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回复: 0

大话红楼278:宝玉酒令背后的秘密?《红豆曲》为什么要叫《红头曲》?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19 16: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宝玉酒令背后的秘密?《红豆曲》为什么要叫《红头曲》?
上回说到,在冯紫英的酒局上,宝玉出了一个主意,要耍酒令。
酒令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门杯,要说出女儿的悲、愁、喜、乐。
您注意这个顺序,按照常理来说是喜怒哀乐。
而宝玉的这四个,是没有怒的,也就是说,女儿无怒,只有忍受。
其次,悲和愁是放在前面的,也就是说悲愁为主,喜乐为次。
但从这四个字,就注定了,这场酒令的悲剧底色。
第二、酒面,还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
提起曲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太虚幻境的十二金钗判曲。
这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联呢?
不用想,肯定是有的。
第三、酒底,要根据席上的一样东西,说一句诗词或者对子、甚至成语,让席上生风,也就是锦上添花。
这个结构放到文章中,刚好对应:主题、展开、总结。
对应太虚幻境的命簿就是:判词、判曲、画。
这里哪里对的是酒令,而是太虚幻境十二金钗命簿的延续。
认识到酒令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再看具体的内容。
只听宝玉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我们前面说,酒令是判词判曲的延续。
判词和判曲写的都是人,那么这里写的是谁呢?
我们先从字面意思来解读这段话。
青春已大守空闺,就是嫁不出去,这是悲。
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是嫁出去了,让丈夫好好奋斗,可是丈夫奋斗了,自己却被冷落了,这是愁。
这句话出自,唐王昌龄的诗《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写的是少妇见春色撩人,后悔劝丈夫外出求取功名一去不回,独守空闺。
对镜晨妆颜色美,看到自己的长相心里美,这妥妥的是自恋。
秋千架上春衫薄,荡秋千玩的很开心。
这一句,源自宋代陆游的《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
这就是点名荡秋千的是宝钗了。
后面薛蟠、冯紫英、云儿他们的酒令,都是关乎自身命运和婚姻的。
和宝玉关系密切的女儿就是:宝钗和黛玉。
在十二金钗命簿中,黛玉和宝钗就是合在一起的。
所以小宝认为,这里也是分别写了两个人。
我们已知荡秋千的是宝钗,那么对镜晨妆的就是黛玉了。
再根据对应关系,想让丈夫觅封侯的是宝钗,年纪大守空闺的就是黛玉了。
刚好,前文黛玉刚刚葬花,感叹青春易逝。
而且,宝玉一般都是早上去找黛玉,而到傍晚的时候,他就会遇上宝钗。
在宝玉的眼里,黛玉的容颜是美的,底色是悲的。而宝钗的衣衫是薄的,底色是愁的。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宝玉爱黛玉的脸,馋宝钗的身子。
宝玉说完之后,其他人什么反应呢?
众人听了,都道:“说得有理。”
唯独薛蟠独扬着脸摇头说:“不好,该罚!”
众人就好奇了:“如何该罚?”
薛蟠道:“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薛蟠这就是故意找茬,和宝玉对着干。
那么薛蟠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呢?
这里就是作者提醒我们要读懂的地方,这首诗可不只写的是儿女情长。
青春已大,就是大清。空闺就是空归,就是无家可归。
秋千架上,就是千秋。封侯就是一剑封喉,就是死路一条。
大清千秋、空归封喉,就是明亡清兴。
薛蟠能读懂清兴的喜乐,又怎么能理解明亡的悲愁呢?
书归正文,云儿便拧他一把,笑道:“你悄悄的想你的罢。回来说不出,又该罚了。”
下面宝玉就该唱了。
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这一段就是著名的《红豆曲》。
红豆代表相思,这首曲子,写的全是相思之苦。
在相思之中,吃不下睡不着,日渐消瘦。
年级轻轻的宝玉,哪有那么相思?他喜欢的姑娘天天就能见到。
而且挺开心的宴会,宝玉的曲子也太过哀伤,扫兴了。
所以,这首诗除了写情,更多的还是写国仇家恨。
开头滴不尽的血泪从何而来?
愁就是仇,何来的新仇,旧仇又是什么呢?
玉粒金莼噎满喉,金就是清,满还是清。
眉头就是没头,不明就是没明。
合起来就是,因为满清,所以没明,就有了仇恨,就不断地没头,新仇旧恨,就有流不尽的血泪。
简单说就是:明亡的血泪流不尽,明亡的仇恨忘不掉。
哪有什么红豆,全都是一颗颗血淋淋的红头。
所以,红豆曲也可以叫红头曲。
表面说的事相思,本质还是说的亡国之恨,对故国的思念。
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板。
这里科普一下,在传统音乐中,分别用“板”和“眼”来表示强弱拍。
无板就是没有节奏。
薛蟠这是说宝玉跑调。
而事实上,宝玉确实跑调了,说的是以女儿为题,但是主题却和女儿相关不大。
最后是席底。
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
咱们前文解读过梨香院,意思是:家人离散、国破家亡的怨恨。
好巧不巧,宝玉酒词的底就是梨。
梨可以是离别的离,还可以是犁庭扫穴的犁。
梨花就是犁华。
打花梨花,怎么办呢?
深闭门。
这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首诗,写的就是作者自己。
内心充满了亡国之恨,但是面对外面的风吹雨打,却选择明哲保身,置身事外。
想来这应该是作者的一种讽刺。
讽刺自己,也讽刺所有人,口口声声家国天下,却只能龟缩在房里,用指桑骂槐的方法,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嘴上无论说的多么高大上,终究是掩盖不了行动上的渺小和精神上的懦弱。
到此为止,宝玉的酒令我们就解完了,下面是冯紫英,他的酒令又透露出什么秘密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2:33 , Processed in 0.1669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