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回复: 0

大话红楼202:元春灯谜引发的连锁反应?贾环谜题真正的答案?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春灯谜引发的连锁反应?贾环谜题真正的答案?
上回说到,元春派人送来一个灯谜,命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
元春省亲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昨天是宝钗的生日正月二十一,今天是正月二十二。
两者相减就是7天。
这之间巧姐还生病了12天。
怎么看,巧姐生病的故事都应该是后来插进来的。
甚至,宝钗生日也可能是后续修改添加的。
不然实在是说不通,元宵节都过去7天了,元春的灯谜才送来,显然是有些太晚了。
在原本的故事中,灯谜应该是紧跟在省亲之后的。
《红楼梦》中的一些矛盾点,可能不是作者故意设计,而是反复修改之后留下的痕迹。
话说,宝玉、黛玉、宝钗、湘云四人听说之后,连忙来到贾母上房。
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
大家都想第一个说出谜底,抢这个风头。
这时,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
这应该是小太监自己拿的主意,因为并没有写这事元春的旨意。
小太监很会办事,他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向元春汇报的难题。
不然,他回去给元春怎么说?
把所有答案都背下来,而且答案都公开了,又如何评比呢?
别看,送灯谜是一件小事,但不同的人就一定会办成不同的效果。
而人与人的差距,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
所以,这个小太监绝对是个人才了。
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
您注意,这里写的是宝钗等。
也就是说,装蒜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堆人。
明明已经知道答案,为什么还要说难猜呢?
第一、这是给元春捧场,题目难不显得元春水平高吗?
第二、麻痹其他人,既然他都猜不出,那我也不用费力了。
可是到写答案的时候。
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
写了半日说明什么?
大家很认真。
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写在纸上。
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
这场无声的猜谜大赛,只有两个输家。
二小姐迎春,和三爷贾环。
为什么偏偏是他俩没猜出来呢?
贾环年纪小,不好好读书,可以理解。
可是迎春的才情并不低,她怎么没猜出来呢?
同样是姐妹,探春是怎么作答的?暗暗的写了半日。
如果说,贾环回答不出来是因为他笨。
那么迎春回答不出来就是她不争,她根本不在乎谜底。
甚至有可能,她知道答案然后故意写错,来防止自己出风头。
可是万万没想到,物极必反,不想出风头,自己却成了小丑。
再说,太监将元春猜姐妹的谜题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
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
人人都有奖赏,迎春和贾环没有,她俩什么态度呢?
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
作者这就是拿迎春和贾环做对比。
贾环就是迎春的反面,迎春越是不争,贾环的内心就越是争斗。
两人不同的心性,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小丑和一无所有。
所以做人不能不争,也不能太争,凡事要适可而止。
太监又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
贾环的谜题不通,这应该就是元春说的。
既然不通,元春还来问,这可不是奖励,而是公开嘲讽。
那么贾环的谜语是什么呢?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
元春猜谜不是目的,让贾环公开丢脸才是目的。
那么为什么元春那么讨厌贾环呢?
咱们前文分析过,元春毕竟是王夫人的女儿,自己老妈的情敌,父亲小三生下的儿子,她要是能看得上才怪!
再说贾环这个谜题,本身也没安好心。
贾环告诉太监谜底是:“一个枕头,一个兽头。”
大哥是枕头,二哥是兽头。
贾环是老三,他的大哥是贾珠,二哥是宝玉。
他这就是在骂:贾珠是枕头,宝玉是兽头。
贾珠死了,永远躺在床上,确实是个枕头。
宝玉是个兽头,这就是骂宝玉是个畜生,还是个死的。
贾环什么脑子,能把枕头和兽头联系在一块呢?
为什么偏偏他的谜语里有两个谜底呢?
据说,古代扬州,有人死了以后,家人要把死者用过的枕头扔到自家屋顶上,亲属在院子里挥动病人穿过的外衣,口里要呼喊死者的名字三遍,然后再把衣服盖在死者身上。这就是俗称的“招魂”。
枕头和兽头见面之日,就是招魂之时。
所以贾环的谜题不是不通,而是太深。
找出枕头和兽头是解谜的第一步。
根据枕头和兽头的关联,再进一步破解谜底。
也就是说,贾环的谜底是:死人。
这也是作者要向我们传递的隐藏信息,贾府要死人。
谁要死呢?
谜题是给元春的,当然就是她了。
这就是给元春之死做铺垫了。
太监记了,领茶而去。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决定举办全家猜谜大会。
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
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
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
贾政带着满满的期待来的,可是结果如何呢?
首先是座位问题。
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个又一席。地下婆娘丫鬟站满。
但是因为贾政在场,李纨、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
本来大家一起和和睦睦,因为贾政只能分开。
然后是人员不齐。
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
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
婆娘回复了贾政。
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
这是古怪吗?
不,这是自尊。
显然,贾兰作为长孙对贾政是有意见的。
你做爷爷的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孙子?
也正是这份自尊,让贾政不能小看自己的孙子。
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
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
大家说笑取乐。
第三是气氛问题。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
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
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
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
贾政在大家都不开心,怎么办?
让他走呗。
贾母也知道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
贾政也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
可是家政一点都不想走。
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
贾政这话够酸的。
人到中年的他,也想感受下母爱,和全家团聚的温情。
那么贾政如何讨贾母欢心?姐妹的谜题,又为什么让他感到恐惧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2:31 , Processed in 0.08234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