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回复: 0

大话三国33:为什么说三国是场悲剧,隐藏在三国背后的幕后黑手?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三国是场悲剧,隐藏在三国背后的幕后黑手?
袁术不给粮草的消息,立刻在孙坚军中引起了混乱。
细作第一时间入关,向华雄通报了情况。
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偷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坚可擒矣。”
当夜月白风清。
孙坚完全不知道危险的逼近。
半夜时分,华雄发起了冲锋。
孙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
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的放起火来。
孙坚军团瞬间瓦解,各自为战。
只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
背后华雄追来。
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
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逃。
现在问题来了,华雄是怎么一路追上来的呢?
祖茂立刻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
你说你又不是新娘子,头上带什么红头巾,这不是倒霉催的。
孙坚立刻和祖茂换了帽子,分两路而行。
华雄军队果然追赶祖茂,孙坚趁机从小路逃脱。
单说祖茂眼看无法逃脱,就决定拼死一搏。
将红头巾挂在没烧尽的房柱之上,自己躲在林中。
华雄命人四面围定,不敢近前。
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红巾。
说时迟那时快,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
华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
死的非常壮烈。
祖茂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他有勇有谋还忠心,恭喜他第一个进入了我们的三国最佳阵容候选名单。
咱们不说华雄大获全胜。
单说孙坚逃脱性命,汇合了程普、黄盖、韩当三将。
一面向祖茂致敬,一面向袁绍报丧。
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
袁绍压根不提孙坚为什么败呀?
连华雄都知道孙坚没有粮草,他袁绍难道不知道吗?
他知道,他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毕竟袁术管粮草是他安排的,袁术还是他弟弟,处罚袁术是不可能的。
现在打了败仗,作为盟主袁绍一定要给大家一个交待。
于是聚众诸侯商议。
众人都到,只有公孙瓒后至。
最后一个来说明什么呀?
说明人家不想来,但是又不得不来。
闭着眼睛都知道袁绍这是想找第二个冤大头。
会议上,袁绍发表了不是我不行,是你们不行的战略总结报告。
一是鲍将军之弟不遵将领,二是孙文台没有本事。
挫动锐气,为之奈何?
诸侯并皆不语。
这里您注意别人不说话没问题,可是为什么一向多话的曹操也不吱声呢?
因为曹操已经把自己的战略构想早就和袁绍说的清清楚楚了。
这里我们要提前引用一下后文的内容。
第六回曹操说: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
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
按照曹操的战略构想应该是兵分三路,大家不要聚在一起和董卓搞对峙,应该搞合围。
但是显然,曹操的分兵战略,袁绍是不能接受的。
分兵就是分权,袁绍这个盟主不就多余了。
袁绍问大家伙意见,大家伙说了他又不听,人家干嘛还要说呢?
这不是找不痛快吗?
场面那么尴尬,袁绍就得想办法缓解缓解。
放眼望去,只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
咱们都知道刘备三人的长相,一白一红一黑,看一眼就忘不了忘不了。
袁绍就问了:“公孙太守背后何人?”
公孙瓒介绍:“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
曹操一听,这人我熟啊:“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
公孙瓒曰:“然也。”
咱们前文说了,曹操和刘备在皇甫嵩那儿差点就见面了。
万万没想到,曹操还知道刘备的名声。
由此可见,老曹这个人做情报工作很有一手嘛。
公孙瓒把刘备的功劳出身细说一遍。
袁绍的骚操作又来了。
首先,他给了刘备一把椅子。
“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
然后他说了一句特让人恶心的话。
“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
这话什么意思呢?
你的功劳不重要,你的身份很重要。
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在坐的诸位,无论你们有多大的功劳,我都是老大。
因为我的门第高。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袁绍和曹操的区别了。
曹操看重能力,谁有本事都可以来跟着我干。
袁绍看重爸爸,你再有本事,出身不行,你也是垃圾。
只要爸爸好,哪怕你是个饭桶,袁绍都能给你安排个位置。
那么现在你会选择谁当老板呢?
找老板和找对象是一样样的,要想过得好,各方面都得合得来。
不信您看在三国里,如果臣子和君主三观不合,他们早晚得分手。
而且随着三国故事的发展,您就会很明显的看到,不同阶层的人选择了不同的主公。
简单说。
在北方,有门第的跟了袁绍,有能力的跟了曹操。
在南方,有门第的跟了刘表,有能力的跟了孙家。
当然这个划分也不够准确,但八九不离十。
所以刘备就比较惨了,他最缺的就是人才,因为都被上面四家给抢的差不多了。
留给老刘的基本都靠捡漏。
老刘运气也是好,每一个都是万中无一的天才。
可惜实在是太少,到后期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窘况。
三国演义中,除了逐鹿天下,其实一直隐藏着一条暗线,就是门阀之间的斗争。
最后为什么司马家能够一统天下,不只是军事实力的问题。
背后的关键是,司马家获得了天下门阀的支持。
曹丕搞的九品中正制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谁不想让自己的家族长【chang2】盛不衰呢?
在世家大族眼中,皇帝姓什么不重要,皇帝做什么才重要。
您可能就要问了,为什么在汉朝没有出现门阀,而三国两晋如此严重呢?
门阀其实就是官僚的进化,汉朝的官僚一直被外戚和宦官循环压制。
您看汉代外戚的出身,远的卫青是奴隶出身,近的何进是个屠户。
宦官那更不用说了,只要日子过的好谁去当宦官呢?
再加上汉代还有军功封侯的惯例。
于是,军功外戚和宦官就成了汉代阶层流动的三驾马车。
但是东汉末年,宦官和外戚两个就地自爆。
军功封侯,因为军阀割据,遍地都是,完全没有意义。
官僚就成了唯一的受益方,而官僚又通过九品中正制把自己的权力给确定下来。
不止皇帝世袭,连大臣也世袭了,整个社会彻底丧失了活力,慢慢的变成了一潭死水。
社会的崩溃不可避免。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三国的问题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社会问题,是治理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个悲剧,曹孙刘三家都是靠能力起家,最后三家的政权都被门阀窃取,最终门阀达成共识,建立了一个历史上最血腥的大一统王朝西晋,一场上百年的浩劫就此而始。
不怕贫而患不均,比不均更可怕的是没有希望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8 22:10 , Processed in 0.0840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