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回复: 0

西游人物传93:金池长老(3):谁会死在观音佛像前?西游唯一被鞭尸的和尚又是谁?

[复制链接]

2457

主题

0

回帖

7394

积分

vip

积分
7394
发表于 2024-11-30 18: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小金鱼,欢迎订阅《西游人物传》。
本期解读的西游人物依旧是金池长老。
通过前两期的分析,我们知道观音院以前就是一个贼窝。
金池长老以前就是个土匪头子,因为遇到观音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观音院本来是一个道观,是金池长老霸占道观并翻盖成了寺院。
他杀掉了里面的道士,只留下几个奴仆道人为他干苦力。
而这一票,就是金池长老“金盆洗手”前干的最后一票。
从此之后,他再也不用出去打家劫舍,而是在观音院坐享其成。
观音院和尚奉行享乐主义,因为金池长老已经打劫了这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宝。
他喝茶用的茶具是羊脂玉盘儿、法蓝镶金茶钟、白铜壶儿;
他穿的翡翠毛,镶的是猫睛石。
他玩收集,更有800多件穿花纳锦、刺绣销金的袈裟。
现实中黑商通过洗钱把自己非法赚来的黑钱合法化。
金池长老也一样,观音院就是他合法化财产而建造的。
他们以和尚的身份坐享其成,所以孙悟空才说出“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因为他们做一天和尚却不敲一天钟,他们本来就不是和尚。
他们仍笃信远在南海的观音,一定会保佑他们一生平安富贵。
金池长老已经270岁了,但他却当了250多年和尚,说明他很小就走上了土匪这条路。
享乐主义其实也是消耗主义,消耗自己前半生获来的钱财。
再多的钱像他们这样挥霍,没有花不完,只有不够花。
如果金池长老一直金盆洗手,总有一天他会落得两手空空。
金池长老早已经到了享乐的年纪,那要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
观音院虽然没见有什么香客来这里上香,但不代表没有像取经团队这样的行脚僧人。
《西游记》第36回,唐僧就对宝林寺僧官说过:
“院主,古人有云,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你怎么不留我,却是何情?”
西游世界的出家人很多,借宿的更是家常便饭。
香客自然不会来观音院,但行脚僧就会来。
他们来观音院,要不要进来拜拜观音,吃顿斋饭,借宿一晚呢?
广智强调:却把那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
广谋强调:袈裟岂不是我们传家之宝?
虽然最后金池长老采用了广谋的计策,但他们提出计策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都是强调要霸占他人的财物,当做自家的传家之宝。
为什么观音院内藏着很多杀人的刀枪,放火的干柴?
他们虽然表面金盆洗手了,但随时可以重操旧业。
他们只是剃了光头,但他们仍是土匪。
不难想象,有行脚僧来观音院,他们便操起刀枪,杀人放火。
没有行脚僧来,他们就关起大门奉行享乐主义,叫声菩萨保佑。
观音院就是一家坐落在深山老林中的龙门客栈,就问你怕不怕!
这些行脚僧永远也想不到,有天自己会死在大慈大悲、金光闪闪的观音佛像面前。
这些行脚僧,无疑是西游最悲催的佛教徒。
俗话说得好啊: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死你一个僧人,造福一窝土匪,这多积德呀!
放心,观音大士都看在眼里,她会超度你下辈子再做个好心人的。
那么进入这样一家黑店,要怎样才能保全自我呢?
这点唐僧倒是给出了一个中肯的答案。
孙悟空非要展示锦斓袈裟,唐僧可是再三阻拦了。
第一次他对孙悟空说:“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第二次他对孙悟空说:“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西游记》第17回,孙悟空找不回袈裟,跑到南海恶人先告状:
菩萨道:“这猴子说话,这等无状!既是熊精偷了你的袈裟,你怎来问我取讨?都是你这个孽猴大胆,将宝贝卖弄,拿与小人看见,你却又行凶,唤风发火,烧了我的留云下院,反来我处放刁!”
您看,观音院是观音的留云下院。
所以金池长老就是观音在观音院的代理人。
如果不是金池长老对锦斓袈裟起了歹意,那么观音是不是就保金池长老一生了呢?
那么金池长老是怎么死的呢?
话说金池长老想杀人放火,被孙悟空设计反受其害。
(众僧)只见方丈果然无火,众僧抢入里面,叫道:“公公!唐僧乃是神人,未曾烧死,如今反害了自己家当!趁早拿出袈裟,还他去也。”
原来这老和尚寻不见袈裟,又烧了本寺的房屋,正在万分烦恼焦燥之处,一闻此言,怎敢答应?
因寻思无计,进退无方,拽开步,躬着腰,往那墙上着实撞了一头,可怜只撞得脑破血流魂魄散,咽喉气断染红沙!
原文最后还补了一句:
这一计,正是弄得个高寿老僧该尽命,观音禅院化为尘!
金池长老死后,孙悟空和唐僧还上演了一出找袈裟的好戏。
行者道:“想是汝等盗藏起也。都出来,开具花名手本,等老孙逐一查点!”
那上下房的院主,将本寺和尚、头陀、幸童、道人尽行开具手本二张,大小人等,共计二百三十名。
行者请师父高坐,他却一一从头唱名搜检,都要解放衣襟,分明点过,更无袈裟。
又将那各房头搬抢出去的箱笼物件,从头细细寻遍,那里得有踪迹。
三藏心中烦恼,懊恨行者不尽,却坐在上面念动那咒。
行者扑的跌倒在地,抱着头,十分难禁,只教:“莫念,莫念!管寻还了袈裟!”
那众僧见了,一个个战兢兢的,上前跪下劝解,三藏才合口不念。
观音院和尚怕孙悟空,而孙悟空怕唐僧。
然后唐僧当众念起了紧箍咒,您就说他有没有心机吧!
行者一骨鲁跳起来,耳朵里掣出铁棒,要打那些和尚,被三藏喝住道:“这猴头!你头痛还不怕,还要无礼?休动手!且莫伤人!再与我审问一问!”
众僧们磕头礼拜,哀告三藏道:“老爷饶命!我等委实的不曾看见。这都是那老死鬼的不是。他昨晚看着你的袈裟,只哭到更深时候,看也不曾敢看,思量要图长久,做个传家之宝,设计定策,要烧杀老爷。自火起之候,狂风大作,各人只顾救火,搬抢物件,更不知袈裟去向。”
且不说唐僧怎么仗着自己会紧箍咒作威作福,给观音院和尚下马威。
就是这金池长老一死,他就从“师公”“师祖”“公公”变成了“老死鬼”。
后文还有两个更惨的称呼,一个是“触死鬼”,一个是“老剥皮”。
因为孙悟空做不到袈裟,就真把死去的金池长老拿出来鞭尸:
行者大怒,走进方丈屋里,把那触死鬼尸首抬出,选剥了细看,浑身更无那件宝贝,就把个方丈掘地三尺,也无踪影。
死去的金池长老最后还被孙悟空剥了个精光,连最后的体面都没有。
孙悟空真的是在找锦斓袈裟吗?
不是,他在拿金池长老出气!
唐僧念紧箍咒,他只能把气发泄在死去的金池长老身上。
金池长老是唯一一个被鞭尸的和尚,这真是生前可恨死后可怜。
最后,小金鱼用原文的一首诗来给金池长老做一个结尾。
诗曰:
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
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
但将容易为长久,定是萧条取败功。
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
至此,《金池长老》篇,完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0:18 , Processed in 0.0864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