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回复: 0

大话封神41:姬昌的政治遗嘱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20 08: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听小宝说书真是太给面子。新的北境之王诞生,意味着帝国已经完全丧失了对东西南北800镇诸侯的控制,对帝国四面包围的局势形成,帝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按照姜子牙的意思直接就把北境给吞并,成为西岐自己的地盘,但是文王十分反对,甚至崇黑虎请文王进城查看库府,清户口,文王都不去,北境既然已经由你管理了,我看什么,就此告别。这就是文王给即将诞生的周朝,留下的最后一笔政治遗产,向东南两路诸侯表了一个态度,我西周不会吞并任何一镇诸侯,也不会占领他的土地,打消了东南诸侯担心西岐做大的疑虑,为后来的反商统一战线打下了基础,西岐失去了北部的边境却换来了800诸侯的安心。文王的政治谋略是高于姜子牙的,您想姜子牙才80多,文王已经97了,姜子牙在昆仑山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也赶不上文王几十年的亲身实践。文王希望用怀柔而得天下,只要崇侯虎能归降自己,崇侯虎可以不死,也没必要开战,毕竟崇侯虎是自己的老朋友。而姜子牙是霸道,必须杀崇侯虎来立威,为自己在西岐的执政增加合法性。姜子牙很快就已经和西岐的主战集团打成一片,而主和的文王瞬间被孤立了,文王他老了,他人生的最大希望就是活着的时候西岐不造反,自己几十年的忠臣的名声不至于毁掉,为万世子孙立一个楷模。文王的心思,姜子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谁知道你什么时候死呢?大家都等的很着急,巴不得今天晚上就进攻朝歌抢地盘银子和女人,文王和夺天下就有了一个矛盾,所以要夺天下文王必须死。于是才有了,姜子牙公然违背文王的想法杀崇侯虎父子,并且拿两个人头吓唬文王。崇侯虎固然对百姓过于残暴,但是对姬昌一直还是不错的,在朝歌没少为姬昌说好话,当年东西南北四大诸侯,姜桓楚死了,鄂崇禹死了,就剩下这最后一个小兄弟今日竟然死在了自己手里,闭上眼睛崇侯虎就在眼前,愧疚之心一日更盛一日,茶不思饭不想,比自己吃了伯邑考还要痛苦万分,终于病倒了,临终之前把姜子牙叫到床前,对于自己的出兵崇城杀死崇侯虎父子是悔恨万分,心里那是恨死了姜子牙。接下来就是姬昌的政治遗嘱:第一条,姜子牙我死之后,即使纣王恶贯满盈,也不许你以臣伐君。若丞相违背孤言,死后不好相见。文王明明知道姜子牙就是为了消灭纣王而来的还说这句话,就是要和姜子牙划清界限,明知道姜子牙会违背自己的遗嘱,还说死后不好相见,潜台词就是尼玛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第二条,姬发年幼,我死之后怕受他人挑唆,出兵征伐天子,背上以臣弑君的骂名,赶紧磕头拜姜子牙为亚父,早晚听他的指教。文王多么重视姜子牙呀,让他当姬发的亚父,那您还真就错了,文王都97了,姬发得多大了,姬发早就成年了能独立担负起刑事责任,姬昌话说姬发年幼那多大算年长呢?大家记得之前讲伯邑考的时候也说他年轻貌美,现在又说姬发年幼,伯邑考和姬发是长子和次子,但是文王今年97了都,难道文王100个儿子都是在自己六七十岁的时候井喷的?本身文王生这么多儿子就挺可疑,还是最近二三十年生的,那么只有一个解释了,这些孩子也是阐教安排姬昌生的,为了方便姜子牙管理西岐,文王未来的继任者年纪一定不能太大。现在要灭纣王的计划起点,又向前推进了几十年,那就是从姬昌有生育能力开始的,姬昌说了姬发不要听他人挑唆造反,只听姜子牙的,以后姬发造反的责任就全都推到了姜子牙的身上,姜子牙就背了以臣伐君的骂名,天下最后是姬发的,骂名姜子牙担着,姜子牙真是冤透了。第三条,姬发你以后要爱慕兄弟,千万别学崇家哥俩,对百姓坚要持咱们高福利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没钱给钱,没媳妇给媳妇,没房子给房子,继续招揽民心。然后就死了,享年97岁,纣王二十年仲冬,咱们故事从纣王七年闻太师征北海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13年,小宝也已经讲了41回,可真是世上方一日,书中已千年。文王临终的政治遗言充满了对姜子牙的算计,文王不喜欢姜子牙但是又不得不用、不能不用,谁叫他是神选之人呢?既然如此我就让你姜子牙背千古骂名。当年姬昌算纣王不得善终,自己难道就是一个善终吗?被崇侯虎的人头吓死,终日生活在忧思恐惧之中。文王死后,在大殿之上,姜子牙立刻就立姬发为武王。这里咱们说明一下,文王的文和武王的武纣王的纣都是死后给的谥号,平日都是直接称为大王的,为了区分才多加了个字。纣王封姬昌的称号应该是西伯侯王,和武成王的王一样都是荣誉称号是不能继承的,姬发顶多还就是继承西伯侯的爵位,他这个王是自己封的,性质就大大的不一样了,这就是造反。文王刚死西岐就反了,文王再也不想见姜子牙,同样姜子牙还再也不想见文王呢。咱们不说西岐怎么安葬姬昌。
再说朝歌,接连得到三个坏消息,咱们一个一个说,第一个崇侯虎死,崇黑虎成了新的北伯侯,纣王大怒,这个崇侯虎也太不经揍了,你哪怕多抗一天也是好的呀,就打算出兵征讨西岐。不过被中大夫李仁给劝住了:这事咱们得,从长计议,崇侯虎得罪人太多,死有余辜,现在咱们的主要敌人是东南两路诸侯,西岐不挑事打咱们,咱们就别自找麻烦了,纣王沉思良久,这事就忍了。接着第二个坏消息来了,姬昌死了,敌人死了不是好消息吗,不,咱们说了姬昌活着西岐不反,会有收敛,姬昌一死西岐必反。果然第三个消息来了,姬发自立为武王,等于宣布西岐独立,再也不接受纣王管理了,上大夫姚中就启奏纣王,咱们快速兴师问罪,以正国法,如果稍有迟疑,就怕产生连锁反应,诸侯跟着效仿。咱们先分析纣王出兵的利弊,出兵平叛如果成功平定西岐,自然可以起到震慑天下的作用,如果不能呢?那不就等于更助长其他诸侯的气焰吗?能不能成功这是一个概率事件,纣王心理没底,而且现在已经在打三场战争了,谁去打西岐,都是个问题。纣王心理害怕嘴上不能服软:姜子牙就是一个术士,掀不起什么波浪,总之是不能出兵。但是祸不单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歌又出事了,究竟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武成王面对此事有做何选择,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2:15 , Processed in 0.0851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