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5|回复: 0

[已用] 诏安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吗?

[复制链接]

50

主题

0

回帖

259

积分

vip

积分
259
发表于 2024-12-11 1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提起宋江,不少人就气不打一处来,都是宋江非要诏安,害得梁山好汉们遭了殃。
宋江为啥非得走诏安这条路呢?难道梁山就不能和方腊联手干一番大事儿?
首先看看宋江选择诏安这事儿靠谱不靠谱。
咱们来看看诏安后,梁山好汉们的命运都咋样了。
朝廷毒死了宋江和卢俊义,宋江又毒死了李逵,吴用和花荣自杀殉情,还有33人去做官或者退隐了。
征方腊的时候,淹死了四个,被毒蛇咬死了一个,病死十一个,战死54个。
你说如果梁山不诏安,继续造反,就没人会死了吗?好像造反就能保证不死人一样。
实际上,招不诏安,梁山都得死人,就是死多少的问题。
坚持造反的话,要么失败全军覆没,要么成功但也得损失惨重。
相比之下,诏安后死一半人,已经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从结果来看,诏安这事儿是可取的。
那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宋江为啥非得走诏安这条路呢?
咱们来从几个方面聊聊宋江为啥非得选诏安这条路。
首先,你看梁山这帮人,啥背景的都有。
有黑社会草根,有犯罪前科的朝廷官员,还有被俘的敌军将领。
这帮草根,欺负老百姓挺在行,但真要和正规军干起来,那就抓瞎了。
所以,要想抵挡朝廷的围剿,还得靠那些有经验的朝廷武将。
可这些武将能投降梁山,也能随时反水投回朝廷。
他们心里可都惦记着做官的好处呢。
就算宋江不主动诏安,他们私下里也可能搞小动作。
所以宋江得想个法子把大家拴在一起,这才搞了个一百零八将的制度,让大家都在梁山上呆着,互相牵制。
再来看看梁山的经济状况。
打仗,其实就是打钱。
梁山这帮人,占领城池后根本守不住,就连梁山脚下的乡镇县城都管不好。
为啥呢?因为山上没几个读书人,不懂得怎么治理地方。
话说回来,正经读书人谁愿意去当土匪?科举当官不是更香吗?
所以,梁山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能靠抢掠为生。
但这样下去,能抢的地方越来越少,朝廷要是来个坚壁清野,梁山就得被困死。
最后,咱们还得说说梁山的年龄问题。
梁山聚义的时候,宋江都快四十了,在当时也算是中老年了。
梁山好汉大多都是他的同龄人,现在虽然是他们的人生巅峰,但身体肯定会越来越差。
再加上他们那酒不离口、肉不离手的生活习惯,身体更是吃不消。
诏安后,关胜就是喝醉了酒,坠马而死。
梁山好汉们,那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死一个就少一个,可朝廷那边,死了多少都能补上。
你能想象50岁的林冲跟20多岁的朝廷小兵干起来吗?
除非宋江能在10年内把大宋给灭了,要不然等梁山好汉们都老了,那可就是死路一条。
有人就要问了,梁山就不能生儿育女,培养下一代吗?梁山上的女人从哪来?难道去山下抢吗?
再说了大家都抢女人,队伍还怎么带?难道大家一起打光棍,或者每个人都得有女人?
你上哪儿找那么多育龄妇女,还得把她们弄上山,拿什么养她们?
要是大家都有了家室,那战斗力岂不是下降得更快?
第四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梁山没有民心。
说白了,梁山就是土匪,虽然他们喊的是替天行道,但那只是自我美化罢了。
你们看看李逵做官那部分,百姓心里可都清楚,梁山就是土匪。
舆论都掌握在朝廷手里,朝廷每天发个告示,梁山做的好事都被朝廷给盖过去了。
更别说吴用还屠了大名府,虽然朝廷烂,但你这梁山也好不到哪儿去。
民心都在朝廷那边,梁山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最后,从宋江个人来说,当官可是他的梦想。他也老大不小了,想有所成就。
而且他身体也不怎么好,梁山上那么多事情要操心,那么多人际关系要维持,他累。
一直造反一直累,诏安了就可以退休了。
就算被朝廷弄死,他也完成了名垂青史的目标。他可不想一直作为反贼被人唾弃。
宋江其实对死是有所觉悟的。作为造反的头儿,他心里清楚,朝廷很可能不会放过他。
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还是选择了诏安。
你说他完全没为兄弟们着想?那肯定是假的。
毕竟,大家都知道,老大总是冲在最前面,要死也是他先死。
宋江也确实给大多数兄弟找了一条挺不错的出路。
