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回复: 0

大话三国355: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司马懿兵出长安,终于到了他和诸葛亮两人对战的时间了。
他先到长安和张郃汇合,令张郃为先锋,随后带10万人马到渭水之南下寨。
郭淮、孙礼前来向司马懿汇报蜀军的情况。
得知蜀军并未出战的消息后,司马懿眼珠一转,他就明白了。
蜀军原来肯定要速战速决,现在没有动静,肯定是偷袭陇西。
郭淮也猛然想到,各郡都十分太平,唯有武都【du1】、阴平二处,没有讯息。
司马懿灵机一动,自己正面和诸葛亮叫阵,让郭淮、孙礼二人走小路,绕道蜀兵之后去救武都、阴平。
他俩走到半路,就得知武都、阴平已经被占领的消息,正要准备退兵,忽然一声炮响,诸葛亮坐着四轮车从他们后面出现。
原来诸葛亮也预判了司马懿的预判。
这老小子表面叫阵,肯定派人偷袭自己的后方。所以在此等候多时。
郭淮和孙礼被蜀军团团包围,弃马爬山而逃。张苞立功心结,骑马去追,一不小心掉入山涧,摔成重伤,被送回成都养病,从此退出了战场。
话说郭淮、孙礼逃命来见司马懿:不是我们太弱,都是敌人太狡猾。
司马懿受到过诸葛亮的伤害,所以很能理解他们。
这不是你们的错,都怪我,谁叫孔明智在我。
让二人回去接着把守雍郿二城。
并表示他自有破敌之策。
那么司马懿有什么高招?
他预判诸葛亮肯定不在军中而在武都【du1】、阴平安抚百姓,让张郃各带1万精兵再去抄蜀兵的后路,准备前后夹击,趁机夺了蜀寨。
话说张郃领走不到三十里,就看见有数百辆草车截路,一看蜀军早有准备,刚要调头。
一声鼓响,蜀军伏兵四出,把二人围在当中。诸葛亮在山头大喊:我预判了司马懿的预判,你们中了我的计了,你二人是无名下将,我不杀,赶紧下马投降。
张郃当时就不干了,谁是下将?我明明是上将好不好?
指着诸葛亮回骂:你个山野村夫,怎么敢说这样的大话?等我抓住你碎尸万段。
说罢挺枪纵马,要杀上山来。
张郃就是做梦,山上一阵箭雨。
张郃不能上山,只好冲出重围。
但是大将戴琳可没有他那么勇,被困在阵中。
张郃杀回去救出戴琳。
诸葛亮看到张郃如此勇猛,就动了杀心。
若留下此人,必为蜀中之害。吾当除之。
那么诸葛亮打算怎么杀死张郃呢?
咱们先挖个坑。
司马懿还在前面布阵,等来了张郃大败。
不是我们不努力,都是敌人太狡猾。
司马懿大惊,忍不住又给诸葛亮点赞。
孔明真神人。
随即下令全军撤退,坚守不出。
这让诸葛亮很烦,和对方打成阵地战,僵持的局面对蜀军是不利的。
于是派魏延连日挑战,一连半个月,司马懿是铁了心做一只千年缩头老乌龟。
诸葛亮正在忧虑,刘禅【shan4】传旨恢复诸葛亮的丞相之职。
诸葛亮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坚持不受。
负责传旨的费祎就劝他:你不当我也没法跟天子交差,你不做不就寒了将士们的心吗?
诸葛亮才勉强接受。
从这里不难看出,刘禅【shan4】还是很有高超的管理才能的,知道该什么时候鼓励下属,诸葛亮可以不要,但是你不能不给。
其实做多大的官,对诸葛亮完全没有意义,他现在只想引诱司马懿作。
那就只能忽悠司马懿了。
传令拔寨而起。
司马懿得到消息,张郃主张追击。
但是司马懿让他冷静,去年丰收,今年又是收麦的季节,他绝对不缺粮草,他没有退兵的道理,这绝对是诱敌。
很快又得到消息,诸葛亮只是撤退三十里。
过了15天之后没有任何音讯,蜀军没有任何动静,蜀军又退30里。
张郃忍不住了:再不追他可就跑了,无论如何他都要去决一死战。如果失败,甘当军令。
司马懿拦不住,同时他也担心诸葛亮是真的撤退,错失战机。
于是让张郃带3万精兵追击。
嘱咐他,一定要在中途休息,养精蓄锐,第二天再和蜀军决战。
自己率【shuai4】5000人,随后增援,为防万一,剩下的守在大寨,防止诸葛亮突袭。
最终司马懿还是上了当。
话说诸葛亮得到消息,召集众将开会:现在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截断魏军,非智勇之将不能胜任。
那么谁是智勇之将?
诸葛亮就眼睛盯着魏延,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魏延主动报名,但是魏延低头不语。
那么魏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吗?他是害怕吗?
不是,他是心里不爽。
您看诸葛亮给他派的活,都没有让他建功立业,子午谷之谋也不听他的,他对诸葛亮早就有意见了,所以他今天不想出力。
他不想去,机会就被别人抓走了。
王平主动请战,并且愿立军令状。
诸葛亮很感动,当众表扬:王平真是忠臣也,但是王平的能力显然不够,还需要一人同去。张翼又站了出来,拿自己的脑袋担保。
于是诸葛亮让二人各带一万精兵在山谷埋伏,先放张郃过去,然后从背后掩杀。司马懿的后续杀到之后,俩人再分头阻击。
诸葛亮嘱咐他俩无论面对多大的苦难,都要坚持到底,为更大的胜利争取时间。
总之拖延时间越久,我们距离胜利就越近。
话说张郃带兵前进,首先遇到了马忠、张嶷、吴懿、吴班4人的拦截。
蜀兵且战且退,张郃一口气追击二十余里。
张郃就没有听司马懿的话,中途休息。
此时天气炎热,走到五十里的时候,魏兵就体力不支。
诸葛亮在山上把红旗一招,关兴杀出。
同时王平、张翼又从背后杀出截断后路。
张郃真是勇,死战不退。
给士兵鼓舞士气:建功立业就在今天,不决一死战更待何时?
