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回复: 0

大话鬼谷30:圣人做事的风格?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8: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知道圣人和凡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吗?圣人于凡人做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圣人是使用摩术的高手,有多高呢?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善于运用摩术的人,就像拿着钓竿在深渊边钓鱼一样,只要投下饵料,就一定能钓到鱼。
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这句话形容的就是圣人的境界。
翻译过来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真正的高手,他们的成就往往不显山露水,甚至在众人眼中看似平淡无奇。
圣人行事,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润物细无声。
他们如同高明的园艺师,默默耕耘,待到春暖花开时,人们只惊叹于满园春色,却未曾留意那背后无数次的修剪与培育。
圣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鬼谷子曰: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圣人的成功,源自于他们在“阴”处的精心谋划,这种谋划超越了常人能见的范畴,因此被赋予了“神”的色彩。
而当这些计划最终在“阳”处实现,被有目共睹的时候,便又显现出了“明”的光辉。
鬼谷子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圣人治国。
鬼谷子曰: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
圣人治理国家,不在于一时的政绩显赫,而在于持续不断地积累德行。
通过一系列看似微不足道的政策,逐步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使百姓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安定与繁荣。
鬼谷子又曰: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积善”,就是通过一系列善政,引导民众向善,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这些善政可能包括教育普及、法律公正、社会福利等,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民众生活在和谐社会,却不知道社会是怎么和谐的?
比如,汉代的文景之治,通过一系列的减税轻赋、休养生息政策,悄然间增强了国家的实力。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朝初期到武帝登基那七十年,国内那叫一个太平盛世。老百姓只要别碰上水灾旱灾,个个吃得饱穿得暖,家里存粮比山高,郡国仓库粮食多得能堆成小山。最绝的是,太仓里的陈年老粮多到发霉烂掉,政府库房钱多得放不下,连穿钱的绳子都给岁月腐蚀断了,这得是多大的家底啊!
正因为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汉武帝才能大手一挥,开疆拓土,成就一番伟业。
在鬼谷子眼里,德政是满足百姓的物质生活,善政是满足百姓的精神生活。
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满足,百姓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却觉得自己好幸福。
这就是传说中的圣人治国。
这样的圣人,天下比之为神明。
第二、圣人治军。
鬼谷子曰: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
“不争不费”是指在战争中避免消耗性的冲突,通过巧妙的战略布局,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国家的资源,减少民众的牺牲,还能让敌人在不知不觉中屈服,使民众对战争的恐惧降到最低。
做到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同样也会被天下比之为神明。
诸葛亮治军就充分践行了鬼谷子这句话。
在赤壁之战前,周瑜想诸葛亮提出的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的苛刻要求。
诸葛亮从容不迫,利用大雾天气,命人扎草人置于船上,驶向曹军水寨,假装进攻。
曹军因大雾难辨真伪,万箭齐发,箭矢纷纷射入草人之中。
诸葛亮就这样巧妙地“借”到了十万支箭,不仅解决了箭矢短缺的问题,还避免了直接交战带来的损耗,真正实现了“不争不费”。
在街亭失守、司马懿大军压境之际,诸葛亮面临无兵可用的困境。
他没有选择逃跑或投降,而是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他打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抚琴自若,司马懿见状,怀疑城中有伏兵,选择了撤退。
诸葛亮以最小的代价成功保住了城池。
在平定南中的战役中,诸葛亮并没有选择用武力肉体消灭孟获,而是七擒七纵,让他感受到蜀汉军队的仁慈和宽容。
最终孟获被诸葛亮的诚意和智慧所打动,心悦诚服地归顺。
成功稳定了蜀汉的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伐中原,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是蜀汉军队即便在撤退时也井然有序,从未发生过溃逃现象。
蜀汉军队有大胜,但从未有过伤筋动骨的大败。
至于北伐的失败,也不是诸葛亮的责任,只能怪时运不济了。
“谋之于阴,成之于阳”,不仅是圣人行事的基本原则,也是“摩”之术的核心方法论。
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首先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规划,在不被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制定出周密的计划。
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果断执行,将计划转化为实际的成果,让世人见证。
三十六计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瞒天过海”,都是摩术的具体运用。
最后总结一下,圣人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他们之所以成功,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而这些努力往往藏在暗处,凡人不易察觉罢了。
下一讲,我们详细讲解摩术的具体应用,摩术十变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0:25 , Processed in 0.0832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