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回复: 0

大话鬼谷25:什么是忤合之道?忠于谁?背叛谁?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8: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这一讲,我们开始讲忤合。
讲忤合之道之前,我们要了解指定决策两个基本要点。
第一: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
换句话说,合作也好,对抗也罢,咱手里都得有把趁手的“牌”,随时准备出牌应对。
第二: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世界是个大转盘,啥事儿都在变,各有各的玩法和门道。我们得跟上这节奏,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策略。
简单说,世界上除了变化不变,永远都在变化。
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圣人是什么样做的呢?
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鬼谷子老师一总结,圣人们的日常就清晰了,五大事业,一个都不能少。
立身、是搞定温饱,这样才有力气去闯荡江湖!
御世、是改变世界,管理世界,拯救世界。
施教、是教化世人,让每个人心中充满智慧,走向光明。
扬声、是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声音响彻云霄,震撼天地。
明名、是留名千古,是要在历史的长河里刻下自己的名字,让后世子孙都记得你的光辉事迹。
这五个刚好也是一个人事业从起步到巅峰的五个阶段。
您注意,成为一名教化世人的老师,才是圣人的终极目标。
比皇帝这个名称,更伟大的是夫子。
那么,问题来了,圣人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鬼谷子曰: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圣人会根据事物的规律,天时变化,资源的多寡,先知先觉,提前布局,顺势而为。
太抽象了,太抽象了,具体怎么做呢?
鬼谷子曰:世无常贵,事无常师;世间没有永恒的高贵,事情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基于这个道理,鬼谷子曰: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翻译一下:对于朋友,圣人没有不结交的,也没有全结交的;对于意见,没有不听的,也没有全听的。
这时候,有朋友可能要问了:“这不就是墙头草,两边倒,没原则没立场吗?”
没办法,因为如果要成事,就一定会经常处在矛盾的立场之中。
这时候,就必须要用到反忤之道了,什么叫反忤呢?
第一: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
办成要办的事,实现预定的计谋,都只能服务于一个老板。
第二、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这一方的利益,不可能同时服务于两个对象。
鱼与熊掌嘛,不可兼得,两边都讨好?那只能是梦里的事儿。
第三、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
这世界,没那么多两全其美。有人笑,就一定有人哭,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要背叛自己最好的朋友,哪怕是跟穿一条裤子的哥们儿,也得狠下心来。
在《水浒传》中,宋江为了实现招安的计划,他选择了与朝廷合作,而背离了梁山好汉的初衷。
宋江的选择,充分体现了计谋的忠诚与背叛之间的无奈选择。
所以投入过多的情感,对自己总是没有益处的。
总之,在这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时间,鬼谷子认为我们应该始终处于理性的状态,以成事为目标导向,坚定不移的选择立场,果断的背叛。
这就是反忤之道。
说到底就是:忠与谁,反对谁的问题。
无论合作还是背叛,都是基于自身的利益来决定的。
这就是著名的政治格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秦末汉初,张耳与陈馀就给我们上演了一出活生生的“人性大戏”。
张耳与陈馀皆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俩人关系,打小就铁,陈馀小几岁,看张耳跟看亲爹似的,俩人好得能穿一条裤子,被时人称为“刎颈之交”。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他俩作为前朝遗老,不得不改名换姓,浪迹天涯。
这一路上,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感情是越来越铁,达到钻石级别!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张耳和陈馀此时正好在陈县,一拍即合,加入了陈胜的起义大军。
还给陈胜出了个大招儿:“哥,咱得派人去赵地,扶植六国后人,跟秦朝对着干!”
陈胜一听,有道理,就派遣将军武臣带着他俩,浩浩荡荡过了黄河。
到了赵地,他俩一番操作猛如虎,拥戴武臣成了赵王,结果乐极生悲,武臣被自家小弟李良给咔嚓了。
这时候,张耳陈馀站了出来,扶赵歇上位当新赵王。
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当丞相,一文一武,配合默契,誓要守护赵国这片天。
随着反抗暴秦的战争如火如荼,张耳和陈馀这对好基友却慢慢有了隔阂!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率军围攻巨鹿城,赵王歇和张耳被困城中。
张耳多次派人请求陈馀发兵救援,但陈馀因兵力不足而犹豫不决。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项羽的援军到达并击败秦军后,巨鹿之围得解。
此时,张耳对陈馀的见死不救深感愤怒和失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连个浪花都不带留的。
张耳与陈馀的关系彻底恶化。
项羽分封诸侯时,把张耳捧成了常山王,那叫一个风光无限;反观陈馀,就给了个侯当当。
陈馀心里那个憋屈啊,他觉得自己跟张耳并肩作战,功劳至少五五开,凭什么待遇差这么多?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偏见嘛!
一怒之下,陈馀联合了齐王田荣,赶走张耳,复立赵歇为王。
此后,两人从曾经的生死之交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
再说张耳,一看这形势不对,立马投靠了刘邦,那叫一个果断!
转眼到了公元前204年,韩信奉刘邦之命与张耳一同攻赵。
陈馀这家伙,还挺自信,看到韩信背水列阵,心里头直乐:“就这?能行?”
结果嘛,泜水河畔一战,陈馀被斩于马下,直接凉凉!
张耳则走上了人生巅峰,因功被封为赵王。
陈馀和张耳从刎颈之交到你死我活,这个过程中两人不断更换追随的对象,就是反诬之道活生生的教学案例。
最大的区别是,张耳做了正确的选择,获得善终,而陈馀却身死道消。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呢?避免陈馀的悲剧呢?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6:54 , Processed in 0.0830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