那些战死的兄弟,那也只能说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无论如何都会有人牺牲。
想要梁山一直存在,又不死人,那只能是个美好的幻想。
既然牺牲是难免的,那就得选一条牺牲最少、收益最大的路。靠梁山自己推翻朝廷?
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于是,就有很多人推测如果宋江和方腊联手,那推翻宋朝的可能性不就大大增强了吗?
最不济也能裂土封王、自成一国呀。
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是没看清这两个集团的本质。
宋江和方腊,那都是精明得不能再精明的人物。联手的好处他们难道不知道吗?
咱们普通人都能看出来的事儿,他们难道看不出来?
可事实是,双方从来就没有过任何接触和沟通,更别提联手的打算了。
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就在于这两个集团的核心目标。
大家得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集团的老大,他做的任何决策,那都得符合大部分人的诉求。
可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不然决策根本就实施不下去。
梁山里头有那么一股子势力可不小。
这伙人以关胜、呼延灼、秦明这几个原朝廷降将为首,还有一些像卢俊义这样的乡绅大族。
这帮人在军事指挥、整体实力、还有个人武艺上,都比其他草根强太多了。
他们为啥跟着宋江混呢?不是因为宋大哥人好,也不是冲着他在江湖上的名声。
就是想着宋江被诏安后,他们也能重回体制内,端上铁饭碗。
宋江为了稳住这帮人,就得不断地提诏安这事儿,把这股力量牢牢绑在自己身边。
同样的,方腊那边也有一帮能人异士,为啥他们愿意跟方腊干呢?
因为方腊他想自立为王,这跟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所以,大家才聚在一起,竖起造反的大旗。
现在问题来了,就算宋江和方腊两个头儿想联手,他们手下的人会答应吗?
当老大身边聚集了一帮强人,他自己也就成了这股力量的一部分,得跟着大家一起走。
在集体意志面前,个人的想法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谁要是敢跟这股力量对着干,那可就惨了。
再说说这两个集团,一个在南边一个在北边,相距甚远。
要是联手的话,谁去投奔谁呢?
联盟之后,谁又来当老大?谁说了算?
这两个集团的人,都是自由自在惯了的,没什么约束。
方腊这人本身就狂妄自大,梁山那边也有不少是混社会的。
这样的人聚在一起,那可不是简单的相加。
到时候,大家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恐怕还没等朝廷动手,他们自己就先内讧起来,把自己给灭了。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就想:这两大势力,一个南一个北,互相呼应,一起干大事。
等把宋廷推翻了,再分个高下,岂不美哉?这么想的话,那可就是真把朝廷当傻子了。
别看宋廷里有高俅、童贯这种货色,但聪明能干的人可也不少。
就比如说,朝廷要是派种家军去收拾梁山,
别说大军压境了,就小种经略一个人上山,那梁山说不定就土崩瓦解了。
在梁山好汉眼里,小种经略简直就是神人!
你问问鲁达、汤隆、林冲他们,提起小种经略,哪个不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朝廷一开始没下狠手,那是因为梁山虽然闹腾,但也就局限在水泊那一块儿,成不了大气候。
方腊他们虽然在南边占了几个州府,但大宋的根基在北方,动摇不了。
宋朝再怎么不济,这种局面还是应付得来的。
可要是两方势力联手了,那朝廷可就得拼命了,全力以赴,一夜之间就能把梁山给灭了。
所以说,反正都是一死,但你要是替朝廷剿贼战死了,那你就是忠臣义士,死后还能落个好名声。
到时候该追封的追封,该立庙的立庙,该世袭的世袭,死了也值。
要不然你死了,留个反贼的恶名,家人后人还得受连累,说不定九族都得遭殃。
你图啥呢?
既然招安是条出路,那为啥还有人觉得宋江恶心呢?
这书里头把宋江想招安的心思写得太急切了,简直就是不要脸了。
而且也没像我们这样,把梁山的困境写得明明白白。
你要是不换个角度,宋江可就成了出卖兄弟的坏蛋了。
其实老宋就是在梁山最风光的时候,给它找了个好买家,卖了个好价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0:03 , Processed in 0.0894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