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回复: 0

大话三国170:为什么提正确意见的田丰必须死?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回说到,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
趁他病,要他命,曹操整顿军马,一路追袭。
袁绍穿着单衣,带八百骑兵,一路狂奔到黎阳北岸,才找到自己的部队。
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
袁绍说了前后经过,蒋义渠想方设法召集离散士卒。
逃散的士兵很快就聚集到一起。
于是袁绍军势复振,商议撤回冀州休整。
行军途中,夜宿荒山。
袁绍在军帐中听到远远有哭声,就悄摸的跑过去听墙角。
怎么个事呢?
原来败军相聚,在那相互比惨呢。
这个说我打败仗后丧兄失弟,那个说我父死子亡,情到深处,各各捶胸大哭。
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若听田丰之言,我等怎遭此祸!
袁绍后悔莫及:吾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
袁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按说应该把田丰从监狱里放出来重新启用,闹不好还能反败为胜。
但剧情并不是这么演的。
次日,谋士逢纪带兵来接应。
袁绍就对逢纪说: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吾今归去,羞见此人。
正所谓听话听音,袁绍什么意思呢?
很明白了,他不想见田丰,让逢纪想主意。
可怎么不见呢?
把他宰了不就行了?
逢纪的脑回路多发达啊,立马领悟: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
袁绍大怒: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
立刻派使者先回冀州狱中杀田丰。
这里您要注意,不是逢纪打小报告害死了田丰。
而是袁绍想杀,逢纪给找了个罪名罢了!
不然您想,如果袁绍想放,昨天晚上他就该下令放人,绝不应该问和田丰不和的逢纪。
那么问题来了,田丰为什么必须死呢?
第一、肯定是袁绍的胸襟狭小。
第二、是权力的排他性所决定的。
田丰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在袁绍阵营就成了一个权威。
你说他再提意见,你听还是不听,不听有官渡之战在前,听袁绍又不甘心。
君臣根本就无法相处。
所以,田丰必须死。
而田丰也是有这个觉悟的。
话说,田丰在狱中,狱吏跑过来想他贺喜。
田丰摇头:你假酒喝多了啊?我哪来的喜事?
狱吏告诉他:袁将军大败而回,您一定会被重用的!
田丰苦笑: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狱吏还不信。
就在此时,袁绍的使者就带着宝剑来了。
传袁绍命,取田丰之首。
看着大惊的狱卒,田丰说道:吾固知必死也。
狱吏全都泪流满面,却又无可奈何。
田丰死前留下遗言: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田丰给自己这辈子的判词是:无智蠢才,死了活该。
对袁绍是彻底的绝望了!
随即,自刎于狱中。
田丰之死留给后世一个血泪教训。
那就是,跟对老板有多重【zhong4】要。
后人有诗曰: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
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田丰死了,袁绍以为自己的脸又找回来了。
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脸却丢的更大了。
冀州城无人不为田丰之死感到惋惜。
这是对袁绍多年塑造起来的伟光正形象的重大打击。
袁绍回到冀州之后,他不思复仇,而是沉溺于失败之中无法自拔,心烦意乱,不理政事。
老袁的精神状态,非常敏锐的被老婆刘氏察觉。
老头子估计要完,必须得赶紧把自己的儿子扶上马。
积极踊跃的劝袁绍立嗣。
这里咱们介绍一下袁绍的家庭情况。
袁绍一共有三子:长子袁谭,出守青州,就是迎接过刘备的那位;次子袁熙,出守幽州,他的媳妇就是著名美女甄宓【fu2】;三子袁尚,没有出守,一直被袁绍带在身边,官渡之战,陪老父亲一起跑路。
袁谭和袁尚都是刘氏所生。
但是天下的父母都爱最小的。
刘氏希望袁绍立袁尚为接班人。
袁尚生得是形貌俊伟,不但风流倜傥还帅气威猛。
袁绍也非常喜欢他。
但是立嗣不是老袁的家事,更是整个冀州割据集团的公事。
所以袁绍召集审配、逢纪、辛评、郭图四人商议。
众所周知,袁绍手下都谋士就喜欢站队,打仗要站队,选继承人就更得旗帜鲜明的站队了。
审配和逢纪不出意外的跟着袁绍的喜好走,站最受宠的袁尚;而辛评和郭图俩人比较有原则,站长子袁谭;四人分为两班,各为其主互相撕逼。
袁绍本人是啥意思呢?
“现在冀州的局势紧张,我得赶紧挑个儿子接班,以备不时之需:大儿子袁谭,为人性格刚强,喜欢杀戮;次子袁熙,为人柔弱怯懦,成不了大事;三儿子袁尚,有英雄之表,礼贤敬士,吾欲立之。公等之意若何?”
袁绍这话的偏向性非常明显。
前两个都是缺点,唯独老三全是优点。
而且,还特别说明袁谭喜欢杀戮,而袁尚礼贤敬士。
这分明就是暗示下属。
跟着袁谭,没有好果子。
跟着袁尚,前途大大的。
无论袁谭多优秀,袁绍多有道理,他这都是废长立幼,《三国演义》故事的导火索就是汉桓帝废长立幼,历史教训太多了。
郭图这个人不像田丰那么刚,没有直接反对。
而是建议袁绍搁置争议、日后再议。
理由有二:第一、袁谭长子,而且在外领兵。主公若废长立幼,这就是没事找事。
第二、如今威稍挫,敌兵压境,决不能再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
总之先解决曹操再说。
袁绍踌躇未决。
袁绍又陷入了自己的精神内耗之中。
他总是做一些,从理性上讲可能不对,但是从感性上他又很想做的事。
这个病,还越老越严重了。
那么他又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3:53 , Processed in 0.0906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