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回复: 0

大话三国381:吴国灭亡,三国一统?

[复制链接]

5166

主题

23

回帖

1万

积分

vip

积分
15731
发表于 2024-11-3 17: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咱们再说吴国皇帝孙休,听说司马炎篡魏,三国变成两国。
魏蜀两国必然开战,忧虑成疾,卧床不起。
召丞相濮阳兴入宫,准备让儿子继位。
但是濮阳兴与群臣商议,一直认为,太子太小,年幼不能专政,让乌程侯孙皓继位。
孙皓是孙权太子孙和的儿子,也是根正苗红。
报告太后,朱太后以国家为重,同意让孙皓继位。
当年七月,孙皓即皇帝位,封孙休的儿子为豫章王,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封丁奉为大司马。
次年改元甘露元年。
孙皓有个爱好就是喜欢改元,好几个,大家知道就好。
很快孙皓就暴露本性,为人凶暴,沉迷酒色,宠幸宦官岑昏。
您瞧岑昏这个名字就不像个好人。
濮阳兴、张布劝谏,孙皓直接斩杀二人,灭其三族。
这二位主张让孙皓继位,万万没想到最后害了自己。
同年迁都武昌。
266年,因为得到一个大鼎,孙皓改元宝鼎元年,让陆凯、万彧为左右丞相。
孙皓在武昌,奢靡无度,公私匮乏。
陆凯上表:劝孙皓不要奢侈,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所以赶紧迁都回建业,不然你就要走魏国和蜀国的老路。
孙皓看罢,心情不悦,不但不改,还变本加厉。
大兴土木,作昭明宫,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又召术士尚广,问天下之事。
尚广告诉他: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
这卦也算得准,他还真去洛阳了。
孙皓大喜,问中书丞华覈:我要一统天下,为蜀国报仇,应该先攻打哪儿?
华覈劝他冷静:司马炎早就有吞吴之心,按兵不动,休养生息才是上策。伐晋就是披麻救火,必致自焚也。
孙皓大怒,看在旧臣之面,让人把华覈叉出殿外。
华覈一声长叹:可惜锦绣江山,不久属他人矣!
孙皓为了实现自己伟大梦想,派镇东将军陆抗屯兵江口,准备进攻襄阳。
司马炎得知消息,与众官商议。
贾充出班起奏:让都督羊祜率【shuai4】兵抵抗,要是吴国有变,可趁机灭吴。
羊祜镇守襄阳,甚得军民之心。
他刚开始到任的时候,军队没有百日之粮;现在已经有十年之积。
而且这个人非常节约,出门在外都身穿便服,身边侍卫也不过十多人。
有一日,部将来报,说吴兵懈怠,可趁机袭之。
羊祜一笑:不要小看陆抗,他很有水平,我们要审时度势,不要冒进。
一天,羊祜打猎,正好陆抗也打猎。
羊祜下令:不许过界。
陆抗看到羊祜的部队很有纪律:也知道不可轻易和魏军开展。
打猎结束,羊祜下令将吴人先射的猎物都给送还。
陆抗就把自己酿的酒作为回礼,送给羊祜。
众人以为这酒有毒,劝羊祜不要喝,羊祜却一饮而尽。
又有一次,羊祜得知陆抗重病,卧床数日未出,派人拿着自己的药送给陆抗。
俩人还交上朋友了。
因为俩人亦敌亦友的关系,吴晋两国相安无事。
这个时候,孙皓通知陆抗准备北伐。
陆抗上表,劝孙皓以内政为先,不要穷兵黩武。
孙皓很生气:你当你是谁啊。
降陆抗为司马。
时间飞逝就到了公元272年,孙皓恣意妄为,上下无不嗟怨。
丞相万彧、将军留平、大司农楼玄三人,直言苦谏,皆被杀害。
孙皓即位十余年,杀忠臣四十余人。
孙皓出入常带铁骑五万。群臣恐怖,莫敢奈何。
再说羊祜听说陆抗被免职,孙皓失德,吴国有可乘之机,于是上表启奏伐吴:他认为:运气是天给的,事情是人做的,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比刘禅【shan4】还过分;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我们大晋的兵力,更盛往时。
总之一句话,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司马炎心动,准备出兵。被贾充、荀顗等人劝阻。
羊祜一声长叹: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天不取,实在可惜。
公元278年,羊祜入朝,上表退休。
司马炎问他求教安邦之策。
羊祜唯一建议就是赶紧北伐,万一孙皓死了,吴国换了明君,事就不好办了。
司马炎猛然醒悟,让羊祜伐吴。
但是羊祜却拒绝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体不行了,需另选他人。
当年十一月,羊祜病危。
司马炎亲自到他家中问安。
羊祜非常感动,泪流满面:臣万死不能报陛下!
司马炎也哭了:我好后悔没有听你的,那谁可以继承你的志向呢?
羊祜就推荐了右将军杜预。
羊祜死后,司马炎封他为太傅、巨平侯。
襄阳百姓听说羊祜死后,罢市而哭,为他立庙,四时祭祀。
往来人看到他的碑文,无不流涕,故名为堕泪碑。
司马炎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
杜预这个人最喜欢读左丘明的《春秋传【zhuan4】》,随身携带,被人称为“《左传》癖”。
再说吴国丁奉、陆抗已死,孙皓又玩出新花样了。
