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回复: 0

大话红楼110:秦可卿明明有救贾府的方法?王熙凤为什么不执行?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可卿明明有救贾府的方法?王熙凤为什么不执行?
上回书说道,贾琏送林黛玉回去看望父亲林如海。
剩下凤姐一个孤单寂寞冷,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
胡乱这两个字用的特别值得玩味。
难道贾琏在的时候,俩人睡觉都不胡乱了。
这就是《红楼梦》的不写之妙。
看似写的是贾琏走后,凤姐的胡乱。
其实是反写,贾琏在时,二人的胡乱。
话说这日夜间,凤姐和平儿在灯下拥炉倦绣。
拥炉就是抱着暖炉。
倦绣就是绣花累了。
于是让人浓薰绣被。
这就是富贵人家的享受,睡觉前把被子用香薰透,既暖和又好闻。
二人躺下后,屈指算贾琏的行程,可见,凤姐对贾琏是真爱。
不知不觉到了三更十分,平儿已睡熟。
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
秦可卿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
秦可卿说他回去,他要回哪去呢?
咱们前文说了,红楼梦讲的是36个风流孽鬼造劫历世。
他们从太虚幻境来,自然是会太虚幻境去了。
那么秦可卿为什么来看王熙凤呢?
第一、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
第二、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
秦可卿先赞扬凤姐: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然后开启预言家模式,提醒凤姐认清自然规律: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兴衰是历史规律,没有人能够逃得掉。
最后,秦可卿对贾府的未来表示了担忧: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凤姐听了之后,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
秦可卿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没有人能够对抗的了自然规律。
但是,我们可以顺势而为,提前找好退路。
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问题来了,什么叫诸事都妥?
贾府难道已经预备了衰时的世业?
还真就预备了,这就涉及贾府历时三代的退身之计了,咱们先挖个坑。
那么仅剩的两件不妥是什么呢?
第一、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
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
这两件事为什么重要呢?
祭祀祖坟是回顾过去,传承家族精神。
成立家塾就是面向未来,培养后继人才。
这两件事办好了,贾府就有希望涅槃重生,再次复兴。
秦可卿建议: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您听是不是非常合理。
但确是非常的难办,为什么呢?
贾府的祖茔在哪?金陵。
祖坟在哪?肯定不是市中心,不然在荒郊野外。
把家塾搬到金陵您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这就好比,让你从北京市中心的豪宅搬到南京老家的乡村。
通俗点说,就是让吃香喝辣的贾府少爷们上山下乡。
到了乡村,远离了城市的诱惑,贾府子弟自然能好好读书,努力上进。
但是您说,他们能乐意吗?
您再想,让贾府的孩子搬走了,家长们能放心吗?
所以,秦可卿的意思分明就是,让贾府所有不在京做官的没正经事的人,全都回老家。
换成你,你能乐意吗?
肯定不乐意呀!
凭什么,你们享福,我要受罪。
这一点,秦可卿也考虑到了。
为了让大家觉得公平。
秦可卿提了第二点: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
这就更理想主义了。
宁荣二府出最多的钱,所有姓贾的却按房轮流掌管。
大家除了一个姓,估计见面都不认识谁是谁?
咱们不说别人,就贾珍能乐意?
凭什么我的钱不养儿子,要给别人养儿子。
秦可卿还说: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
您想,出钱多的和出钱少的能没有矛盾。
她又如何保证当家的这一位不搞贪污腐败。
一年一换,万一来了一个不着四六的,一年之内把产业都卖了,谁来负责?
总之,还是太理想了。
虽然理想,但好处确实大大的。
第一、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
第二、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还是那句话,有这么大的好处。
为什么贾府三代诸事都做妥了,为什么这两件不做?
说到底还是做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得到提示的王熙凤,一件都没做的原因。
她在一线工作,对贾府的情况一清二楚。
一分析就知道,这是不能干。
她敢提搬学校,集资,轮流管理,当天她贾府总经理的职位就得被罢免。
聪明人是不会做一件注定失败的事。
要知道,衰败是自然规律,而人性也是自然规律。
秦可卿也是糊涂,她知道兴衰是规律,可她又想挑战人性对抗自然规律,属实是太矛盾了。
想来,衰败是不可战胜的,而战胜人性却有希望。
说到底,秦可卿还是对贾府充满幻想。
随后她又预言了元春省亲: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同时提醒王熙凤: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什么叫一时的欢乐?就是很短暂。
结合前面提到的三个成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
分明就是暗示元春省亲是贾府的顶峰,很快就会大难临头。
最后总结陈词: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秦可卿的话总结起来就是:大难临头,有备无患。
但是凤姐什么态度呢?
凤姐忙问:“有何喜事?”
秦可卿的暗示,她是一点都没听进去。
她关注的全是贾府的喜事。
秦可卿说的已经够多了,看王熙凤执迷不悟,也没办法:“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
处于闺蜜之情,她送给王熙凤两句话。
什么话呢?
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三春有两解。
一是三年。
二是迎春、探春、惜春。
合在一起就是,迎春、探春、惜春一年走一个,以她们的离去为标志,贾府最终树倒猢狲散。
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
在古代官府、富贵人家和寺院会敲击云板来报事、报时或者集众。
相当于现在的警铃,那么为什么要敲四下呢?
在民间传统文化中,一、三、五、七、九这些奇数为天数,又叫阳数;而二、四、六这些偶数为地数,又叫阴数。所以在民间有“神三鬼四”的说法,认为吉事要用阳数三,凶事要用阴数四。
所以,贾府肯定死人了。
谁死了呢?
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
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
秦可卿死了,凤姐的反应是不对的,她应该伤心才对,为什么她吓出一身冷汗呢?
秦可卿的死有什么可怕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3:48 , Processed in 0.0834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