不起自己,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
此时此刻,关羽死了,就是背盟,背信,背刘备,背嫂子,背自己,背国家。
四个字总结起来就是:背信弃义。
关公的忠贞之心,被张辽说的是一文不值。
更可气的是,每一条都那么有道理,二爷居然无法反驳。
谁能想到,武将张辽这么会聊天呢?
其实这并不奇怪,张辽可是换过很多次老板的人。
他总要把自己反复跳槽的行为给合理化。
这套活着就是为了苍生的理论,他早就研究透透的了。
在专家面前,关羽也不得不服。
二爷沉吟道:你说我有三罪,欲我如何?
二爷服软了,让张辽给自己指条出路。
张辽这才说出使命: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
注意关键词,是且,且就是暂且,不是永久,投降的难度进一步降低。
然后张辽又针对三罪说,提出了三便论。
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
凭借三罪说和三便论,张辽绝对是三国第一投降理论专家。
但是关二爷是谁?
三国忠义界的领袖。
在理论层面上,绝对不输张辽。
于是他针对性的提出了三约。
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xiang2】。
三约的核心理念就是:降汉不降曹和身在曹营心在汉。
现在皮球踢给了曹操,老曹能接受吗?
第一条,降【xiang2】汉不降曹。
对于老曹来说就是文字游戏:吾为汉相,汉即吾也。
没问题。
第二条,发工资和保护刘备老婆。
花钱就能办的事,这个也容易。
不但要给,还要加倍。
可是第三条,关羽准备随时去找刘备。
老曹就摇头了: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
张辽知道,关羽是不可能让步的,他只能做曹操的工作。
丞相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豫让为了给主公智瑶报仇,不惜改名毁容。三番五次刺杀赵襄子,可以说忠心日月可鉴。
赵襄子就问他为什么这么执着?
豫让说: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总之,不是赵襄子死,就是自己亡。
赵襄子十分佩服,就决定成全他。
还留下了斩衣三跃的成语。
毫不客气的说豫让就是一个名言制造机。
豫让借赵襄子的衣服,来击杀,完成夙愿。
您肯定就说了,关羽是豫让,他铁定跟着刘备呀。
但是,您要知道,豫让之前还有两个老板,还都被智瑶给杀了。
可为什么豫让没有为前任老板报仇呢?
因为智瑶对他更好。
只要曹操比刘备更爱关羽,关羽是完全可以争取过来的。
张辽给曹操坚定信念: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
立刻点燃了曹操的希望之火,当即表态:文远之言甚当,吾愿从此三事。
张辽立刻上山向关羽回报好消息。
可是关羽却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条件。
那么这个条件是什么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3:41 , Processed in 0.08407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