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回复: 0

大话三国212:孙权的领导艺术,他为什么他不敢公开说抗曹?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孔明和刘备道别,上了鲁肃的船,赶奔柴桑,开始了他驻东吴外交大使的任期。
在船上,鲁肃就不断的给诸葛亮做思想工作。
兄弟啊,你得听哥哥我的,见到我老板,千万不要说曹操兵多将广。
诸葛亮一个劲的点头: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您可能就说了,鲁肃这不是骗孙权吗?
鲁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里我们先挖个坑,待会再分析。
长话短说,停船靠岸,鲁肃先安排诸葛亮去驿站休息,自己去见孙权。
孙权正在开会,听说鲁肃回来,赶紧把他叫来,第一时间询问曹操的军情。
鲁肃道:已知其略,尚容徐禀。
咱们看过剧本,诸葛亮其实什么都没说,鲁肃明明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却说全明白了,他不就是在向孙权撒谎吗?
可是您想不撒谎能怎么办呢?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那不等于说自己是个蠢材吗?
孙权不知道鲁肃不知道,还以为鲁肃有秘密,不能在大庭广众说,所以他也没有追问。
而是把曹操的檄文递给鲁肃。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咱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古代的大字报。
上面一共三条。
第一、我奉天子之命,讨伐逆臣。
第二、我已平定荆州,牛逼的很。
第三、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说的是永结盟好,可字里行间全都是恐吓。
今天孙权开会就是讨论这个事儿,咱们要不要从了曹操呢?
东吴谋士以张昭为首,都认为应该投降。
和曹操的檄文一模一样,理由也是三点。
第一、曹操以天子之名征战四方,拒之不顺。
第二、我们抵抗曹操靠的是长江天险,曹操得了荆州,我们没有地理优势了。
第三、曹操有百万之众,势力太大。
所以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才是万安之策。
孙权沉吟不语。
张昭又劝: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孙权低头不语。
您看孙权的态度,先是沉吟后是低头,显然这是不高兴了。
孙权不表态,场面寂静的可怕。
为了缓解尴尬,孙权起身更衣,鲁肃紧随其后。
鲁肃为什么跟着呢?
他怕孙权表态,他必须要抓紧时间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
那么有什么话不能公开说呢?
鲁肃下面的话,还真不适合,因为太拉仇恨了。
话说,到了没人的地方,孙权拉着鲁肃的手就问:卿欲如何?
鲁肃答:众人皆可投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xiang2】曹操。
您看,鲁肃把孙权和其他人放到了对立面,这话是不是不能公开说。
那么为什么偏偏只有孙权不能投降呢?
鲁肃道:我们投降,还【hai2】可以当官儿,没准还会升官。你要是投降,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这还是最好的结果,没准连命都没了,死无葬身之地。总之主张投降的大臣,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绝对不能听。
孙权一声长叹: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与我意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
您看,孙权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抵抗才是自己的出路。
可为什么他自己不表态呢?
这就是孙权的智慧,也是一个当领导的难处。
要把一件事情办成,除了正确的决策,还需要有力的执行。
假设孙权下令抵抗,可底下的人决定投降,拒不执行命令,一样完蛋。
甚至,他们可以换一个肯投降的领导。
所以,孙权在没有获得广泛支持的基础上,他是万万不能表态的,不然他就会陷入被动。
只有孙权的模糊态度,才能让大臣们充分的表态,是骡子是马,孙权才能看的清清楚楚。
他才能判断出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哪些人又是可以说服的。
如果孙权一意孤行,逼迫这些大臣上战场。
结果只能是一个,那就是临阵脱逃。
要获得胜利,他就必须让大臣们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让他们主动地心甘情愿地上战场,只有这样,才能抵抗到底,团队才能爆发出战斗力。
我们永远要记住,要把事情办成靠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念和贪心,要把不同的人拧成一股绳,是需要大智慧的。
鲁肃之所以支持孙权,就是因为鲁肃和孙权的利益是一致的。
前文说过,鲁肃是孙权继位之后,特地提拔起来的心腹。
作为后来人,他和张昭这些人是有天然矛盾的。
投降之后,张昭得势,一定会收拾鲁肃,鲁肃必然永无出头之日。
于公于私,鲁肃都不可能支持投降。
为了让孙权抵抗到底,他甚至谎报军情,欺骗孙权。
幸亏是孙权赢了,要是输了,鲁肃绝对就是个奸臣。
而东吴的大臣们,当下和孙权的利益是相悖的。
跟着曹操他们会获得更大的好处,而跟着孙权已经没有进步空间了。
所以,要让大臣们统一思想,抵抗曹操,就必须重建共同利益。
孙权就必须给东吴大臣们画一个比曹操更大的饼。
而这个饼,鲁肃说的很清楚了。
就是孙权能一统天下,当皇帝。
让大家明白跟着老孙才有光明的前途。
而这个信念的来源就是,必胜曹操。
可问题就在这了,孙权自己都没底,自己都不自信,怎么让张昭这些人相信呢?
鲁肃就让孙权去问诸葛亮,他有破敌之策。
孙权早就听过诸葛亮的大名,那可是著名网红卧龙先生,他来了,我必须得见见。
但是孙权多了个心眼儿,安排鲁肃让诸葛亮先见江东英俊,然后再升堂议事。
孙权的意思很明白,要先考察一下诸葛亮的水平,他能把张昭这些人给办了,再见不迟。
故事发展到现在,已经很清楚了。
不是孙权不想抗曹,而是大臣们不想抗曹,孙权是不需要说服的,说服东吴大臣才重要!
那么诸葛亮能否说服东吴大臣呢?
请看第一届东吴辩论赛,诸葛亮舌战群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2:34 , Processed in 0.0843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