每次请群臣喝酒,把他们灌醉,喝完之后又让他们各奏过失,同时有十几个人负责记录。然后再根据记录追究责任,大臣有的被剥面,有的被挖眼。
这不就是钓鱼执法吗?大臣各个战战兢兢,吴国日益的腐朽堕落。
益州刺史王濬上表请求伐吴:我已经造船七年了,眼看着船都要烂了,臣已经七十了,唯一的愿望能够看到三分一统,愿陛下不要错失时机。
司马炎群臣开会,再次讨论讨吴。
侍中王浑认为:孙皓北上准备多时,不如再等一年。
司马炎降诏罢兵,退入后宫,与秘书丞张华下棋。
下棋的时候,司马炎收到杜预的表彰,劝司马炎抓紧行动。
如果孙皓把百姓南迁,修缮城池,拖到明年就来不及了。
司马炎刚看完奏章,张华突然起立,把棋推到一边,也劝司马炎不要犹豫,抓紧行动。
于是司马炎下定决心,倾全国之力灭吴。
话说消息报入东吴,孙皓大惊,赶紧召群臣商量退兵之策。
丞相张悌给他出了一个用人名单,孙皓点头让张悌负责抵抗。
但是王濬带领数万水军和战船,怎么对付呢?
太监中常侍岑昏给他出计策:打造铁索百余条,拦在江中;造铁锥数万,置在水中;用来拦截晋国水军。
孙皓大喜,下令连夜打造铁索铁锥。
可是铁索连江,轻而易举的就被王濬所破。
他建造大筏数十方,上缚草人,顺水放下。
暗锥碰到木筏,晋兵一提就提走了。
又在木筏上设了大油桶,遇到铁索点火焚烧,铁索很快就被烧断。
铁索连江,军事基本上没什么用,就是给后世的文学增加了题材。
与此同时,杜预水路同进,势如破竹,吴国州郡望风而降【xiang2】。
眼看就只剩下建业。
话说东吴的丞相张悌,带着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来迎晋兵。
诸葛靓是诸葛瞻的儿子,被送到吴国做人质的,能做到右将军,也算是官运亨通了。
眼见大势已去,诸葛靓建议张悌逃走。
张悌痛哭:现在国家灭亡,没有一个人为国家而死,不丢人吗?
诸葛靓含泪而走。
张悌和晋军决战,死于乱军之中。
就在晋军在前线不断取得大胜的时候。
贾充却建议撤兵:而理由是士兵不服水土,怕生疾病。
张华坚决反对:不出个一月,孙皓必擒,现在退兵就是前功尽弃。
贾充怒斥张华:不省天时地利,虽斩汝不足以谢天下!
那么贾充为什么会提这么愚蠢的建议,这就是晋国背后复杂的党争有关了,咱们先挖个坑。
司马炎最终拍板:支持张华。
再说孙皓眼看兵临城下,大惊失色。
群臣告诉他:江南军民会不战而降【xiang2】。
孙皓很诧异:为什么不战呢?
群臣直接就摊牌了:你重用岑昏。请陛下诛杀他,我们再决一死战。
孙皓不舍得杀:一个宦官怎能误国?
群臣大叫:陛下不见蜀国的黄皓吗?
说罢一齐冲入宫中,碎割岑昏,生吞其肉。
泄完了愤,陶濬站了出来:我愿意和前将军张象带两万兵乘大船作战。
二人正行,正遇西北大风,吴兵都倒在舟中,皆不肯下船。
下船之后又四散奔逃,只剩张象带数十人迎敌。
和吴兵的怯战不同,晋将王濬也遇到了大风。
舟师汇报:风波甚急,船不能行。
王濬叱剑大怒:眼下就要攻打石头城,绝不可以停止!
于是擂鼓大进。
张象一看自己身后这十几个人,不用打了,直接投降。
转身变成带路党,在石头城下叫开城门,接晋兵入城。
孙皓就准备自刎。
大臣就劝:好死不如赖活着,你为什么不学习刘禅【shan4】呢?
孙皓毫不犹豫,选择了投降。
唐人有诗叹曰: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xiang2】旗出石头。
于是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官五千余人,皆归大晋。
您看,吴国还是比蜀国富饶多了。如果诸葛亮有吴国这个财富,伐魏或许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话说吴国平定之后,众臣贺喜上表,司马炎端着酒杯流量:这都是羊祜的功劳,可惜他不能亲见。
退朝后,骠骑将军孙秀向南而哭曰:想当年孙坚以一个校尉创立基业,万万没想到今天被孙皓轻而易举的放弃!
悠悠苍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为什么孙秀要哭东吴呢?
书中暗表,他是孙权的侄孙,270年被孙皓所逼,投降晋国。
再说王濬班师,带着孙皓来见司马炎。
司马炎洋洋得意,对孙皓说:朕设此座等你很久了。
孙皓和刘禅【shan4】不是一个风格,公然回怼:我在南方,也为您设了座位。
司马炎大笑。
贾充就得为皇帝出气,质问孙皓:听说你在南方,凿人眼睛剥人面皮,有这样的刑罚吗?
正好撞到孙皓的枪口上:没错,对弑君、不忠者,就用这个刑罚。
咱们知道贾充是杀曹髦的罪魁祸首,当时他的脸都绿了。
为了怀柔天下,司马炎也没为难孙皓,封他为归命侯,吴国官员依次封赏。
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天下一统。
从184年张角叛乱,到280年三国结束,历史96年的乱世从此终结。
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到此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立刻回复|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著书屋 ( 浙ICP备2023009757号 )

GMT+8, 2025-8-29 03:48 , Processed in 0.0836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