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回复: 0

大话三国322:张飞之死,如何评价张飞的一生?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刘备决定伐吴,让张飞回到阆中准备兵马。
张飞就开始作死了,完全不考虑军队的现实情况。
下令三日之内要准备好白旗白甲,挂孝伐吴。
后勤负责人范疆和张达,脑袋懵懵的,立刻去见张飞:这不可能办到啊,你宽限点时间。
张飞大怒:我着急报仇,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们,你们敢违我将令?
命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鞭打五十,打完之后还指着骂:必须办完,违了期限我就砍你俩的脑袋。
这俩人被打得满口是血,回去就商量了:事情肯定办不完,我们死定了。
张达咬咬牙:不是他死,就是我亡,干脆我们先下手为强。
俩人狠狠心就决定赌一把。
咱们说张飞在帐中,神思昏乱,心惊肉颤,这坐卧不宁,就问部将是什么原因?
部将就说,你这是想哥哥想太重了,喝酒就不烦了。
张飞又喝醉了卧在帐中。
当天晚上范张二人听说张飞醉了,就带着短刀,谎称有机密事汇报,来到床前只见张飞睁着眼睛,胡须直立,二人不敢动手,就准备走,忽然听见鼻息如雷,这才知道三爷睁着眼睛睡觉,就以短刀刺入张飞的腹部,张飞大叫一声当场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后人有诗回忆张飞的一生: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这就是张飞之死,典型的性格决定命运。
那么为什么张飞喜欢暴打士兵呢?
想来这应该是他解压的一种手段,他没有刘备、关羽那样一颗庞大的心脏,他背负不住自己沉重的担子,所以他走上了另一条路。
话说这二人砍了张飞的首级,连夜投奔东吴。
次日,军中发现张飞脑袋丢了,去追早已不见人影。
张飞的部将吴班就成了临时总司令。
一面去汇报刘备,一面让张飞的长子张苞给父亲收尸。
话说刘备已经准备出兵,大小官僚随诸葛亮十里相送。
诸葛亮回到成都后,怏怏不乐,对着众官委屈的说到:法孝直若在,必能拦住刘备。
诸葛亮很伤心,他意识到自己和刘备是君臣,不是兄弟。
而法正和刘备却混到了兄弟之情,自己始终不是刘备的家里人。
再说,刘备当夜心惊肉颤睡不着觉,出帐仰望天文,只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
刘备连夜派人去询问诸葛亮?
诸葛亮回复:肯定要死一员大将,三日之内必有惊报。
于是刘备按兵不动。
果然消息传来,张飞已死。
就在这个时候吴班的信到了,刘备不用看信,就知道三弟没了,打开一看果然如此。
刘备放声大哭,昏倒在地。
老刘这段日子是人过的日子吗,噩耗接着一个又一个。
众官赶紧把他救醒。
第二天张苞就来了,刘备看到侄子,倍加伤心,水米不进。
群臣苦劝:你还想为俩弟弟报仇吧?要报仇就得吃饭。
刘备这才吃点东西,问张苞:你愿意和吴班引本部军马做先锋为父报仇吗?
无父无犬子,张苞表态:为国为父,万死不辞!
刘备正要张苞起兵,关兴又来了。
刘备看到两个侄子想起了二弟三弟,放声大哭。
刘备悲伤的说道:想当初我和关张结义誓同生死,现在我当天子了,两个弟弟却没了,他们和我一起共患难,但是无法共享福,看到两个侄子如何不断肠呢?
边说边哭,众官让张苞和关兴赶紧走,让老刘赶紧歇会儿。
与此同时,侍臣劝刘备:您都六十了,不能太伤心。
刘备又立誓了。二弟俱亡,我怎可独生!
