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回复: 0

大话三国205:魏延冒死开门,刘备为什么不入荆州?诸葛亮为什么讨厌魏延?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诸葛亮火烧新野,曹仁狼狈逃窜,被张飞截住归路。
幸亏许褚及时出现,曹仁才逃了性命。
许褚不敢恋战,也夺路而逃。
刘备大获全胜,屯兵樊城。
曹仁战败,收拾残兵回归新野。
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做了三件事来解气。
第一件、骂娘:诸葛村夫,安敢如此。
第二件、催动三军,来到新野。
第三件、搜山填河,准备进攻樊城。
刘晔看曹操要疯,赶紧劝谏。
可不能这样,平定荆州,必须先买民心。
刘备把百姓迁入樊城,军民相杂,贸然进攻,必然造成大规模的百姓伤亡。
所以,咱们要先招降刘备,就算不投降,也展现了咱们的爱民之心,这样一来,伤亡的责任全在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刘晔绝对是被低估的角色,他是郭嘉死后,曹操谋士中最有格局的人。
他一下点名了刘备军团破曹的核心战略。
那就是搞人和。
把敌人搞的少少的,把朋友搞的多多的。
他后面每次献计,都能把握要害,咱们都会重点分析。
曹操采纳了刘晔的建议,可是派谁为使呢?
刘晔推荐了徐庶,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且判断,徐庶这个人一定会回来,因为他要脸。
那么徐庶见到刘备咋说的呢?
曹操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也,曹操分兵八路,你们赶紧跑吧。
其实,徐庶这话是有问题的。
他说曹操收买民心是假,这话根本立不住。
难道刘备投降,对曹操来说不是好事吗?
徐庶这么说,其实就是怕刘备投降,鼓励老刘斗争到底。
这里面很好理解,徐庶他娘是因为曹操死的。
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老曹好过不是!
刘备欲留徐庶。
徐庶说了四个自己必须走的理由。
第一、好马不吃回头草。
第二、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自己没有那个心了。
第三、身在曹营心在汉,誓不为设一谋。
第四、现在也没有我的位置了,你有卧龙,何愁大业不成。
刘备无话可说,只能放徐庶走。
就算心中不舍,可天意弄人,缘分已尽。
话说徐庶回见曹操,说刘备不肯投降。
老曹大怒,立刻下令进军。
可以这么说,在刘备和曹操之间,徐庶扮演了一个挑事的角色。
换个角度,如果徐庶真的劝降刘备,他肯定又会被人耻笑。
徐庶想要脸,就要付出代价,那就是埋没自己的才华,变成一个躺平的花瓶。
啥都不干,却被世人推崇,可见忠心真的是稀缺资源呀!
说回刘备,徐庶建议逃跑。
可是怎么跑?往哪跑呢?
诸葛亮的建议是弃樊城取襄阳。
刘备没有反对,而是又提出了一个要求。
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
也就是说,他想带着百姓跑。
诸葛亮令孙乾、简雍在城中高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
百姓齐声大呼: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
从这里不难看出刘备很得人心,而曹操在南方的口碑很差。
随后一场大规模的逃难行动就开始了。
你想搬家是那么容易的吗?
中国人安土重迁,几十年经营的财产,说放弃就放弃。
百姓舍不得,可舍不得也得走。
毕竟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活着才是根本。
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刘备在船上看见,痛哭失声。
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
说完就要投江自杀,左右赶紧制止。
原文为了表现刘备的伤心,用的是恸这个字。
但其实您仔细琢磨这事,刘备完全不用自杀,他可以投降呀。
投降条件加一个,要求曹操不伤无辜,是不是可以呢?
我就不信,诸葛亮没有既保护百姓又让刘备逃跑的方法。
有,但是刘备不能用。
因为刘备要成功,就必须带着百姓。
对于这事刘备是非常清楚的,他是于心不忍,但又不得不干。
究竟是什么事呢?咱们先挖个坑。
话说刘备带着百姓来到襄阳东门。
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是要抢夺襄阳的。
但是,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显然对方早有准备。
刘备在城门大叫,刘琮贤侄,吾但欲救百姓,并无他念,可快开门。
刘琮又不傻,怎么可能放刘备进城。
蔡瑁、张允命士兵射箭,百姓望城痛哭。
到处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好汉横空出世,带着数百人冲上城楼,高呼诛杀蔡瑁、张允。
这位好汉就是魏延,字文长,身长八尺,面如重【zhong4】枣。
魏延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让刘备赶紧入城。
张飞跃马欲入。
却被刘备叫住,理由居然是:休惊百姓!
肯定有朋友说,这事刘备妇人之仁了。
其实不然,事发突然,刘备不知虚实,万一是对方的诱敌之计呢?
在城外还可以跑,入城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所以刘备没有响应魏延。
魏延可就倒霉了,被大将文聘围剿,孤军战斗。
就在魏延和文聘死磕的时候。
刘备下了一道命令: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
诸葛亮也没反对,而是建议刘备先取江陵安家。
于是,刘备跑了。
虽然刘备没有入城,襄阳百姓却趁乱出逃,追随刘备。
折腾半天,魏延白忙活了。
身边的一百来号人也全部阵亡,孤身一人投奔长沙太守韩玄。
说实话,还是挺同情魏延的。
他对刘备绝对有一颗热忱的心,不然他图什么呀?
但因为操之过急,表现的太热情,背【bei1】上了背叛故主的骂名,给诸葛亮留下了非常差的印象,说他有反骨,属实对魏延不公。
当然,这是后话了。
再说刘备带着军民十万,大小车辆数千赶奔江陵。
途经刘表之墓。
刘备带领众将祭祀,痛哭流涕。
希望刘表在天有灵,垂救荆襄百姓,有罪只在刘备一人。
百姓感动的眼泪哗哗的,这是多好的领袖,难道不值得追随一辈子吗?
就在这个时候探马来报,曹操已拿下樊城,正在准备船只渡江追赶。
情况紧急,众将劝刘备,百姓数万,日行十里,何日才能到江陵,不如放弃百姓,咱先跑吧!
刘备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百姓听完,感动又进一步加倍。
你对我不离不弃,我对你以命相许。
后人有诗赞之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您听着是不是也挺感动啊,但是您注意,劝刘备放弃百姓的是将领。
而作为首席谋士诸葛亮却什么都没说,也就是说,诸葛亮是支持刘备携民渡江的。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支持呢?携民渡江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咱们下回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3:40 , Processed in 0.0834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