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回复: 0

大话红楼135:太祖访舜巡隐藏的秘密?元妃省亲到底写的是哪朝哪代?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祖访舜巡隐藏的秘密?元妃省亲到底写的是哪朝哪代?
上回说道,太上皇下旨让后宫省亲。
大家什么态度呢?
贾琏说道: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不有八九分了?”
如果是假的,别家肯定不会那么积极。
那么周吴两家为什么那么积极呢?
因为这里面的好处可大了。
一来可以表忠心,二来可以借机彰显自己的势力。三来盖房子买地@这可全都是生意。
赵嬷嬷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
贾琏道:“这何用说呢!不然,这会子忙的是什么?”
您看贾琏的态度,显然他对赵嬷嬷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
王熙凤没赶上,赵嬷嬷可有记忆。
赵嬷嬷道:“唉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
赵嬷嬷话没说完,就被凤姐打断了。
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显然,王熙凤是想说我们王家更有钱,通过抬高娘家,来抬高自己的地位。
言外之意就是:我嫁入贾家可不是高攀。
赵嬷嬷立刻拍马屁: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
您注意,前文护官符中说的是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这里,作者为什么把金陵换成江南呢?
我们前文分析,龙王来请金陵王是指,1645年,郑芝龙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
应该是作者故意区分两件事的不同指代。
这里就是单纯的吹嘘王家有钱。
赵嬷嬷又提到: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
到此为止,我们获得的信息是。
太祖皇帝访舜巡,贾府和王府各预备一次,独有江南甄家接驾四次。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果贾府和王府的预备和甄家的重叠,那就是四次。
如果不重叠,那就是五次或者六次。
不管几次,每次接驾都花钱如流水,非常的奢侈。
用赵嬷嬷的话说: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赵嬷嬷话中的罪过可惜最值得玩味。
接驾怎么还有罪过呢?
说明接驾花的钱来的不正。
可惜则是说钱花的浪费。
王熙凤也回忆说:“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
王熙凤这话坐实了赵嬷嬷的罪过说。
甄府怎么那么有钱?他们的钱肯定不是正经来的。
甲戌侧批:真有是事,经过见过。
按照高鹗程甲本《红楼梦》的序言,红楼写作的时候乾隆还没有第四次南巡。
真的经过见过的南巡,就只能是指康熙南巡。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有四次居住在曹家。
曹寅四次接驾,不仅倾注全家财力,还挪用库银数十万两,造成了巨额的亏空。
没有不透风的墙,大臣奏报曹寅等挪用库银。
康熙非但没有对作出处罚,还私下告诫曹寅尽快将亏空补上。
由于亏空太大,曹寅到死都没有补上。
曹寅死后,康熙特命曹寅之子曹隅继任江宁织造,又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差@,为了就是让曹家尽快将亏空补齐。
此时,李煦上报给康熙的亏空是二十三万两。
可是到了康熙五十四年,又查出曹寅生前共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两。
反正曹寅都死了,他的锅也不怕再大点。
雍正可没有康熙那么好说话,再说钱也不是他花的。
最终抄了曹家的家。
《细查曹房地产及家人情形折》中写:房屋并家人住房十三处,共计四百八十三间,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十七亩。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十四口。余则桌椅、床杌、旧衣零星等价及当票百余张外,并无别项,与总督所查册内仿佛。又家人供出外有所欠曹银,连本利共计三万二千余两。
折算成银子最多不超过十万两。
所以几十万两银子都去哪了?钱怎么糊里糊涂就没了呢?
赵嬷嬷给了答案:“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钱没有跑出去,最终还都在皇家。
曹家为了给皇帝办事找皇帝借钱,事后皇帝再逼着曹家还钱,您说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当然,曹家一点也不无辜。
除了自身腐败,半事无能,站队错误最为致命。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曹家公开保举八阿哥胤禩。
就雍正的性格,您说能善罢甘休吗?
所以,曹家的衰败归根到底还是站队问题,然后才是能力问题。
如果单论六次南巡,甄家就是对应现实的曹家,毫无问题。
但是《红楼梦》又限定了太祖。
太祖是庙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太祖分为两种,一种是亲手完成统一大业,一种是后代完成后追认的。
魏太祖曹操、晋太祖司马昭、隋太祖杨忠、唐太祖李虎、元太祖铁木真、清太祖努尔哈赤,这些都属于追认。
名副其实的太祖严格来说只有三位。
第一位、汉太祖刘邦。
大家习惯叫刘邦汉高祖,也就认为刘邦的庙号是高祖。
其实这是个误解,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刘邦的全称应该叫汉太祖高皇帝。
第二位、宋太祖赵匡胤。
但是因为北宋始终没有一统中原,他这个太祖是有些水分的。
第三位、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特别崇拜同样出身于农夫的舜。
《明史·礼志》记载:“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在湖广者有二,酃祭神农,宁远祭虞舜。”
明洪武四年,朱元璋亲拟祭文,遣编修雷隧到九嶷山祭舜,并确认九嶷山九峰之一的舜源峰有帝王之气,于是将舜庙迁于舜源峰下,并将舜源峰确定为帝舜之陵,从此规定对舜帝陵的祭祀年年小祭,三年大祭,每遇国家大典、或者立储、即位、征战获胜等大事,朝廷遣官祭舜,形成规制。
诸多太祖之中,明太祖访舜巡最能说的通。
朱元璋定都南京,南京就是金陵,没必要自己的皇宫不住,去住大臣家里吧!
现在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的局面。
六次南巡的不是太祖,太祖没有六次南巡。
作者为什么要写的这么矛盾呢?
十六回甲戌又批注: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这话什么意思?
就是省亲是为写南巡服务的。
省亲的描述都是作者回忆康熙南巡的场景。
问题来了,不是说《红楼梦》藏着反清复明的主题吗?
那么写康熙南巡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就必须说说南巡在汉人朝廷中的定义了。
最著名的南巡皇帝是隋炀帝,在他的操作下,三下江南可是昏君的代名词。
1519年3月,正德皇帝朱厚照下诏准备南巡,朝廷内外一时哗然。
大臣们联名反对,朱厚照虽然惩罚了一大批官员,还也不得不暂时妥协。
但他终究不死心,1519年八月开始南巡,返京途中,在淮安清江浦上学渔夫撒网落水患病,于1521年去世。
朱厚照死的很离奇,有史学家怀疑,他就是被大臣密谋害死的。
可以这么说,南巡在明朝就是腐败的代名词。
了解这个背景,再看康熙南巡,那不就是昏君吗?
总结一下:红楼先写太祖访舜巡是回忆过去,提醒读者大明皇帝践行尧舜之道,是正统。
后写南巡的奢靡,是让读者联系现实,讽刺大清王朝的腐朽堕落。
这部分的写作,曹雪芹对家族辉煌的回忆,和脂砚斋对康熙的嘲讽,实现了完美的共融。
因此,才呈现出了,前后矛盾,却又对立统一的和谐。
正说的热闹,王夫人又打发人来瞧凤姐吃了饭不曾。
王夫人找凤姐什么事?
贾府打算如何省亲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2:26 , Processed in 0.0869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