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回复: 0

大话三国279:诸葛亮如何劝马超投降?三国中被低估的人物李恢?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回说到,马超大战张飞,三轮不分胜负,一下子就抓住了诸葛亮和刘备的心。诸葛亮特地来到前线收服马超。
刘备听到这话哈喇子都流下来了:我甚爱之,惦记他好久了,那怎么才能搞到手呢?
方法诸葛亮早就在路上想好了。
张鲁最大的软肋谋士杨松,咱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叫松的都有弯弯绕,张松出卖刘璋就够了,这个杨松更是不同凡响,爱钱如命,极贪贿赂。
诸葛亮让刘备派人用钱结收买杨松,让他上书打马超的小报告。
通过他告诉张鲁,自己打西川是为了替他报杀母之仇。事成之后,保他为汉宁王。
只要他让马超撤兵,咱们的机会就来了。
刘备当即修书,派遣孙乾为大使去见杨松。
杨松前脚收了刘璋送的钱,这会刘备又来了,他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爽的不要不要的。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他立刻去见张鲁。
张鲁他又不傻:“刘备也就是一个左将军,有什么资格保我为汉宁王呢?“杨松就说:“可他是大汉的皇叔啊,他保你正合适。”
然后张鲁就信了,派人叫马超罢兵。
你肯定说这个逻辑是不是有问题呀?这个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张鲁实力太弱小,前方马超和张飞,俩人不分胜负,让张鲁不得不承认自己可能干不过刘备的事实,他肯定是完不成刘璋给的任务了,那所谓的二十个州,只能在梦中出现,毕竟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
但是马超却把使臣给赶了回来:不成功,不可退兵。
张鲁又派人去,马超又是不回。
一连三次被拒,您说张鲁现在是什么心情呀?
杨松让张鲁看清现实:马超这个人啊,从来都不讲诚信,他可能要造反。
同时派人散步谣言:马超根本就是要利用汉中,为自己夺取西川,好为父报仇。
他根本就不想给张鲁打工,他还是想自己创业。
张鲁立刻向杨松问计。
之前在张鲁嫁女儿这个事情上,他们家就已经得罪了马超,这次他必须得把握住机会。
于是他就除了一个损招,马超不退兵也行,但是一个月的期限,这一个月要办三件事,办成了有赏,办不成必杀!
哪三件呢?
一要取西川,二要刘璋脑袋,三要退荆州兵。
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马超只好退兵。
但是杨松又散布流言:马超回来肯定没有好心,他肯定要造反。
张鲁下令弟弟张卫坚守隘口,不放马超兵入。
马超进退不得,无计可施。
诸葛亮看机会来了,主动请缨,要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劝马超投降。
刘备死活不让他去:凤雏死了,我绝对不能让悲剧重演。
就在这个时候,赵云推荐了一个人来,他就是前文苦劝刘璋的李恢。
刘备就很好奇:是什么让你发生这么大的转变?你是怎么开窍的呢?
李恢就为自己辩解:首先、我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谁不想有光辉灿烂的前途呢?
第二、我之前规劝刘璋已经用心了,他不听就知道他肯定完蛋,不是我不忠心,是老板太不中用。
第三、将军仁德布于蜀中,我知道你肯定会成功,所以来投降。
一句话总结,我只站赢的这一方。
李恢来了就得表忠心,纳投名状,不然那你不能白来呀。
他也知道马超在进退两难之迹,刚好他和马超有一面之交,愿意去劝马超投降。
想什么来什么,正缺这么一个人。
诸葛亮让李恢先把劝说马超的词儿说一遍,万一劝说不成把马超给逼急了怎么办?
听完之后诸葛亮大喜,这就是我要说的台词,立刻派李恢出发。
那么李恢到底说了什么台词呢?
话说马超听说李恢来了,就已经知道了他此行的目的,预先安排二十个刀斧手,只要一声令下,就要把李恢砍为肉酱!
李恢昂然而入。
马超坐在中间,呵斥李恢:你来干什么?
李恢倒是坦白:我是来做说客的。
马超告诉他:我匣中宝剑新磨。你先说说看,要是说不通,你今天就得试剑!
这个时候就考验李恢的水平了,人家给他下马威,他应该怎么办?
自然是要掌握主动权的,你吓唬我,我更得吓唬你!
做外交工作,千万不能怂,你怂了对方就一定会加码。
李恢哈哈大笑:将军之祸不远矣!你的这把剑不能试我的头,而是要先试你自己的。
就凭这个胆量,马超就知道对方不是普通人。
这里我们要讲一个社会现象,就是老实人总被欺负,你越是妥协,越是利益受损,主席在《矛盾论》中做了高度总结: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马超自然要问自己有什么祸?
李恢开始说他给诸葛亮讲的太次了。
这段被诸葛亮认可的台词到底妙在哪里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他首先讲了两个大道理。
第一个、越国的西施就算再怎么骂也不能遮挡她的美貌;齐国的无盐女就算是最会夸的人也不能掩盖他的丑陋。
言外之意就是一个人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藏不住的,早晚都要暴露出来。
第二个,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这里两个道理合在一起说的就是马超的处境。
马超的的优秀是藏不住的,因为他太优秀,物极必反,所以他总是倒霉。
那么有多倒霉呢?
父亲被曹操所杀,妻子儿子被灭门。
前有,渭桥之败,丢掉西凉。
后有,冀城之失,丢掉陇西。
现在,四海之下,难以容身。
前不能救刘璋而退荆州之兵,后不能制杨松而见张鲁之面。
现在是他人生的关键时刻,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有什么面目再存活于世呢?
李恢说的还是很客气的,说马超自杀,而不说被别人所杀,充分考虑了马超的自尊心。
句句都说到了马超心坎儿里了,立刻向李恢求教。
李恢又给了马超一个下马威:求教就得有个求教的态度,干嘛埋伏刀斧手呢?
李恢是真的要赶走刀斧手吗?
当然不是了,投降这种事情要保密才行,留这么多人在场,这不是找死吗?
马超就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层。
叱退刀斧手之后,李恢直入主题:你看我都愿意弃刘璋归刘备。你和我又不同,你爹和刘备就有约定一块儿讨贼,你投奔刘备一点儿都不丢人,可以说毫无压力。
马超大喜,为表诚心,把杨柏叫入,一剑斩之。
带着他的脑袋做投名状,和李恢一起来见刘备。
李恢这事干的太漂亮了,戏份虽然不多,但是他的聪明绝对是一流的。
他既做到了对刘璋的忠诚,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抉择,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他格外的重要,他在蜀汉做到了庲降都督,相当于总后勤部长,而且在正史中他战功很多,是个多面手。
但是您发现这段故事中有个很大的漏洞了吗?
既然杨松要害死马超,为什么他的弟弟杨柏还在呢?他这不是间接的逼死兄弟吗?
正史上,根本就没有马超攻打葭萌关这事。
此时的马超也已经不在汉中,他投靠张鲁之后,招来杨柏等人的嫉恨,马超害怕逃走。
前途迷茫之下,他主动写信给刘备求职,然后刘备派遣李恢前来招募。
《三国演义》对这段故事做了大量的改编,精彩是精彩,看起来很爽,但可惜不是史实了。
这里做个广告,如果大家想了解真正的三国人物,我们会做一个专题,给大家一一介绍。
那么马超加入刘备阵营,会对时局带来怎样的改变?刘璋结局又是如何呢?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3:52 , Processed in 0.3042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