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大话三国28: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为什么说曹操是被冤枉的?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为什么说曹操是被冤枉的?
陈宫跟着曹操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引出一场千古迷案,吕伯奢灭门。
很多朋友只记住了曹操灭门后的名言,以及陈宫抛弃曹操这两件事。
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曹操是被冤枉了。
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这一事件的真相。
话说曹操和陈宫二人行径三人,来到成皋。
此时天色以晚。
曹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
吕伯奢是曹操父亲曹嵩的结义兄弟,就和刘关张三人一模一样的。
曹操既然敢去投奔,就说明对吕伯奢是十分信任的。
陈宫曰:最好。
这个回答就能看出陈宫这个人不行呀。
他作为一个谋士,难道不知道曹操现在是天下第一逃犯吗?
他不知道曹操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逃难吗?
陈宫应该阻拦才对,起码要提醒一下曹操,这种干亲是靠不住的,毕竟吕布刚刚才杀了干爹呢?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
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
吕伯奢对这曹操什么态度呢?
吕伯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
曹操说了前后经过,并且隆重向他介绍了陈宫。
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
现在吕伯奢知道曹操是个通缉犯,还知道陈宫是包庇曹操的逃官。
家里来了两个要犯,吕伯奢有两个选择。
一留下他,在叔叔这待着,给你安排妥妥的。
二让他走,不要连累我,有多远滚多远。
吕伯奢会如何选呢?
吕伯奢向陈宫致谢后说道: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
吕伯奢选择了留下。
留下又有两个选择。
一保护他。二举报他。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护呢?
曹操是天字号第一的通缉犯,要保护他,首先就要尽可能的低调,把他藏起来,尽一切努力不让外人知道。
所以保密是第一原则。
一切违背保密原则的行为都是有巨大风险的。
咱们再看吕伯奢怎么做的?
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
吕伯奢在见到曹操后,他消失了很久,他去干嘛了呢?
书中没写。
但是他出来之后,告诉陈宫: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
曹操作为一个逃犯来你家避难,是来喝好酒的吗?
为什么非得买好酒呢?
买酒的时候人家得问呀,是不是家里来客人了。
吕伯奢怎么说?
无论怎么说都违背了保密原则。
咱们姑且认为他是想好好招待客人。
再看他的举动。
言讫,匆匆上驴而去。
言讫就是说完立刻,匆匆就是很着急。
按照正常的交往逻辑,曹操和陈宫一定要拒绝一下。
而吕伯奢根本就没有给曹操他们说话的机会。
本来曹操就是通缉犯,就很紧张,你吕伯奢搞的比他俩还紧张,这说不过去吧。
曹操与陈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
又是一个久字,老头走之后,居然没有一个家人来陪曹操和陈宫说话,甚至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把他俩扔在这里干坐,这好像也和吕伯奢之前的热情招待相矛盾呀。
难道吕伯奢他们家里没人了吗?
吕伯奢的儿子还怕生吗?
就在这个时候,居然还传来了磨刀之声。
是个正常人都要怀疑了。
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
好死不死的,让曹操听见了缚而杀之这话。
曹操当即作出判断,要杀的肯定就是自己了: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
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作为谋士陈宫也跟着杀人了,在杀之前他对曹操一句提醒也没有,也压根没提调查之后再动手。
杀着杀着他俩就发现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后厨真的有一只被绑的猪。
陈宫立刻得出结论: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谁判定曹操误杀好人的?
是他陈宫。
首先,这话就不要脸,好像他没有杀人似的。
其次,他这话站不住脚。
您看,曹操听到缚而杀之后就立刻开始杀人对不对。
没有一丝丝的犹豫,这段时间极短,那么猪是什么时候抓好的?
又是谁抓的呢?
难道曹操杀人的时候,吕家人还不耽误抓猪不成吗?
再说,您要知道猪也是会叫的,抓猪的时候它要嚎的,那声音可是相当的提神。
没有道理曹操能听见人说话,听不到猪嚎吧。
要让一切合理,只有一个可能。
曹操听到缚而杀之,是在猪已经被抓之后了。
猪都被抓了,为什么还要说缚而杀之呢?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不止曹操等急了,吕家人也等急了。
下面小宝还原一下这背后的真相。
老头回到后宅,就是和家人商讨对策去了,所以时间才那么久。
最后得出结论,就是要抓曹操立功,封万户侯,走上人生巅峰。
然后老头就以买酒的名义去报官了。
他又怕家人露馅,所以让他们杀猪做饭拖住曹操。
但是这个计划出了重要的披露。
一是自己的交通工具太慢,二是官僚系统办事效率低下,老头走完报案手续时间太长。
他等不及官府调兵遣将,自己赶紧买酒买菜回家稳住曹操。
可这时间一长,曹操起疑,家里人也着急。
为啥着急呢?
首先家人也紧张呀,紧张的都不敢出来见他俩。
其次猪都抓好了,到底杀不杀呢?
要知道吕伯奢这个家庭,看着不怎么富裕。
家人平时估计节约惯了,所以舍不得杀猪,就计划自己动手。
刚好被曹操听见,才有了后面的惨剧。
他俩杀完人之后,立刻就跑。
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
吕伯奢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
曹操答:被罪之人,不敢久住。
吕伯奢肯定不能让曹操走呀: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
操不顾,策马便行。
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吕伯奢曰:“此来者何人?”
吕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陈宫大惊:适才误耳,今何为也?
之前那是误会情有可原,这次可就是故意杀人了。
曹操就给他解释: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
有朋友就说了,这不就等于曹操承认误杀了吗?
不是的,这个时候曹操也拿不准。
毕竟没有证据,吕伯奢也没有带来官军。
他跟陈宫解释不清楚。
而此时陈宫现在已经认准曹操误杀好人了。
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他是一点没觉得自己的分析有问题,而且还沉浸在杀人的自责之中。
在这个情况下,曹操说出了这句千古名言。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话,更像是曹操嫌弃陈宫,你个糊涂蛋,我懒得和你解释了。
这就好像,家长老师就认定你做了坏事,你解释对方也不听,你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我就这样。
其实这背后是一种被冤枉的无力。
曹操其实还挺委屈的,我知道对方要害我,但是我没有证据,我只能背起骂名。
脱离了这个背景之后,单纯从字面来看,老曹就是自私自利了。
回过头来说吕伯奢这个人,死了也好。
不然他回去看到全家灭门,得多痛苦呀。
老曹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帮他解脱了。
那么这件事在历史中到底有没有发生呢?
背后又有怎样的内情呢?
曹操是如何成为白脸反派的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16:39 , Processed in 0.0837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