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回复: 0

大话鬼谷32:说服人的核心?话里隐藏的秘密?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8: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说自古以来便是人类交际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言辞的交锋,更是智慧的较量。
同时,游说更是鬼谷子理论实践的核心。
那么如何说话,怎么说话呢?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游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鬼谷子曰:说者,说之也;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别人。
如何说服别人呢?
鬼谷子曰:说之者,资之也。
说者需要明白,真正的说服不是强加于人,而是通过提供帮助、分享价值、解决困惑等方式,来影响对方。
这种“资之”的态度,意味着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其需求与困境,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接受我们的观点或建议。
简单来说,要说服对方,就要说对对方有好处的话。
最经典的范例就是:烛之武退秦师。
公元前630 年,秦国和晋国联合进攻郑国。
半夜,郑文公亲自把烛之武送到城楼上,他命令士兵拿来一只大筐,叫烛之武坐进筐中,上面用绳子吊着,把他徐徐下放到城外的墙根。
烛之武偷偷地来到秦营中,一见到秦穆公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秦穆公喝道:“你是什么人?深更半夜哭什么呀?我又没死!”
烛之武说:“我是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哭我们郑国快要灭亡了。”
秦穆公就纳闷了:“干嘛到我们军营里来哭呢?”
烛之武就解释:“我也是来替你们秦国哭呀!”
秦穆公好生奇怪:“你这是什么意思?”
烛之武就开始洗脑了:“我们郑国的国土,和贵国并不相连。我们在东,你们在西,中间隔着晋国。所以,我国亡了之后,只能被晋国占领。那时晋国就会比以前更强大,而贵国也就相对地显得比晋国弱了。替别人打仗争土地,最后又拱手送给人家,这合算吗?再说,晋国的侵略野心,哪里有满足的日子,它东边灭了郑国,难道就不想向西边的秦国扩张了吗?”
秦穆公沉思了一会:“你说得对。”
烛之武趁热打铁:“您如果肯解除对郑国的包围,我们郑国从此一定心向贵国,做个‘东道主’,贵国使者在东方道上往来经过的时候,郑国一定尽主人的责任,好好招待贵宾,这对你们没有什么不利啊!”
秦穆公立即答应撤兵,并且和烛之武歃血立盟。
秦军悄悄班师回国,还留下三位将军,带领两千秦兵,替郑国守城。
晋文公见秦穆公不告而别,只得也下令撤军。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充分证明了说客的力量。
那么一个合格的说客怎么说,说什么呢?
根据说话的技巧和策略,鬼谷子将游说分为四类。
第一、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这一类游说,侧重于语言的包装与修饰,用华丽的辞藻包裹核心信息,让听众更容易接受。
这要求说者具备高度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对局势的敏锐洞察。
在政治演讲中,常常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听众更容易接受其政治主张。
第二、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这类游说的核心,强调的是机智与敏捷。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或挑战时,说者需迅速作出反应,用精准而有力的言辞捍卫自己的观点,同时又不失风度。
诸葛亮舌战群儒便是这一策略的经典案例。
面对东吴群儒的轮番诘问,诸葛亮凭借渊博的学识和敏捷的思维,一一化解难题,最终说服了孙权联合抗曹。
第三、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成义,即树立正义,以理服人。
这类游说强调的是信誉与正义。
说者需以光明磊落的态度,提出经得起检验的主张,以此树立信誉,赢得他人的信任与支持。
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改革家,如商鞅、王安石等,都是通过提出明确的主张,辅以详实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来论证改革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四、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这类游说主要针对难以启齿的反对意见。
说者需具备极高的技巧与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以委婉或间接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听者自行领悟。
触龙游说赵太后,用的就是这个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
鬼谷子进一步根据说话的方式与目的,以及动机与行为,将游说细分为五类,每类都揭示了人性中不同的面向。
第一、佞言者,谄而于忠:这类言辞表面谄媚,其实说者是为了表达忠诚。
第二、谀言者,博而于智;阿谀奉承之言,往往伴随着广博的知识展示,旨在彰显说者的智慧。
第三、平言者,决而于勇;看似平淡的言辞,其实是体现了说者的冷静和勇敢。
第四、戚言者,权而于信;忧伤之言,往往伴随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能够体现说者的责任感与信任感,有助于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第五、静言者,反而于胜。
冷静客观的言辞,暗示说者掌握着致胜的方法。
于是,根据说话的内容,我们也能反过来推理,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目的?
第一、先意承欲者,谄也;顺着别人欲望不断改变自己观点的人,必定是谄媚之人。
第二、繁种文辞者,博也;语言夸张、粉饰太平的人,必定是揽权的人。
第三、策选进谋者,权也。
选择别人进谋的人,必定是掌握权力的人。
第四、纵舍不疑者,决也;即使有所牺牲也不动摇的,,必定是果断之人。
第五、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自己错误百出还要压制别人正确主张的人,必定是个叛徒。
这一讲,我们学习了说服人的常用手法,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说客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2:14 , Processed in 0.0856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