说罢以头顿地而哭。
《三国演义》中,在描述蜀国的时候,尤其侧重一个情字。
所以读《三国演义》尊刘,也是因为这个情字。
说刘备虚伪就是不信这个情字。
那么您说刘备的情是真是假呢?小宝相信是真的。
如果你真的去代入刘备的一生,代入一个战士,代入一路奋斗的艰辛,就不会怀疑这份真情。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代入,毕竟时代变了,经济利益主导一切,西方个人思想广泛传播的今天,让一颗自私的脑袋去理解兄弟,确是也是难为他们了。
刘备这天天哭,也不是个事。
众官商议:天子如此烦恼,如何解劝呢?
马良也说:带兵打仗,他每天哭这也太不吉利了。
陈震就出了个点子:青城山之西有一个高人叫李意,据说300多岁,被称为当世的神仙,能够知人的吉凶。不如让天子找他来问问吉凶,没准能开解一下。
刘备就派陈震去请这位神仙。
陈震到青城山下,只见此地,叫青云隐隐,锐气非凡,一看就有高人居住。
随后一个小孩就出来迎接:您肯定是陈孝起了。
原来这位李意早就预判了一切。
陈震宣读刘备的诏书。
李意以年纪大了,拒绝前往。
但是陈震坚持邀请:你能不去吗?你仔细考虑考虑。
李意没奈何来见刘备。
刘备见李意鹤发童颜,碧眼方瞳,双目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长相非凡。
就问他:我要为二弟报仇,希望仙翁赐教。
李意摇头:这是天数,我不知道。
刘备再三询问,李意当场就出了一道哑谜。
他要纸笔画了兵马器械四十余张,画好之后又一张一张撕碎。
然后又画了一个人卧在地上,旁边一个人掘土埋葬,上面写一个白字。
最后告辞而去。
刘备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什么吉兆,当着众臣说道:这是个疯老头,不要信他。
下令把画全给烧了。
《三国演义》写这段就是预示后来的火烧连营七百里和白帝城托孤。
暗示明明刘备已经预知不利,但还是一条道跑到黑,暗示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与此同时,张苞入奏:吴班的军马已到,自己要当先锋。
刘备刚要任命,关兴站出来反对:先锋是我的。
俩人当场争了起来,刘备让这俩人当场比试武艺,谁赢了就归谁。
张苞百步之外立一面旗,旗上面画一个红心,连射三箭,皆中红心。
关兴不服,射红心有什么了不起啊?
正好头上一行雁过,关兴就说:我射飞雁第三只。
一箭射去,果然射中,文武官员尽皆喝彩。
张苞大怒,拿起父亲的丈八蛇矛就要和关兴动武。
俩人正要交锋,刘备怒斥:休得无礼,朕和你们父亲是异姓之交,亲如骨肉,你二人也是兄弟,应当同心协力为父报仇,怎么可以手足相残?
刘备做主,让二人结拜为兄弟,张苞比关兴大一岁,张苞是大哥,二人折箭为誓,永相救护。
刘备下令让吴班为先锋,张苞和关兴两人护驾。
为什么这么安排呢?
因为正史上,他俩确是不是先锋,而且戏份很少。
《三国演义》为了剧情增加了一大堆的戏份,就是为了表达理想的传承,和英雄的凋零。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作为大伯的刘备,自然想要保护自己兄弟的后人,自己的兄弟死了,不能让人家儿子也没了。
一切准备就绪,刘备七十万大军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杀奔吴国。
咱们再说范疆、张达,他俩带着张飞的脑袋投奔孙权,孙权收了二人。
随后召集百官开会:刘备即了帝位,带七十万人组团来揍我,如之奈何?
百官尽皆失色,面面相觑。
这次的敌人可不一样。
刘备是为报私仇来的,两眼冒血,战斗意志非常惊人。
而且之前曹操的劣势,刘备全没有。
曹操来的时候,咱这还有周瑜,现在吕蒙刚死,魏国又虎视眈眈,还真是一个绝境关键时刻,诸葛瑾站了出来:我去游说刘备,以利害说【shui4】之,让两国相和,讨伐曹丕之罪。
孙权大喜,派诸葛瑾为使,来劝刘备罢兵。
正是:两国相争通使命,一言解难赖行人。
那么诸葛瑾能否办成此事,能不能说服刘备呢?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2:28 , Processed in 0.0830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