关键时刻司马懿带精兵杀到,把王平、张翼围在核心。
张翼为了鼓舞士气高喊:丞相真神人也,我们被包围,都在丞相的计划之中,坚持到底,胜利在望。
蜀魏两军都豁出性命,两头死战。
而在不远的山头上,姜维和廖化看着这一切,他们看到蜀军不利,打开了诸葛亮留给他们的锦囊。
锦囊上写的什么呢?
让他俩偷袭司马懿的大营,司马懿必然后退。
和诸葛亮预料的一样,司马懿特别担心蜀军偷袭,不停的询问大营的状况,很快就得到了姜维、廖化分两路偷袭的消息。
司马懿立刻下令撤退。
兵败如山倒,张郃也像泄了气的皮球,望小路而逃,蜀军大胜。
司马懿刚回到大营,蜀兵却早已消失不见,他又被诸葛亮忽悠了,有气没处撒,就指责诸将。
你们不懂兵法,只想打仗才导致今天的失败。总之都怪你,都是你们的错。
以后切不可妄动,跟着我一起学做缩头乌龟,乌龟不可耻,失败才可耻。
诸葛亮胜利的同时,也收到了一条噩耗,张苞病死。
在《三国演义》中张苞是蜀二代中一等一的人才,和正史中的形象大大不同。
张苞之死对诸葛亮的打击太大,本来人才就不够,现在又少了一员大将。
诸葛亮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厥在地。
自此卧床不起。
后人有诗叹曰: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诸葛亮卧床十天,身体不见好转。
不得不决定退兵,传令当晚暗地拔寨,切勿走漏消息。
诸葛亮的情报保密工作确实做得好,5天之后,司马懿才得知消息。
司马懿忍不住又给诸葛亮点赞: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我不能及也。
自己也班师回朝。
诸葛亮把大兵囤在汉中,自己回成都养兵,刘禅【shan4】亲自前来慰问,命御医治疗。
很快诸葛亮的病好了,同时另一边曹真的病也好了。
他主动上表请战,要和司马懿一同带兵消灭蜀国。
曹睿找刘晔商议。
咱们说过刘晔是三国后期著名的战略家。
他也认为应该趁机出兵伐蜀。
俩人开完会,刘晔回家,大臣们就来试探:是不是真的要去伐蜀。
刘晔摇头,根本没有这回事儿,打蜀国不可能的。
离开刘家之后,有一个叫杨暨的就去见曹睿,打刘晔的小报告:他是个两面派,当面背后说的不一样。
曹睿立刻召见刘晔,质问他为什么前后表态不一致?
刘晔说到:经过我深思熟虑确实不可伐。
等在旁边围观的杨暨走后。
刘晔手把手的教曹睿做皇帝。
伐蜀是国家大事,怎么可以轻易泄露?兵者诡道也,保密工作是一等一的头等大事。
曹睿恍然大悟,自此对刘烨刮目相看。
伐蜀的策略也得到了司马懿的支持。
于是曹睿任命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jiang1】军,征西副都督,刘晔为军师,起兵40万攻打汉中。
刚好诸葛亮正在准备第三次北伐。
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派遣张嶷、王平这俩人一共带领1000兵马去陈仓抵挡。
二人都傻了,魏军40万,诈称80万,我们1000人拿什么抵抗,都不扣人家塞牙缝的。诸葛亮就安慰他俩:我也想多给点人,但是怕士卒辛苦。
这俩人当时就傻了,你怕士兵辛苦,就不怕我俩连命都丢了。
面面相觑,不敢去。
诸葛亮就给他俩打鸡血:你们赶紧去,有任何失误都不追究你们的责任。
二人哀求道:您要杀我们给我们个痛快,请不要玩弄我们。
诸葛亮大笑,给他俩吃了一颗定心丸:我夜观天象,又看了天气预报,这个月会有大雨,魏兵绝不敢冒进。我们趁着这一个月休养生息,等魏兵一退,我们以逸待劳,背后偷袭,10万可胜40万。
在确定诸葛亮开挂之后,他俩才放心大胆的带着1000人去打80万。
诸葛亮看了天气预报,司马懿也看了。
话说曹真和司马懿来到陈仓。
诸葛亮退兵之后,就把陈仓给烧了。
自己得不到的就得毁掉。
司马懿建议曹真在陈仓驻扎,等雨停再前进。天气预报还真准,雨一下就是30天,马无草料,兵无住处,死者无数,士兵怨声载道。
消息传到洛阳,曹睿设坛求晴。
可是老天爷不配合,有人求着我下雨我答应了,现在又来求晴天,玩我呢!
群臣一齐上表,建议曹睿罢兵,曹睿只好下诏退兵。
此时曹真司马懿也有退兵之心。
可是问题就来了,退兵也不容易,诸葛亮随时准备追击,怎么安全撤回呢?
于是司马懿安排两路伏兵断后。
诸葛亮得到战报,料定司马懿必提前有准备,并没有追击。
正是:魏兵纵使能埋伏,汉相原来不肯追。
他俩打了一局默契球。
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一次对决胜败如何呢?
咱们下回再说。
请看《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2:28 , Processed in 0.0835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